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透明质酸衍生物修饰的主动靶向载药空腔纳米球载体,并进行相关性能测定。方法: 采用One-pot法制备空腔碳酸钙纳米球,并用透明质酸与壳聚糖的偶联物进行修饰,得到具有pH响应性的靶向给药载体;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对载体的粒径及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以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实验进行细胞毒性验证;以H22荷瘤小鼠为模型验证载体在体内及肿瘤部位的靶向性作用。结果: 所制备的靶向给药载体呈球状,平均粒径(376.8±12.4)nm,PDI为(0.295±0.080),Zeta电位为(-45.1±0.3)mV,包封率(80.45±2.35)%及载药量(15.65±0.25)%;体外释放显示出此载体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此载体具有低毒性;荷瘤小鼠实验证明了此载体具有良好的肝靶向和肝肿瘤靶向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了透明质酸衍生物修饰的碳酸钙空腔纳米球靶向给药载体,此载体具有良好肝癌靶向治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郑华  侯文杰  王坚成  张强 《中国药学》2012,21(6):591-597
纳米胶束, 是由疏水性内核及亲水性外壳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 利用其在肿瘤部位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 已成功用作靶向药物输送载体。本研究将近红外荧光染料Cy7-NHS与NH2-PEG-b-PCL连接合成了Cy7-PEG-PCL,并将其组装修饰在胶束结构中, 作为紫杉醇药物的递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 当药物/载体比例确定为1/4, 由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粒径为30 nm左右, zeta电位为 -3 mV, 包封率可达95%以上。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载紫杉醇胶束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与Taxol 制剂相似。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Cy7标记的聚合物胶束在静脉注射后可以有效地被动靶向到肿瘤部位。另外, 以异位接种MCF-7细胞荷瘤裸鼠为模型的体内药效学实验中,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显示出与Taxol 制剂相似的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 在肿瘤靶向成像和治疗方面, 本研究所构建的胶束载药系统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透明质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胰岛素(HA-GMS-INS)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并进行成药性研究。方法: 利用酯化反应合成载体HA-GMS,单因素法筛选制备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HA-GMS-INS,用多分散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及形态,并对胰岛素的体外释放性能、抗酶解作用进行考察。以糖尿病小鼠为模型进一步考察HA-GMS-INS口服降血糖作用。结果: 优化制得的纳米乳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37.19 nm。在模拟人工胃液的释放介质中,累积释放度2 h时达到40%左右,在模拟人工肠液的释放介质中,6 h释放完全。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抗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HA-GMS为载体的载胰岛素口服纳米乳对胰岛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A-GMS载胰岛素纳米乳与其他三组比较,降糖效果显著,在给药后的6 h时血糖值降为初始血糖值的72.3%。结论: HA-GMS-INS口服纳米给药系统,能增加INS在胃肠道内的稳定性,提高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PEG-PLA/PLGA/PCL聚合物药物载体因具备可生物降解性、高包封率、靶向运输、可控释放及可修饰的特性,在癌症治疗的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PEG-PLA/PLGA/PCL聚合物材料作为抗癌药物的递送载体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1)聚合物药物载体结构的不稳定性;2)靶向运输的效果不明显;3)药物在肿瘤组织释放不完全等。因此,设计出新型的PEG-聚酯类聚合物药物载体成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构建多功能性的PEG-聚酯类聚合物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成果,从提高结构稳定、增强靶向能力以及刺激响应释放三种设计理念对不同的纳米载药体系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冻干粉,考察体外释放情况,并对其释药模型进行拟合。方法:热熔乳化超声法制备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逐步考察药脂比、固液脂质比例、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188比和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等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Zeta电位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佳处方,进一步制备成冻干粉并对体外释药模型进行拟合。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形态,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分析存在状态。结果:正交优化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最佳处方的包封率为(77.62±1.51)%,载药量为(3.41±0.11)%,平均粒径为(167.91±6.44)nm,Zeta电位为(-27.7±2.6)mV,外观呈球形或椭圆形。木犀草素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冻干粉体外释药模型符合Weibull模型:lnln (1/1-Mt/M)=1.025 1lnt-4.600 4(r=0.987 5)。木犀草素以无定型状态包封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工艺重复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敏  许玉杰 《药学进展》2007,31(3):97-103
