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6h、12h、24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麻醉后72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大于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手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对照组4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在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24 h后的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显著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南阳市南石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段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全身麻醉组在术后6 h和12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24 h内认知功能均有影响,但全身麻醉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将95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行全身麻醉术,观察组(n=48)行硬膜外麻醉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的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对比麻醉前、麻醉后6h、12h、24h、72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min及手术完毕时的动脉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6h、12h的术后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加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90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其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 h各时间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清醒、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且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骨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识功能状况。结果两组观察对象麻醉后不同时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认知功能状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压发生率、输液量、出血量和麻醉时间等临床指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46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麻醉后6、1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异(P 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均有显著效果,但硬膜外麻醉对术后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轻微,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82例老年骨科患者均分成甲组与乙组,分别予以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然后对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加以观察。结果:乙组患者麻醉后12 h、24 h的MMSE评分与POCD发生率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而言,老年骨科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观察在为老年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施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全身麻醉,为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与进行麻醉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6h、12h后其MMSE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进行麻醉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在进行硬膜外麻醉6h、12h后MMSE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进行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24 h、72 h后的MMSE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都会对老年骨科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动脉血压及脉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 h、手术操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及脉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0.5 h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及72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硬膜外麻醉更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2.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吴安石 《中国病案》2006,7(10):47-48
麻醉科的业务范围已从单一的临床麻醉扩大到危重病救治、疼痛治疗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提高学生对麻醉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知道麻醉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及在麻醉科所能学到的知识;教材选择上突出重点,精简教材;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可以录像、图片、实物有机结合;同时教学时注意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临床实习除了操作外,还要注意各种麻醉记录的规范书写,保证病案质量;最后,建立麻醉教学网站,有利学生学习和反馈,从而全面提高麻醉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和球结膜下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56例(72眼)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眼压等。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较好配合手术,术中未发生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滤过泡形成好。结论表面麻醉和球结膜下麻醉结合应用,简便、安全、高效,使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5.
低温麻醉(hypothermic anesthesia)已成为现代临床麻醉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温麻醉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低温麻醉常用的降温方法及其在心血管和神经外科等手术中的应用、低温麻醉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低温麻醉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本文还对低温麻醉与其他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低温麻醉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刘念 《中外医疗》2014,(30):1-3
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全麻,实验组38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苏醒时间要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平均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衡、麻醉效果佳等诸多优势,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安全性。方法8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与硬膜外麻醉组(EP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子宫全切术中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起效时及与牵拉子宫时血压(SBP)变化、肌松效果、辅助用药等情况。结果CSEA麻醉药用量少,麻醉起效快,肌松效果满意,牵拉子宫时血压变化小,手术麻醉过程更平稳,与EP组比较p〈0.01;CSEA组血压变化偏大,但与EP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18)。结论CSEA为子宫全切术的较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林海平  陈健  李清浩 《医学综述》2012,18(3):475-47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时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和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后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阴式子宫系列手术的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实验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1,麻醉后以3~4m1/(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于静脉以3~4m1/(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立即实施麻醉。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为45%。实验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