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孟进  王金云 《中国校医》2019,33(9):711-713
目的 探究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手术室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手术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负性情绪、手术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皮质醇(Co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系统性护理干预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曹艳 《中国校医》2020,34(3):213-214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对比2组护理问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问题发生率较低(18.64% VS 8.47%),患者满意度较高(79.66% VS 9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策略的运用,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晶 《中国校医》2018,32(5):374-375
目的 观察评价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的效果,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该临床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因下肢骨折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手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相近(t=0.289、0.275,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28、4.291,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6.0%,观察组患者为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5,P<0.05)。结论 在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焕 《中国校医》2019,33(8):586-58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及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自理能力及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82.13±8.11)分,高于对照组的(73.59±1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9,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66,P<0.05)。结论 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焦虑情绪,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期间本院急诊抢救室收治、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创面使用温水清洁后外涂湿润烧伤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7.06%,比对照组(79.41%)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24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06±2.30)分,比对照组(89.15±2.66)分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58,P<0.001)。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护理失禁相关性皮炎,可提高疗效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某医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5.24%,较对照组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0.48%,较对照组的73.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19.05%)低于对照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4,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PDCA循环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8例)和研究组(1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采用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标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设备管理、护理配合、消毒麻醉、器械准备)。比较相关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包括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并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4.69%vs15.63%,χ2=8.39,P=0.00);对护理人员风险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显示研究组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1、53.45、53.31、47.38,P均<0.001);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标准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设备管理、护理配合、消毒麻醉、器械准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6、39.65、48.29、37.71,P均<0.001)。结论 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还能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金云  孟进 《中国校医》2019,33(7):525-527
目的 分析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在腹腔镜手术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科室需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全程文化关怀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后(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热、肺部感染以及呕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75% vs 47.17%,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手术室患者全程人文关怀护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并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茜 《中国校医》2021,35(5):372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行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细节护理)与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手术室环境、物品管理、正性事件评分分别为(93.47±3.11)分、(92.12±3.64)分、(93.62±3.34)分、(93.67±3.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1.36±3.34)分、(89.68±3.52)分、(90.97±3.59)分、(91.11±3.47)分,患者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07)。结论 细节护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方 《中国校医》2019,33(12):948-949
目的 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和护理,观察组行镇痛泵镇痛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微、中度、严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0.60%、33.73%、15.66%,对照组分别为31.33%、46.99%、21.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25%)低于对照组(22.89%),护理满意度(96.39%)高于对照组(7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应用镇痛泵可提升镇痛效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则能够控制并发症,可予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段丽  路易玲  杨海霞 《中国校医》2020,34(8):598-600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43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应激反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41.24±5.24)分、(43.24±5.51)分]均比对照组[(49.72±7.33)分、(50.64±7.87)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2、5.051,P值均<0.001);术毕时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251.62±27.44)ng/L、(128.36±19.57)ng/L、(117.97±13.58)ng/L]均比对照组[(330.10±32.37)ng/L、(144.87±21.14)ng/L、(134.87±14.84)n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7、3.758、5.509,P值均<0.001)。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和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喉癌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单纯喉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5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两组性别、癌症分期、年龄、病理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28/31)较对照组67.74%(21/31)高(χ2=4.769,P=0.029);观察组5年生存率90.32%(28/31)较对照组67.74%(21/31)高(χ2=4.769,P=0.0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4/31)较对照组38.71%(12/31)低(χ2=5.391,P=0.020);术后治疗后,各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评分均较术前高,观察组躯体疼痛(t=4.959,P<0.001)、生理功能(t=12.020,P<0.001)、活力评分(t=12.984,P<0.001)均较对照组高。结论 采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对比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可提高临床效果、5年生存率,并具有安全性,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杜利利 《中国校医》2018,32(10):795-796
目的 对早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压控制具有促进作用,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袁真 《中国校医》2022,36(3):202
目的 探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具有代表性的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773);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3.21±0.56)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0,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结论 强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果 《中国校医》2022,36(10):770
目的 探究肝癌切除术的术中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行肝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前,2组心境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紧张[(11.45±3.20)]、抑郁[(10.53±4.02)]、慌乱[(9.65±3.78)]、愤怒[(10.14±2.98)]、疲劳[(9.16±1.4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精力[(9.16±1.49)]、自尊感[(9.16±1.4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4、3.343、3.967、7.076、9.450、6.415、5.426,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0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6,P=0.097)。结论 加强肝癌切除术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境状态,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温连连 《中国校医》2018,32(3):224-225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自愿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8.46%,与对照组(83.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5.38%,与对照组(8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炎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很好地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6.33%,低于对照组的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8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干预结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并伴有焦虑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等;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状况程度进行考察。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等方面评分均上升(P<0.05),同时观察组各项评分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6.8±6.1)分,低于护理前的(26.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的(23.7±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15,P=0.005)。结论 冠心病伴随焦虑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具有缓解作用,且对治疗效果具有提升作用,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冯振华  陈颖 《中国校医》2021,35(12):937-93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SOD水平为(91.75±6.37)U/mL高于对照组的(70.26±5.49)U/mL,MDA水平为(5.11±0.93)nmol/mL低于对照组的(7.49±1.06)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2、10.938,P<0.001);观察组CD4+水平为(45.78±8.62)%、CD8+水平为(29.26±5.66)%、CD4+/CD8+水平为(1.13±0.15),高于对照组的(28.69±6.39)%、(22.36±4.25)%、(0.9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8、6.318、6.85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较对照组(21.4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周丽  黄秀 《中国校医》2020,34(12):931-933
目的 循证循证护理临床实施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入住本院90例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观察组皆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χ2=5.414,P=0.026)。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分别较对照组术后的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71.11%,观察组满意度较高,为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P=0.01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临床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