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以空白及苯巴比妥(PB)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作为代谢反应酶源,研究R-( )及S-(-)-普萘洛尔体外葡醛酸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考察酶动力学特性和对映体之间的代谢性相互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孵育法进行底物葡醛酸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普萘洛尔2种对映体葡醛酸化代谢产物.结果:空白及诱导组中,各种浓度下均以R-( )-普萘洛尔为优代谢对映体;与空白组相比,PB诱导组中R-( )、S-(-)-普萘洛尔的最大反应速度均显著增强(P<0.01);R-( )-普萘洛尔与酶的亲和力显著增强(P<0.01),S-(-)-普萘洛尔与酶的亲和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萘洛尔2种对映体葡醛酸结合反应呈立体选择性;2种对映体间在高底物浓度时存在代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25在不同种属中代谢稳定性差异并确定S25药物的代谢表型。方法:将S25置于人、小鼠、大鼠、犬和猴的肝微粒体中孵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经过孵育代谢后S25剩余浓度,分析其代谢稳定性并推导出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及清除率;通过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同工酶特异性抑制剂的化学抑制剂方法鉴定S25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结果:S25在人、小鼠、大鼠、犬和猴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1/2)分别为45.00、187.30、43.31、130.75、198.00 min;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30.8、7.4、32、10.6、7/m L·min-1·mg-1;在人肝微粒体中S25主要通过CYP2E1、CYP2C9、CYP2C19催化代谢。结论:在肝微粒体研究体系中,S25通过多种酶催化而迅速代谢降解;该药在人和小鼠的代谢动力学无差异,小鼠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可用于S25在人体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种属间liguzinediol的体外代谢产物。方法 建立liguzinediol及其体外代谢产物的LC-MS/MS检测方法,采用肝微粒体温孵法研究liguzinediol在大鼠、犬、猴、人等多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结果 liguzinediol在肝脏可发生Ⅰ相和Ⅱ相代谢,并且在大鼠、犬、猴、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均孵育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结论 liguzinediol在大鼠、犬和猴等动物的肝微粒体中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与人肝微粒体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liguzinediol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鼠肝微粒体对β-阻滞剂类药物代谢形成络合物的选择能力和可能机制。方法:将经β-萘黄酮(BNF)、苯巴比妥(PB)、地塞米松(DEX)、普萘洛尔(PROP)、阿替洛尔(ATE)5种药物处理的鼠肝微粒体及对照组微粒分别与β-阻滞剂类的药物共孵育,测定孵育后代谢络合物形成的差示光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PROP处理的鼠肝微粒体降低PROP代谢络合物形成,但增加美托洛尔(METO)代谢络合物形成;PB抑制PROP代谢;而BNF诱导METO代谢。S-PROP在不同微粒体中形成络合物能力较R-PROP强。结论:细胞色素P-450亚族地不同β-阻滞剂类药物或其对映体形成代谢络合物具有选择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柑内酯在7种不同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方法]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研究香柑内酯在7种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使用四级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Q-TOF-LC/MS)法检测分析代谢产物。[结果]香柑内酯与7种肝微粒体孵育后共检测出4种不同的代谢产物,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香柑内酯在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与在人肝微粒的代谢较为相近。[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香柑内酯在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与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比较钩吻素子(KM)在人与各种实验动物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的酶促动力学及选择性CYP450酶抑制剂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和UPLC检测方法,测定系列浓度的KM与各种属肝微粒体孵育的降解曲线,以底物消除法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共孵育方法考察选择性CYP450酶抑制剂对KM在各种属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结果 在人肝微粒体,KM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半哀期(T1/2)、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0.135±0.067)mmol/L、(1.89±0.19)μmol·min-1·g-1pro、(712±23)min和(15.7±5.2)mL·min-1·g-1pro.与人相比,犬、猪的Km值较大,大鼠及猴的CLint较高,4种实验动物的Vmax值均较大、T1/2均较短.酮康唑在各种属均可显著抑制KM代谢,在人、猪、犬IC50<1 μmol/L,在大鼠、猴IC50为1~10 μmol/L,可见CYP3A为主要代谢酶.噻氯匹定、奎尼丁和磺胺苯吡唑仅对大鼠,噻氯匹定仅对猴和犬的KM代谢为弱抑制(抑制率20.43%~44.31%),说明在体情况下,CYP2B、CYP2D和CYP2C与KM的代谢可能无关.结论 KM在人与猪、大鼠、犬、猴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途径相同,均由CYP3A酶催化,但酶活性和代谢动力学特征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考察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L-硫代异亮氨酸乙酯、去氧胆酸丙酯(Q3-I2)的稳定性及体外代谢产物,将Q3-I2和对照药阿德福韦酯与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空白血浆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UPLC-MS/MS和UPLC-QTOF-MS分别测定各孵育体系中的化合物剩余质量浓度和肝微粒体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底物消除法计算半衰期和清除率。