综述肿瘤靶向给药的基础和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系统的发展。分类介绍普通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微乳、传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药-脂结合物纳米粒等)、表面修饰的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及主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免疫脂质体、免疫聚合物纳米粒及受体-配体介导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与开发。在传统药物制剂的基础上,发展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增加药物定向富集到肿瘤部位甚至肿瘤细胞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作为疏水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载体制备聚合物纳米粒的材料与方法具有多样性。结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粒载药系统具有可控释、靶向、保护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活性等优势,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载多西紫杉醇的F3多肽靶向单分子胶束(DTX/PAMAM-PLA-PEG-F3),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所制备的单分子胶束采用动态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分布和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分子胶束的载药量和评估其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考察单分子胶束的抗肿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探究细胞摄取胶束机制。结果:制备的单分子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32.0±5.8) nm,载药量(12.4±1.3)wt.%;体外释药研究表明制备的单分子胶束具有pH响应性;与非靶向胶束组相比,靶向胶束组的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细胞毒性更高,细胞摄取效率加强,靶向配体F3多肽可介导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靶向单分子胶束。结论:DTX/PAMAM-PLA-PEG-F3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在提高抗肿瘤疗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提高其靶向性能。方法用二硫键断裂法制备人血清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子,并用电镜进行观察。对粒子载药量、稳定性及粒子对肿瘤部位趋向性进行表征。结果二硫键断裂法成功组装了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子。电镜观察该纳米粒子外貌为80~100 nm左右的球形粒子,高效液相和蛋白质定量检测多烯紫杉醇载药量可达21.5%。结果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制剂可显著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提高对肿瘤靶向性。结论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具有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温敏聚合物自组装纳米粒子在抗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最大的缺陷在于化疗药物缺乏肿瘤靶向性,易对正常组织产生高毒性,并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聚合物纳米载体被用于递送抗肿瘤药物,包括对温度刺激能作出响应的温敏聚合物自组装纳米载体。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温敏聚合物自组装载体及其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在抗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负载尼莫地平的聚乙二醇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ethylene glycol-poly (lactin-co-glycolic acid),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以及体外释放等相关性研究。方法:以PEG-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尼莫地平载药纳米粒。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尼莫地平纳米粒外观呈实心球体,大小均匀且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83.2±3.30) nm,PDI为(0.115±0.049),Zata电位为(-11.78±2.16) mV;平均包封率为84.99%,平均载药量为2.45%;尼莫地平原料药在4 h时基本释放完全(达到95%左右),而尼莫地平纳米粒在4 h时释放仅为43.9%,在第24 h时累计释放度达到(83.66±2.57)%。与对照组相比,制剂组释放缓慢,符合实验设计缓释的要求。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尼莫地平PEG-PLGA纳米粒,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山柰酚(kaemperol,KA)固体脂质纳米粒(KA-SLN),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 首先建立K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KA-SLN,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电位并拟合其体外释药方程,采用CCK-8法及溶血性试验评价空白载体及KA-SLN的体外安全性,采用CCK-8法评价A549细胞生存率变化,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Transwell法评价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Hoechst染色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平板克隆试验考察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所得制剂平均粒径(242±21)nm,包封率为(72.34±4.15)%,载药量为(3.29±0.21)%,空白载体无毒性,空白载体及KA-SLN体外无溶血性,释药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方程,相对于KA,KA-SLN展示出更好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集落形成作用及促肿瘤细胞凋亡效果。结论: 通过将KA制成KA-SLN可以提高药物缓控释效果及体外抗肿瘤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可进一步用于体内抗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肠癌细胞及线粒体双级靶向脂质体(HA/TPP-TPGS LP/DOX)的最佳处方工艺。方法: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微孔滤膜法制备;以细胞抑制率为指标,用MTT法筛选最佳聚脂比;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胆脂比、药脂比和超声时间;以粒径为指标,筛选最佳透聚比;以复溶后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冻干保护剂的品种;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考察脂质体的靶向性;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是聚脂比1∶7、胆脂比1∶10、药脂比1∶15、超声时间15 min、透聚比2∶1,冻干保护剂为蔗糖。制备的脂质体呈类球形,粒径(142.20±0.54)nm,Zeta电位-(24.06±0.25)mV,包封率(98.20±0.18)%,稳定性高,有双级靶向性和体外药物缓释性。