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一提到蜂,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它们尾部那可怕的蜇刺。其实,除了平时我们常见的蜜蜂和马蜂外,蜂类世界中还有许多的种类,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城市的绿化地带,我们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蜂,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它们尾部那可怕的蜇刺.其实,除了平时我们常见的蜜蜂和马蜂外,蜂类世界中还有许多的种类,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城市的绿化地带,我们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们常听说美洲杀人蜂蛰死人的消息。其实,这是一种杂交蜂。科学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原有蜜蜂同非洲野蜂杂交,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杂交蜂跑了出来。蜜蜂原本只有欧亚大陆才有,但它们又是如何来到美洲等地的呢?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待在蜂巢里照顾幼蜂的蜜蜂能长久地保持智力完整,但如果它们在经过一段“保姆期”后飞到外面觅食,它们就会迅速变老。仪仅两周后,觅食的蜜蜂就会翅膀破裂,体毛掉光,并丧失脑功能。那么,如果让觅食蜂再度照顾幼蜂,情况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5.
文心 《科学之友》2001,(1):8-11
一时间,四川省夹江县马蜂成灾.在6个自然村里,密集着直径在50厘米~60厘米之间、大者甚至超过1米的马蜂窝.手指般大小的马蜂见人就蜇,不仅蜇伤大量的村民,蜇死无辜的学生,而且还蜇得大片土地抛荒.不少村民在进出家门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之时,为防止马蜂袭击不得不穿上厚厚的雨衣.马蜂几乎成了当地村民的"天敌".为了维护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夹江县委、县政府将灭蜂救灾作为县里的一件大事来抓。于是一场组织严密、规模宏大的灭蜂大战开始了,甚至驻军某部也加入了这场旷世奇观的入蜂大战……全国第一家灭蜂救灾指挥部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记忆”从一蜜蜂的脑转移至另一蜜蜂. 伦琴林大学动物学研究所的乌拉、马丁等三位科学家对蜜蜂“记忆”机理进行研究.他们在一篇报告中指出:这种“时间记忆”可以从一蜂转移至另一蜂,方法是用外科手术移植蜂脑中的称为蘑菇体的一种组织。研究人员首先给蜜蜂作生活制度的饲食训练:在进行移植手术前  相似文献   

7.
揭秘食蚜蝇     
当我们驻足于野花丛中,蹲下身子,细心观察,就能看见一些外表酷似蜂类的飞虫,它们就像微型的直升机,时而高速振翅悬停于空中,技艺高超而又姿态优雅;时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你的视线,行动迅速且又高深莫测。很多人都把这些飞行高手误认为是蜂子,而今天我们就要彻底揭穿这类飞虫的真实身份。从学术上来说,我们这些飞行高手属于双翅目食蚜蝇科的昆虫,世界上已知种类达6000余种,几乎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食蚜蝇与我们经常见到的苍蝇是近亲,它们的幼虫长得很像,而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每天上午,当太阳升起在地平线30°时,蜜蜂中的侦察蜂就从蜂巢里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它们用特有的“舞蹈语言”报告花蜜的方位、距离和数量,于是蜂王便分派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数字”相当精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饱,保证回巢酿蜜。此外,工蜂建造的蜂巢也十分  相似文献   

9.
对生物的认识.我们总是凭印象臆断它们的优劣.一旦形成观点便很难改变。然而,事实的真相却并不那么简单。 蜜蜂,人之所爱。它无私地给我们带来甜蜜。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传粉昆虫,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多为色彩斑斓的蝴蝶和勤快的蜜蜂等,而天蛾作为昆虫世界中传粉效率仅次于膜翅目(如蜂和蚂蚁)的类群,也算是传粉的网红之一。作为鳞翅目天蛾科下的一类中大型蛾子,全世界目前已知1400多种天蛾,广泛分布于除南极大陆之外的各个大洲,其丰富的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一直令博物学家和研究人员着迷。  相似文献   

11.
正马蜂身上那根恐怖的毒刺,是它狩猎的武器,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威胁。我们该如何与马蜂相处?2019年10月20日,四川盐亭县75岁的谢大爷外出去亲戚家,途经相邻的紫金村时遭遇马蜂围攻,全身多处被蜇伤,治疗6天后不幸身亡。据介绍,10月19日,紫金村村委会接到村民报告路边的树上有马蜂窝后,便请人排险,摘了这个马蜂窝。第二天,邻村谢大爷路过此处,突然遭遇马蜂群体的攻击,谢大爷连忙用衣服蒙住头,但还是被马蜂多处蜇伤,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7,(12):7-7
每到夏末,塞浦路斯地中海岛上的东方大黄蜂就会入侵蜜蜂巢。大黄蜂不仅个头是蜜蜂的3倍,而且拥有强有力的下颚,一口就能将蜜蜂的头咬下来。入侵的大黄蜂不仅会杀死成年蜜蜂,而且要吃掉幼蜂,每年蜜蜂群都会因此损失掉自己1/3的"人口"。蜜蜂的主要防御手段——叮咬,对大  相似文献   

13.
每天上午,当太阳升起在地平线30°时,蜜蜂中的侦察蜂就从蜂巢里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它们用特有的"舞蹈语言"报告花蜜的方位、距离和数量,于是蜂王便分派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数字"相当精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饱,保证回巢酿蜜.此外,工蜂建造的蜂巢也十分奇妙,它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控制蜜蜂性别的基因,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蜜蜂的行为和进化,以及它们如何保持蜂群健康。 雌性蜜蜂体内存在着两个不同版本的名为“CSD”的基因,而雄性蜜蜂体内只有一种版本的这种基因,尽管CSD基因至少有12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对于蜜蜂、黄蜂和蚂蚁  相似文献   

15.
苏然 《世界科学》2016,(4):45-46
正原来你可以测出一只蜜蜂的电容。蜜蜂很重要:它们给数十种农作物授粉,包括杏仁、可可和咖啡。由于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现象,西方蜜蜂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这种特殊疾病及其类似疾病只有当一个蜂群衰竭时才真正可测。而且无论如何,蜜蜂并不是蜜蜂科中唯一的重要授粉者。我们需要的是对蜜蜂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蜜蜂恨不能把天下的蜜都采集到巢中,只要外界还有蜜有粉,它们就不会休息,从而疲惫不堪、早衰、过劳死。蜜蜂一旦分居.便将同类视为异己。它们常会因食源短缺而你争我夺,战事迭起,弄得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7.
奇异蜜蜂     
它们在飞行着陆时,瞬间速度可以为零;它们在侦察蜂死掉时,仍然能返回自己老家,请看──  相似文献   

18.
蜜蜂喜欢温暖的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温暖的花,因为它们需要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这就像我们刚喝了一杯热水,如果我们周围的温度太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首先把一个瓶子侧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它们在瓶内飞舞起来,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底上。 接二连三的撞击之后,蜜蜂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徒劳,似乎永远也无法逃离,最后,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挤在有光亮的瓶底那儿。接着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部飞了出来。苍蝇之所以能一阵狂舞之后很快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0.
家有灵貂     
说起貂类,大家不禁会想到紫貂、松貂、石貂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动物,它们不仅是捕鼠能手,也是非常珍贵的毛皮兽。有些动物,虽然名字里也带个貂字,但却不是真正的貂类。比如水貂,它其实是黄鼬(俗称黄鼠狼)的表亲,雪貂,又称安格鲁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