化合物Q3-I2在胃肠道中稳定,延长了血浆、肝微粒体半衰期,同时能降解出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通过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共检测到8种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水解、氧化、乙酰化、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测量肿瘤与肺门空间距离(肿瘤-肺门空间距离)的方法,并研究用该方法测量的肿瘤-肺门空间距离与临床T1期(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通过三维立体测量法测量肿瘤中心CT层面与肺门CT层面的垂直距离,并测量肿瘤中心在肺门CT层面的垂点与肺门的距离,将二维CT图像中的数据转化为三维CT数据,并通过立体几何学定理计算肿瘤-肺门空间距离。获得所有空间距离的相关数据后,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肺门空间距离是否为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成功建立一种新的测量肿瘤-肺门空间距离的三维立体测量法。共纳入399例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性166例,女性233例,平均年龄(57.48±10.88)岁,肿瘤-肺门空间距离(5.44±1.96) cm,肿瘤直径(1.77±0.65) cm。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OR)=2.118,P=0.022〕、肿瘤-肺门空间距离(OR=0.843,P=0.040)、分化程度降低(中分化,OR=15.547,P=0.008;低分化,OR=70.749,P=0.000)、淋巴管内有癌栓(OR=24.769,P=0.004)为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三维立体测量法测量cT1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肺门空间距离,并发现采用该方法测量的肿瘤-肺门空间距离为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减重手术后患者早期血尿酸波动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完成术后1月随访的80例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实验,根据术后1月血尿酸指标分为2组,术后血尿酸较术前升高为升高组,术后血尿酸较术前降低为降低组,对比2组患者减重手术前后的BMI值及各项生化指标改变情况。  结果  手术方式、术后的蛋白摄入量、有氧运动量及饮水量并不是导致减重术后患者血尿酸波动的原因(P > 0.05),肝功能的改变同样也不能解释减重术后1月患者出现血尿酸升高和降低2种情况(P > 0.05),血糖及甘油三酯改变量是影响患者术后血尿酸波动的主要原因(P < 0.05),术后甘油三酯下降量越大,越不容易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另外,术后1月血尿酸升高的幅度要大于术后血尿酸降低的幅度,同时血尿酸改变量与血肌酐及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MHR)改变量具有相关性(P < 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04和0.511。  结论  甘油三脂和血糖在减重术后早期的改变情况是导致减重患者术后出现血尿酸升高或下降2种情况的原因,且血尿酸改变量主要受到肌酐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MHR)改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使用硫酸软骨素-胆固醇聚合物(CS-Chol)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mPEG2000)构建一种共载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和长春瑞宾(vinorelbine, VRL)的混合胶束(T+V-CS胶束),并对其治疗乳腺癌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用超声-透析法制备T+V-CS胶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用MTT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评价T+V-CS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同时在4T1乳腺癌小鼠模型上研究T+V-CS胶束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结果  T+V-CS胶束在透射电镜下呈近球形;马尔文粒径为(155.5±4.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70±0.003,Zeta电位为(?23.0±0.9) mV;在T+V-CS胶束中,THP的包封率为(81.87±2.56)%,VRL的包封率为(87.54±2.82)%,总载药量为(10.20±1.20)%。体内外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与单载药胶束和游离药物溶液相比,T+V-CS胶束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能诱导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  结论  T+V-CS胶束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导尿管病人术后躁动不适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男性病人60例,随机分为C组和A组,各30例。C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导尿管,A组病人经尿道注入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再留置导尿管。监测病人术前30 min(t0)和术后30 min(t1)、3 h(t2)、6 h(t3)、12 h(t4)、24 h(t5)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观察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和术后1 h(T1)、3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C组病人t1~t3时刻血浆E和NE水平及MAP、HR均明显升高(P < 0.01),而A组病人以上指标t1~t2时刻均升高(P < 0.05~P < 0.01);t1~t3时刻A组病人血浆E和NE水平及MAP、HR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麻醉苏醒期A组病人RASS评分明显优于C组(P < 0.01)。术后T1~T4时刻A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结论男性病人术后留置导尿管前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有效减少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可减轻术后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观察呋塞米预处理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择期行经尿道PKRP男性患者50例,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5):对照组(C组)和预处理组(P组)。C组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烦躁、血压升高、心率降低等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 TURS)先兆时给予呋塞米20 mg进行处理,P组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20 mg预处理。记录术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90 min(T5)、手术结束(T6)7个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及全身液体水平(total body water, TBW)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0、T3、T4、T5、T6采集动脉血2 mL,记录动脉血Na+、K+、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数值。