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省15~25岁人群健康素养得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共抽取18 955名15~69岁居民进行调查,其中15~25岁青少年2 169人。问卷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订的《2016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结果 甘肃省15~25岁人群健康素养总得分为(33.92±12.76),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15.73±5.80)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0.34±4.60)分和基本技能(7.84±3.7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甘肃省15~25岁人群健康素养得分的因素为城乡、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及家庭人口数。 结论 甘肃省青少年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建议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采取措施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苏莹  马志杰  郭恂  王莹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33-1337
目的 了解2020年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8—12月选取黑龙江省28个国家级贫困市县15~69岁6 762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养水平问卷调查。 结果 2020年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33%。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三方面水平分别为25.37%、14.72%、15.95%;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6类问题水平分别为37.02%、19.26%、17.79%、39.45%、20.72%、23.86%。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均是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论 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年收入的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佛山市南海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15~69岁城乡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对不同特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进行入户调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佛山市南海区有效问卷1 189份,男性621人,女性568人,男女性别比1.093∶1,平均年龄(42.56±13.54)岁;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0.27%(241/1 189),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24.14%(287/1 189)、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22.88%(272/1 189)以及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4.04%(48/1 189)。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居民总体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高中/职高/中专(OR=2.013)和大专/本科以上(OR=2.397)文化程度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更高;与农民相比,医务人员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更高(OR=3.273)。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素养是佛山市南海区居民的薄弱方面。应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甘肃省定西市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传染病的预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两个城市社区和两个行政村4个调查现场共计1 000名15~69岁常住居民采用《公众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测试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甘肃省定西市城乡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意识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行为素养、信息素养具备率分别为38.3%、6.4%、6.1%、10.6%和10.9%。农村地区(1.3%)、汉族(3.6%)、不识字/识字很少(1.6%)、农民(1%)、月收入低于1 000元(0.9%)和身体自评状况不好者(1.9%)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的是民族、职业和自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素养高于其他人群(OR=6.526,95%CI:1.743~24.442), 汉族居民传染病知识素养具备率低于少数民族(OR=0.085,95%CI=0.017~0.430),身体状况不好的居民要比身体状况好的居民更有可能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 结论 甘肃省定西市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以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汉族农民等人群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汉中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汉中市11个县区共2 640名15~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7年汉中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20%;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19.89%、6.48%和11.74%;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防治”,分别为42.54%、34.92%、12.95%、12.84%、9.47%和7.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OR=2.481~13.155,P<0.001)。结论 2017年汉中市居民整体素养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需结合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与健康素养具备情况,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1 119人,男女性别比为1∶1.2;城镇户籍993人,占88.7%,以35~54岁居多,占49.4%;文化程度以大专及本科为主,占30.5%,职业以其他职业人群居多,占29.5%。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9.8%,其中,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知识和理念41.0%、健康生活与行为22.7%及基本技能20.1%;6类健康问题素养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60.9%、科学健康观54.1%、健康信息30.0%、基本医疗24.3%、慢性病防治23.1%及传染病防治2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识字/少识字相比,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3.667、6.994);与公务员相比,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7.629),农民健康素养水平则较低(OR=0.223)。 结论 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职业;建议今后将基本技能、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内容,健康教育干预重点人群为低文化程度人员和农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四川省理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乡镇;阶段二在每个抽中的乡镇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阶段三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居民户;阶段四按照“生日法”方法,抽取居民。问卷采用《四川省2018年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项目方案》中人群调查问卷对理县选取15~69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结果 理县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4.38%。从6类问题健康素养的具备率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40.25%)、基本医疗(37.19%)、健康信息(27.90%)、传染病防治(25.62%)、安全与急救(25.50%)和慢性病防治(22.69%)。经logistics分析,理县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民族(OR羌族=2.463, 95%CI:1.133~5.352)和文化程度(OR初中=4.997, 95%CI:1.093~3.884;OR大专及以上=6.138, 95%CI: 1.249~6.747)。 结论 四川省理县居民健康水平已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但健康素养各维度模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本地户籍和是否患慢性病等方面,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妍  韩历丽  高丽丽  张月  沈洁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189-11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项目”的四个试点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15~24岁未婚青少年共1 35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分析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未婚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6.3%。