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皮肤移植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难治性慢性下肢静脉溃疡(VLU)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20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难治性慢性VL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61),观察组在常规静脉曲张手术的基础上对VLU创面采...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溃疡(venous leg ulcera-tion,VLU)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较常见,往往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VLU占CVI的10%,目前认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静脉高压是VLU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疗法(NPWT)控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VLU)炎症反应,为溃疡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的机制。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29例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n=13)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曲张手术加清创术,术后溃疡创面隔日常规换药;观察组除同对照组治疗外,术后溃疡创面持续负压引流1周。采集两组患者溃疡创面组织标本行组织学观察;ELISA检测IL-1β和IL-18蛋白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水平变化;生存曲线分析评估溃疡创面可行植皮时间。结果:术后7 d,观察组溃疡创面组织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观察组IL-1β和IL-18水平和ASC、NLRP3及Caspase-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创面可行植皮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PWT通过抑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创面组织炎症反应,为短时间内行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有效、简单的方法.方法 采用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结扎交通支静脉和静脉旋切技术(TriVex)清除表浅曲张静脉,配合局部使用新型的保湿敷料处理创面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结果 36例共42条患肢经手术治疗患肢酸胀感消失,曲张的浅静脉消失,全部静脉性溃疡创面在7~32天内愈合.随访4~16个月,无溃疡复发.结论 运用SEPS和TriVex技术配合创面局部使用新型的保湿敷料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半内收治的70例(76条患肢)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EAP临床分类,其中C4级38例(41条患肢),C5级18例(18条患肢),C6级14例(17条患肢)。18例(18条患肢)C4级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传统组),其余患者采用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SEPS组)。分析患肢手术前后的CEAP临床评分及患肢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SEPS组患者术后曲张静脉团消失,患肢酸胀及沉重感逐渐减轻,局部瘙痒及创面疼痛缓解;C5级患者溃疡愈合区色素沉着及硬化明显改善,皮炎消失;C6级患者足靴区活动性溃疡在术后10~60 d(平均47.3 d)愈合;术后患肢的CEAP临床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平均随访15个月,无复发患者。SEPS组C4级患者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SEPS是治疗重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VLU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静脉溃疡病人31例,溃疡创面行外科清创后应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13例病人创面经过1~2个负压周期治疗后逐渐愈合,未行后期自体游离植皮术;18例病人创面经过1~3个负压周期治疗在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行自体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并在植皮术后持续负压引流1周,病人植皮区完全成活,愈合良好。结论应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速度、减少换药次数,病人所受痛苦小,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多项针对VLU管理的研究,为了推动VLU的规范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伤口治疗领域的医疗及护理专家对VLU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结合VLU管理的国内现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就VLU的评估、管理及健康教育3个部分达成《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适用于VLU患者,融合了全国43名临床专家的专业意见,结果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VLU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下肢静脉溃疡(VLU)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79例VL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患者分别为27、26、26例.对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换药处理、护理干预.综合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并口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后联用超声清创机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经验。方法 97例(116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在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手段后,再联用超声清创机对静脉溃疡作进一步处理,溃疡创面坏死组织多者,冲洗1次/天,溃疡创面坏死组织少者,冲洗1次/2~3天。结果 116条患肢溃疡均愈合,愈合率为100%,111条患肢在术后10~65天愈合,其余5条患肢(深静脉功能不全2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条)术后3个月经植皮后溃疡愈合。门诊随访6~30个月,均未发现局部溃疡复发。结论外科手术后联用超声清创机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人36例,42条肢体,均行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同时行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6条.38条肢体随访,时间1~12个月,随访率90.4%。结果全组42条肢体中合并有小腿或内踝区溃疡的30条,痊愈28条,时间8~92d,痊愈率93.3%,4条下肢轻度水肿,全组无皮瓣坏死。5条肢体有疼痛:结论对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2-6 EpAsdpPr的病人,应用SEPS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合并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严重返流Kistner 3~4级以上的病人应当加用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下肢静脉性溃疡渊venous leg ulcers袁VLU冤通常指由静脉高压引起的下肢皮肤表面开放性创面袁是下肢慢性溃疡最常见的类型袁占比高达70%~80%咱1, 2暂遥研究显示袁VLU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都逐年上升袁其中在美国发病率约为2%袁而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高达5%咱3, 4暂曰在中国袁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袁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咱5暂遥高龄尧肥胖尧下肢外伤史尧妊娠尧深静脉血栓及静脉炎史都是VLU的危险因素咱1暂遥30%~70%的VLU患者溃疡可在6个月内愈合袁10%~20%的患者病程达1年以上咱6, 7暂袁且愈合后半年复发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交通支结扎术,治疗组在手术基础上内服中药,观察术后2周肢体肿胀及创面改善情况,比较溃疡完全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术后2周肢体肿胀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9~61d,平均(20.37±7.53)d。