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脂质体有包封率高、粒径小、双级靶向性和缓释性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吴茱萸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处方(吴茱萸碱-PLGA纳米粒),考察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单因素考察PLGA用量,油水体积比,泊洛沙姆188浓度,超声功率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吴茱萸碱-PLGA纳米粒处方。采用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吴茱萸碱-PLGA纳米粒冻干粉末,并考察体外释药情况及释药模型。结果:吴茱萸碱-PLGA纳米粒最佳处方为:PLGA用量为445.1 mg、油水体积比1:5.2、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为1.2%。包封率和粒径分别为(75.73±1.33)%和(173.27±6.86) nm,与模型预测值接近。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Mt/M=0.109 9t1/2+0.081 6,缓释特征明显。结论: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吴茱萸碱-PLGA纳米粒处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富勒烯丙二酸衍生物(DMA-C60)-多西他赛为模型药物,构建光敏性脂质体,增强抗肿瘤效果。系统研究脂质体(LP)的制备工艺、理化性质、处方优化和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Bingle环加成反应和酯水解反应合成了DMA-C60,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表征定性;采用薄膜法制备DMA-C60-DTX脂质体;超滤离心法测量DTX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测定脂质体外观形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LP中原料药DTX及脂质材料的晶形存在状态;采用透析袋法测量体外释放度并拟合释放模型。结果:采用FT-IR表征定性DMA-C60合成成功。最优处方得到的DMA-C60-DTX-LP,平均粒径约为170 nm,Zeta电位约为-30 mV,DTX包封率(85.76±2.60)%,DMA-C60包封率约为89%;透射电镜观察DMA-C60-DTX-LP呈类球形,粒径大小约为170 nm,分布均匀且与所测粒径大小相符;DSC显示DTX原料药几乎以无定型的状态存在于脂质内核中;DMA-C60的加入并不影响DTX的释放,60 h内累计释放百分数为80%,DTX在LP中体外释放行为可用Ritger-Peppas释放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结论:光敏性多西他赛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脂质体外观呈类球形,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LM-SLN)及冻干粉,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LM-SLN,以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借助均匀设计联合Box-Behnken法优化处方;采用Nano ZSE+MPT2粒度检测仪观测形态与粒径;透析法研究冻干粉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处方工艺为柠檬苦素-硬脂酸-卵磷脂-4.5%泊洛沙姆188(10∶30∶35∶1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4 min;以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于-20 ℃预冻12 h,转至-40 ℃以下冷冻干燥22 h。LM-SLN冻干粉呈类球形,结构均匀,包封率为79.38%、载药量为10.88%,平均粒径(182.4±0.2)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90±0.013,Zeta电位为(-14.5±0.1)mV;原药12 h累积释放率为89.31%,LM-SLN冻干粉48 h为85.21%,48 h后释放趋于平缓。结论:LM-SLN处方工艺简单且重复性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LM-SLN冻干粉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穿心莲内酯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PEG-PLGA]纳米粒处方,并进行体外释药评价。方法:乳化法制备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最优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甘露醇和乳糖等量混合物作为冻干保护剂,进一步制备成冻干粉,考察体外释药行为。结果: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最佳处方为:mPEG-PLGA用量为589 mg、水相体积为70 mL、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utol HS 15)质量分数为1.2%,包封率为(82.07±1.62)%,载药量为(3.87±0.21)%,粒径为(179.56±9.19)nm,Zeta电位为(-10.91±1.84)mV。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lnln[1/(1-Mt/M)]=0.410 3lnt-1.434 1。结论:可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A)修饰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液(S1C1),探究其抗肿瘤治疗作用,为纳米制剂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经电荷吸附法制备纳米混悬液(S1C1-HA);经动态光散射粒径仪进行制剂表征和粒径稳定性考察;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S1C1-HA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噻唑蓝法考察游离纳米混悬液对4T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3D多细胞肿瘤球考察纳米混悬剂的肿瘤球渗透力;通过考察纳米混悬液的体内药动学行为、脏器分布行为和抗肿瘤治疗,评价制剂的体内药效。结果:S1C1-HA平均粒径138.04 nm,电位-8.03 mV,体外24 h内粒径稳定性良好,载药量5.44%,包封率90.07%;S1C1半数抑制浓度为S1C1-HA的4.59倍,S1C1-HA的肿瘤渗透能力显著增强;S1C1-HA的半衰期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为S1C1的5.55,17.12倍,其体内抗肿瘤治疗效果显著增强。结论:修饰后S1C1-HA能显著增强药物的稳定性、细胞毒性、肿瘤渗透能力,有更优异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和抗肿瘤治疗作用,S1C1-HA较S1C1更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和透皮吸收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橙皮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橙皮苷脂质体凝胶进行各项理化指标、体外释放模型和透皮吸收进行考察。结果:橙皮苷脂质体最优处方为磷胆比2.35∶1、磷药比7.43∶1、水合介质pH 6.54。橙皮苷脂质体粒径(207.87±13.27)nm,PDI (0.36±0.02),Zeta电位(-40.60±3.32)mV,包封率(58.21±0.90)%,橙皮苷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R2adj=0.998 9)。结论:橙皮苷脂质体凝胶黏度适宜,易于涂展,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透皮吸收特性良好,该制备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橙皮苷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