在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中,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51.1%。其中,最近一次性行为中,10.7%的青少年未采取避孕措施,16.8%的青少年采用低效避孕措施。48.2%的青少年表示性行为中避孕药具使用频率低。12.3%的青少年有过意外妊娠史。20.2%的青少年发生过多性伴行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于18岁是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3.737,95%CI:1.804~7.740)。结论 青少年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首次性行为年龄低是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高校和社区应加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减少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脊柱侧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收集5 080名中小学生的测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为3.1%,男性2.1%、女性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1.93)、年龄12~15岁(OR=5.39)、年龄>15岁(OR=8.31)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高,超重/肥胖(OR=0.45)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低。结论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略高,应引起卫生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针对重点人群提高脊柱侧弯的早期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调查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标化。结果 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3.46%,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健康素养水平依次为22.47%、8.04%和14.64%。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性,OR值(95%CI)为1.305(1.007~1.693);以文盲作为对照,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大专/本科及以上OR值(95%CI)分别为4.989(1.168~21.302)、9.062(2.164~37.956)、12.628(2.951~54.029)、30.293(6.969~131.681)。以65~69岁为参照,15~岁和25~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值(95%CI)分别为2.843(1.241~6.511)、2.657(1.313~5.373)。以其他职业为参照,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值(95%CI)为3.150(1.648~6.021)。结论 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人群中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4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中老年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法,抽取全省87个县市区45~6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与健康素养相关问题等两大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7年甘肃省4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5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3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5.59%、8.36%和8.72%;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素养(29.37%)、安全与急救素养(28.94%)、健康信息素养(15.38%)、传染病防治素养(12.43%)、基本医疗素养(11.02%)和慢性病防治素养(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城乡、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是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4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2946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9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5.05%、16.13%和1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1.582);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598)。结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3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符合"知信行"模式;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行为干预理论和不同人群的特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以提高省内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23 25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Rao-Scott调整χ2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别,复杂抽样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2 0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少数民族(OR=2.217,95%CI:1.392~3.532,P=0.001);25~岁、35~岁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65~69岁(均有P<0.05);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不识字或识字少(均有P<0.05);月收入2 000~元、≥ 5 000元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月收入<500元的(均有P<0.05);医务人员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农民(OR=3.837,95%CI:1.653~8.909,P<0.001);家庭人口数为4~人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家庭人口数≥ 7人的(OR=1.910,95%CI:1.072~3.406,P=0.029)。结论 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在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时,需关注民族、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2017年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5 416名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慢性病患者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6.91%。3个方面健康素养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最高为15.1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最低为8.42%;6类健康问题中,科学的健康观素养具备率最高为30.52%,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低仅为1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慢性病"共病"(是:OR=0.716,95%CI:0.516~0.993)、民族(汉族:OR=2.794,95%CI:1.652~4.725)、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2.547,95%CI:1.648~3.936;大专及以上:OR=2.039,95%CI:1.478~2.794)、自评健康状况(好:OR=1.477,95%CI:1.057~2.065)和职业(事业单位职工:OR=3.477,95%CI:2.226~5.432;学生:OR=3.267,95%CI:1.203~8.871;工人:OR=1.718,95%CI:1.064~2.774)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仍较低,尤其是"共病"患者、少数民族居民、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自评健康差者和农民,他们是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3个市共12个行政村/居委会15~69岁居民2053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甘肃省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0.54%;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8.59%、6.18%和34.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OR=0.382)、文化程度(OR=1.241)、年龄(OR=0.983)、少数民族(OR=0.450)和收入水平(OR=1.237)是影响居民是否具备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具备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相对较高,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针加强对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的干预,使城乡居民掌握的健康知识能够转变成日常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