记录术中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总输液量、总灌洗量、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5-6时HR升高、TBW和MAP降低,T6时SVV降低、Hb升高(P<0.05)。与T0时比较,C组T4-6时HR降低、MAP和TBW升高,T1、T4-6时SVV升高;P组T4时HR降低、MAP升高,T1、T4-5时SVV升高,T4-5时TBW升高(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Na+、K+、Hct和术中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预处理可维持经尿道PKRP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可有效评估呋塞米预处理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低氧下离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大鼠PASMCs,分常氧组(21%O2,5%CO2)和低氧组(1% O2,94%N2,5% CO2)进行培养,分别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G-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L- NAME)进行干预,用细胞计数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低氧下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2天后明显增殖,与常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天后细胞数达到峰值.L - NAME低氧干预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低氧组和常氧组(P<0.01).结论 L-NAME抑制内源性NO的产生进而促进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前列腺素E1(PGE1)冻干脂微球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其临床人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给予参比制剂"凯时"与20、32、64μg/dog的受试制剂PGE1冻干脂微球,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比格犬体内PGE1的血药浓度。结果 比格犬静脉推注32μg/dog剂量的PGE1冻干脂微球后,血浆中PGE1的t1/2为(7.5±3.7)min,tmax为(7.6±2.9)min,Cmax为(105.0±40.4)ng/L,AUC(0~18 min)为(933.1±359.0)ng·min/L,与参比制剂"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下,PGE1的AUC(0~18 min)、Cmax分别与剂量呈线性正相关,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GE1冻干脂微球与其市售脂微球注射液"凯时"具有相同的药动学特征,不同剂量水平不影响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1,25(OH)2D3]联合黄芪多糖(APS)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采用1,25(OH)2D3和APS缓解IR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CK-8法和己糖激酶法确定棕榈酸(PA)溶液(0.2、0.4、0.6、0.8和1.0 mmol·L-1)的最佳作用剂量和最佳作用时间、APS(25、50、100和200 mg·L-1)最佳作用剂量及1,25(OH)2D3(1、10、100和1 000 nmol·L-1)最佳作用剂量。将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A组(给予0.4 mmol·L-1 PA 作用24 h)、PA+APS组(给予0.4 mmol·L-1 PA 作用24 h后再给予100 mg·L-1 APS作用24 h)、PA+1,25(OH)2D3组[给予0.4 mmol·L-1 PA作用24 h后再给予100 nmol·L-1 1,25(OH)2D3作用24 h]、PA+APS+1,25(OH)2D3组[给予0.4 mmol·L-1 PA作用24 h后再给予100 mg·L-1 APS和100 nmol·L-1 1,25(OH)2D3作用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P65、磷酸化P65(p-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组骨骼肌细胞中ROS、IL-6、TNF-α、MCP-1水平和P65、p-P65、p38MAPK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IL-10水平和InsR、IRS-1、p-IRS-1及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PA组比较,PA+APS、PA+1,25(OH)2D3和PA+APS+1,25(OH)2D3组细胞中ROS、IL-6、MCP-1和TNF-α水平及P65、p-P65、p38MAPK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IL-10水平和InsR、IRS-1、p-IRS-1及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A+APS+1,25(OH)2D3组细胞中ROS水平、p-P65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PA+APS和PA+1,25(OH)2D3组(P<0.05),InsR、IRS-1、p-IRS-1和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PA+APS和PA+1,25(OH)2D3组(P<0.05)。 结论 1,25(OH)2D3联合APS可有效减轻IR,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通路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来实现的,且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O2)对链脲佐菌素(STZ)和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影响,阐明SO2改善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2DM组、T2DM+SO2组和SO2组。除对照组和SO2组外,T2DM组和T2DM+SO2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STZ(35 mg·kg-1)和高糖高脂饮食建立T2DM大鼠模型,T2DM+SO2组和SO2组大鼠腹腔注射外源性SO2供体[亚硫酸钠(Na2SO3)/亚硫酸氢钠(NaHSO3),85 mg·kg-1·d-1],共8周,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病理形态表现,并计算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紊乱,心肌胶原纤维形成明显增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Ⅲ)、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2DM组比较,T2DM+SO2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心肌胶原纤维形成明显减少,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α-SMA、Col Ⅲ、Bax、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SO2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2可通过抑制促凋亡相关蛋白和TGF-β1/Smad2/3通路蛋白表达,缓解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