结论:手术联合中药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所致静脉性溃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进展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类由于瓣膜功能障碍引起血液反流、淤积所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由此所引发的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和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英国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为25%,德国为20%,美国为19%,法国为14%,埃及为5.8%,我国在1993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8.8%。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后容易复发等成为了该类疾病的治疗难点。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此类疾病,手术大都针对静脉瓣膜进行处理,纠正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以达到促进血液回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清创技术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方式设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配合超声清创仪清理创面,研究组清创后予去腐生新膏外用,对照组清创后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扶济复)外用。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新鲜肉芽出现时间、愈合天数、创面细菌清除率、疼痛、肿胀、皮肤不良反应率、溃疡面积、溃疡深度)、炎症及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踝肱指数(ABI)、下肢经皮氧分压(tcpO2)及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新鲜肉芽出现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肿胀范围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疼痛评分、肿胀范围、ABI、创面细菌清除率及皮肤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CRP、VEGF、HIF-α、tcpO2及V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清创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缓解溃疡临床症状,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改善创面微环境及下肢循环,且不增加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213例(278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伴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下肢浅表曲张静脉穿刺微波凝固闭合,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病变交通支静脉;对部分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配合中西医结合方法局部换药治疗。结果:全组213例(278条肢体)术前检查有632支病变交通支静脉,术中微波闭合629支(3支交通支术中未能明确);术后1周至3个月内彩超(或静脉造影)证实624支交通支静脉闭合或不显影,另5例共5支交通支静脉未完全闭合。109条肢体(C6)小腿溃疡愈合时间为9-101[平均(31.25±8.28)]d,169条肢体(C4、C5)皮肤营养障碍情况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01例(94.4%)随访3~42个月,小腿溃疡复发6例(5.50%)。全组D-二聚体检查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病变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创伤小、易康复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患有小腿溃疡的病人.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静脉性溃疡渊venous leg ulcer袁VLU冤是血管外科常见病袁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渊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袁CVI冤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遥文献报告VLU在西方国家人群的发生率为1%袁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达3%~4%咱1, 2暂遥VLU经常引起下肢创面的疼痛尧恶臭及渗液袁反复发作袁迁延不愈袁影响患者活动尧睡眠等日常生活袁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咱3暂遥VLU较高的发生率和治愈时间的延长袁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咱4暂遥近年来袁随着对CVI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袁尤其是髂静脉支架应用的良好临床结果尧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光闭合穿通支静脉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例下肢静脉溃疡(28条肢体)。所有病人均行CT静脉成像定位溃疡处穿通支静脉。14例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穿通支静脉激光闭合术(激光组),另14例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穿通支静脉结扎术(对照组)。术后均以弹力袜加压并定期处理溃疡创面,随访2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溃疡病程和溃疡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激光组术后1周溃疡面积缩小值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1个月和2个月的溃疡面积缩小值无差异。对照组有6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高达42.9%,而激光组仅1例出现局部灼伤。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个月内溃疡愈合的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均为12例(85.7%)。两组1年内溃疡复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年内均无复发。结论 在大(小)隐静脉结扎的基础上,激光闭合穿通支静脉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多迁延不愈,愈后易复发,现今仍然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难题。现有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笔者概述其药物治疗、压力治疗、传统手术、腔内和腔镜手术以及针对穿通静脉和溃疡面处理等方法的进展,以期为临床上以外科手术为主的VLU综合治疗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是最常见的下肢慢性溃疡,占比达80%[1].VLU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1%~3%[2],我国的发病率为0.4%~1.3%[3],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更为常见,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达4%[2].VLU好发于足靴区,溃疡一旦形成往往难以愈合或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Ծ���������������ƽ�չ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1 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1994年由一个国际静脉疾病研讨委员会提出的CEAP系统是一个综合分析评价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法 ,有利于在病例报告和评价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面统一化 ,对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该法于第二届泛太平洋静脉疾病研讨会 ( 1997)得到确认 ,现已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CEAP法由临床分类、病因分类、解剖分类和病理生理分类四部分组成。临床分类采用 0~ 6级 ,将各种静脉疾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在内 ,如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水肿、皮肤改变、溃疡等 ,级别越高提示症状和体征越严重。病因分类为先天性、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