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了解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对40例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性质、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29例(72.5%)发生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不良反应,出现2种及2种以上不良反应13例(32.5%),严重不良反应4例(10%)。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甘油三酯升高20例(50%)、恶心7例(17.5%)、腹泻7例(17.5%)等。男女组和不同年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检验指标的前提下,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川东北地区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ADR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22日,南充、广安、巴中3个地区累计收治确诊患者92例,其中84例使用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各地区患者ADR发生率分别为52.94%,58.62%,66.67%,无明显差异(P>0.05);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恶心、皮疹等,其中腹泻、恶心的发生率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川东北地区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冠肺炎的ADR发生率均较高,其中腹泻、恶心的发生率及总ADR发生率在不同疾病间的差异显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临床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国内批准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在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也被多版指南列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产妇,在哺乳期将面临抗病毒药物选择的问题.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文献,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药代动力学、真实世界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乳汁和乳儿体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20年来全球多次发生冠状病毒导致的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其高的传播效率、严重的感染后果以及捉摸不定的流行时间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针对冠状病毒的治疗目前暂缺乏特效药物。HIV蛋白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广泛用于HIV的治疗,而用于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则相对少见。本文着重介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及在冠状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的应用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最近在中国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尚无针对性强的抗病毒药物,临床尝试"老药新用",以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中使用的一线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来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分析该药的抗病毒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可行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一定临床基础,可重建宿主的免疫功能,抗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但有较高的耐药屏障。结论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可行,临床疗效较好,但应用期间要加强药学监护,尤其是合并用药和特殊人群应用时,注重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Rxiv、中国知网、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 trials.gov等数据库截止至2020年4月29日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20项研究,随机对照研究8项,非随机对照研究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3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4项,观察性研究2项,合计2 299例患者。评价的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羟氯喹、法匹拉韦、阿比多尔、达诺瑞韦、疏风解毒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所评价的抗病毒药物均未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对COVID-19的优越疗效。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能明显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瑞德西韦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目前暂无特效药,重型患者早期可试用瑞德西韦或采用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可加用中成药辅助治疗。需要更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瑞德西韦、羟氯喹、法匹拉韦等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截至2020年3月24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50例住院期间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的COVID-19患者资料,总结和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平均改善时间为(10.83±5.91)d。经7 d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C反应蛋白等)正常患者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其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最为明显。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4例,多为轻症,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在COVID-19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方案可供临床治疗经验性选择,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复方制剂,洛匹那韦与病毒蛋白酶催化部位结合干扰病毒装配过程,低剂量利托那韦抑制人体CYP3A介导洛匹那韦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血浆中洛匹那韦药物浓度。本文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主要用于人类免疫缺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治疗,临床上超说明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临床发现使用该药后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损伤、代谢紊乱、心血管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线粒体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剂量相关性,剂量越高则不良反应越大,主要由肝脏CYP3A代谢,当其与某些具有较强CYP3A4抑制作用的药物共同使用时,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反应。综述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20,(5):527-531
目的: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应对中开展循证药学信息支持的药学工作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12日,同时检索药品说明书、UpToDate数据库。收集COVID-19的药物治疗进展、禁止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合用的药物信息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并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和结论:共有14篇文献介绍了针对COVID-19的化学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如干扰素α/干扰素α-2β、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免疫调节药(如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抗疟药(如磷酸氯喹)等7类20种化学药。现有的药物治疗证据主要来自体外细胞试验或正在进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较低(按牛津证据级别评价为5级、推荐意见强度为D级)。对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诊疗方案中推荐可以试用的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该药为细胞色素P450(CYP)3A抑制剂,可增加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肿瘤靶向药物、抗菌药物等的血药浓度,应禁止与阿夫唑嗪、伊伐布雷定、胺碘酮等药物合用;该药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腹泻、味觉障碍、呕吐等)、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内分泌和代谢系统(高胆固醇血症等)、皮肤及附属物(皮疹),临床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曾亚  徐珽 《中国药业》2021,(5):95-96,I0001-I0003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14例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ADR及其转归。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ADR,男女比例相当;发生人群集中在41~50岁;平均用药疗程为(13.8±4.45) d。ADR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构成比最高,其次为腹泻、胆红素血症、恶心呕吐、肝药酶升高等,无新发或严重ADR。ADR处理包括停药、药物干预、停药并药物干预,83.33%的患者在出院前治愈或好转,58.33%的患者在10 d内治愈或好转。12例患者中,11例有联合用药情况,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结论 LPV/r易发生ADR,但转归较好,很少出现停药情况。其所致ADR存在个体差异,多数为营养代谢异常、胃肠功能紊乱和肝胆损伤。密切监护、及时处理、用药疗程尽量不超过10 d是安全用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side effects related to lopinavir/ritonavir are diarrhea, vomiting, headache, nausea, and increased serum triglycerides and cholesterol levels. About 4% of the patients prescribed lopinavir/ritonavir stop taking it because of side effects. Alopecia, generally involving the scalp, has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treated with indinavir but not with lopinavir/ritonavir. We present a 62-year-old man with HIV infection, stage B2, who experienced alopecia totalis of his scalp, eyebrows, and eyelashes beginning 18 months after initiat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ncluding lopinavir/ritonavir. No hair loss on the arms, legs, and pubic area was observed. Our patient's drug regimen consisted of lopinavir/ritonavir, efavirenz, and stavudine; in addition, the patient was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diabetes with glivenclamide and metformin for the last 3 years. These drugs have not been shown to cause alopecia. Alopecia reversed completely 2 months after substituting nelfinavir for lopinavir/ritonavir without any other change of treatment and his eyelashes and eyebrows grew back as well.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second case of lopinavir/ritonavir-associated alopecia totalis repor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30日至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定点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采用阿比多尔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析用药疗效、临床转归进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均为普通型确诊患者。经过治疗,9例(占45%)显效,6例(占30%)有效,5例(占25%)无效,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阿比多尔用药疗程平均为(6.7±1.6)d,退热时间平均为(4.7±2.0)d,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5.9±2.5)d,首次复查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6.6±2.7)d。20例患者中有12例(占60%)出现不良反应,9例(占45%)出现恶心、呕吐症状,8例(占40%)有腹泻症状,4例(占20%)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总体症状较轻,停药或治疗后缓解。结论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4.
Lopinavir/ritonavir: 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vetkovic RS  Goa KL 《Drugs》2003,63(8):769-8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兹夫定治疗75岁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应用阿兹夫定治疗的≥75岁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对阿兹夫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名称、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关联性评价等)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7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8例(37.8%)。28例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者20例(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10例、腹泻7例、恶心呕吐2例、淀粉酶升高1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6例(血小板升高),泌尿系统(肌酐升高)3例,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2例,电解质紊乱1例;其中2例患者同时出现2个系统症状,分别为消化系统合并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合并心血管系统以及2例患者发生消化系统2个症状。发生1级不良反应26例(92.8%),2级1例(3.6%),严重不良反应患者1例(3.6%)。其中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1例为不能耐受恶心呕吐停药,1例为严重肝功能损伤停药。结论 阿兹夫定治疗75岁以上老年COVID-19患者安全性较好,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消化系统症状,以肝功能异常、腹泻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关键时期,国家连续颁布了7版诊疗方案,每一新版诊疗方案对治疗药物都有补充、完善。α-干扰素、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得到了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与推荐。本文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涉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归纳与总结,对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提出建议,旨在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