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肌肉萎缩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本文应用三合汤合雷公藤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方治疗寒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痛风,骨关节病,老年性腰腿病等.痹证是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经络闭阻而引起经络、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肌肉萎缩等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3.
万萍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42-44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全身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侵蚀关节软骨及骨组织而导致关节畸形甚至丧失功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为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重着、麻木、酸楚、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僵直、畸形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风湿痹证是因风、寒、湿或风湿热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身不利或关节肿大、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的病证。高寒地带息风湿痹证者甚多,现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风湿痹证之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42例痹证中医辨证施治与疗效关系的探讨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李茁然,郝国勋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刘玉环痹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即人体肌表经络道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处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  相似文献   

6.
风湿痹痛亦即肢节痹病,是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相似文献   

7.
董康  吕圣爱 《光明中医》2008,23(11):1747-1748
痹证乃气血为病邪阻闭而致之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骨骼遭受风寒湿邪不断侵袭,久而久之使气血周流失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僵硬、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证,皆称其痹证。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及尴痹二种。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痹”之害人,轻则累及肌肤、经络,影响生活与运动,重则损伤筋骨、脏腑,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乃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引起肌肉、经络、关节等处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相似文献   

9.
关节炎指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结核、增生性关节炎、痛风、红斑狼疮等引起的关节炎症。其临床表现为关节部位的肿大、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痹证主要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其次,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  相似文献   

10.
廖先仕 《新中医》1994,26(6):61-62
热痹的证治体会廖先仕痹证即闭阻不通之意,乃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不通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为特征,统称为“痹”。有关本病的记载,首先见于《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针灸临床过程中,常遇到经络疲劳现象,现总结如下。 1经络疲劳现象 经络疲劳现象是指在针灸临床过程中由于过多重复使用同一穴位、同一经络、同一部位的穴位或者反复使用过重的手法、过强的电针等致经络疲惫而出现针感迟钝、得气困难甚至出现气逆、病情加重等异常反应,或多种因素引起的经络气血过度耗伤,经络气血不足,导致经络腧穴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2.
藏医认为关节炎可分为热症和湿症两大类.热症是由于风寒或身体亏虚、气血不足时关节出现黄水所致.湿症是由于邪气留滞经络,气滞则液结聚而成疾,血行不畅而成瘀,痰瘀滞留则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强直以及筋脉拘急等现象,最后丧失活动功能.治疗关节炎要从根本的病因着手,藏医治疗关节炎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的治疗方法.若痰瘀互结,关节畸形,则须化痰搜风,行瘀活血,同时通络、止痛.以疏通经络气血,达到“通则不痛” 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风寒湿痹证属中医痹证的一种类型,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失常,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疼痛、关节肿在、屈伸不利等症状的病证。笔者采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治疗,获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名老中医郭维淮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痹证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中医药学报》2008,36(3):45-46
名老中医郭维淮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郭老认为,痹者,闭也,是指气血为病邪所阻闭而引起的疾病。即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一类病证。故扶助正气、祛风散寒除湿是其治本之法,但因机体强弱及感邪不同,表现各异,治法亦有偏重,并在I临床上将其分为痛痹、行痹、热痹、血痹、湿痹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15.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胜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由风湿或类风湿引起的骨关节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骨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会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6.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经络、肌肉、筋骨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表现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7.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  相似文献   

18.
凡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出现肢体疼痛、酸楚、畏风怕冷、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  相似文献   

19.
王莎莎  沈鹰 《河北中医》2012,34(4):631-633
痹证是指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风、寒、湿、热及戾气等外邪侵袭肌表、经络,内外合邪,导致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肌肤、筋骨、关节痠痛、麻木、重着、屈仲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痛、僵直、畸形,甚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有深刻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治痹证选药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河北中医》2004,26(10):761-761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引起的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多由外感寒湿,冲风冒雨,汗出入水,睡卧当风,风寒湿邪留于关节经络,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肌表,留连筋骨血脉,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