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抱伦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过程以及岩体、构造等主要控矿作用,重点梳理了陀烈组赋矿地层、北北偏西走向的构造断层破碎带、豪岗岭褶皱、尖峰岭花岗岩和基性岩等诸多地质条件,并对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为在该地区布置更加精准的探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板梯金矿属于桂东-粤西金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寒武系浅变质岩系地层,其金含量较高,认为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矿区内EW向及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主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状或复脉状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属破碎带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标志及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哈那沟金矿区的地质条件和异常特征,根据已查明的金铜矿床(体)的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分析,矿点都沿北西向构造线分布,而该区北西向构造发育,并发现多条破碎蚀变带,认为该矿区找矿潜力较大,应重点关注破碎带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勘查和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震旦系莲沱组含金较高,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物源;矿区金矿化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震旦系莲沱组为一套磨拉石堆积及火山碎屑沉积,其地层岩性对区内金成矿具专属性;该区的NE向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着矿床定位,旁侧派生的近EW向次级构造控制矿体产出,次级裂隙带、后期构造叠加与岩体外接触带联合控制金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5.
挖金沟金矿具有与梭罗沟沟金矿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二段变质砂岩和凝灰质板岩中,矿体受2条近E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呈脉状产出。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蚀变型,找矿标志以褐红色断裂破碎带和一套碎屑岩建造为主。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介绍了桂凌家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属破碎带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南华系莲沱组为主要矿源层,控矿因素以构造为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乌宗布拉克金矿床的地质概况:大地构造位置、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矿石质量等,并为以后的找矿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通过野外考察及室内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成矿有利地段,该金矿属于断裂破碎带有关的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金矿脉主要产于石英脉中,并受北西向次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为脉状、透镜状,具一定的规模,连续性好,属稳定矿体,矿石品位变化不大。通过采样可知,4个金矿体中,L4号金矿体资源量可大幅度增加,具有很好的资源前景,其余3个矿体为非矿体。  相似文献   

8.
沃尔给金矿产于铁沟逆断层和力士山—围当山北西向断裂间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中,矿床产出于花岗岩体附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岩体接触带附近的断裂控制,Au、Sb、As化学异常显示与区内花岗闪长岩体有关,异常区的展布与金矿化构造蚀变破碎带吻合。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研究,指出了花岗闪长岩体与热液蚀变作用对区内金矿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花岗闪长岩体与其围岩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本区深部具有寻找大型金矿的有利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阳西县庆东金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区的找矿方向。阳西县庆东金矿地层为寒武系八村群。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属于一个向南撒开、向北东收敛的张扭性帚状构造体系,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帚状构造断裂硅化破碎带内,属破碎蚀变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姜冰 《现代矿业》2018,34(9):27-32
山东西岭西金矿区位于威海-文登成矿带内,该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受米山断裂带控制的近SN向成矿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金矿床(点)分布众多。研究区内主要的矿化蚀变带位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通过对西岭西金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讨论了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激电异常、岩石剖面与矿化体对应良好,槽探、钻探工程可有效揭露矿化体;区内金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