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z暴露时间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 +Gz暴露时间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Gz/3min组和 + 1 0Gz/5min组 3组 ,每组 8只。 +Gz暴露大鼠分别进行 + 1 0Gz/3min或 5min暴露 ,记录 +Gz暴露后不同时间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在暴露后即刻、1d、2d、4d及 6d时 + 1 0Gz/5min组大鼠正确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与 + 1 0Gz/3min组比较 ,在暴露后 1d、2d、4d及 6d时正确率亦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亦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中央格内停留时间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和 + 1 0Gz/3min组显著延长 (P<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较对照组和 + 1 0Gz/3min组显著变差 (P <0 .0 1 ) ;+ 1 0Gz/3min组大鼠反应时仅在暴露后即刻和 2d时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P <0 .0 1 )。结论 + 1 0Gz/3min暴露可引起大鼠暂时性记忆功能障碍和行为的改变 ,而 + 1 0Gz/5min暴露可引起大鼠严重的持续性记忆功能障碍和行为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Gz暴露后大鼠海马生长抑素与学习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正加速度( Gz)暴露后,缺血恢复期大鼠学习能力和海马生长抑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6Gz/3min组和 10Gz/3min组,观察不同G值 Gz作用后,0d、2d、4d和6d大鼠(每组8只)学习能力的变化,及 Gz暴露后0d、2d和4d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的变化情况(每时间点每组8只)。结果Y型迷宫测试中,与对照组比较, 6Gz/3min组正确反应次数和反应时在0d无显著性改变,在暴露后2d、4d和6d时正确反应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反应时均显著延长(P<0.01); 10Gz/3min组在暴露后各时间点的正确反应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反应时均显著延长(P<0.01);与 6Gz/3min组比较, 10Gz/3min组的正确数仅在0d时显著减少(P<0.01),反应时显著延长(P<0.05),余无显著差异。放射免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6Gz/3min组在暴露后0d,2d海马SS显著降低(P<0.05或P<0.01); 10Gz/3min组在暴露后0d,2d时间点海马SS显著降低(P<0.01)。结论 Gz暴露导致大鼠学习能力受损,海马生长抑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Gz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 Gz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6Gz组和 10Gz组3组,每组8只。 Gz暴露大鼠分别进行 6Gz/3min和 10Gz/3min暴露,记录 Gz暴露后不同时间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10Gz组大鼠反应时在 Gz暴露后即刻和2d时显著延长(P<0.01),错误次数及错误时间在 Gz暴露后6h时显著增加(P<0.01),中央格内停留时间在 Gz暴露后即刻、6h和ld时显著延长(P<0.01),站立次数和跨格次数则在 Gz暴露后即刻和2d时显著减少(P<0.01);而 6Gz组大鼠仅站立次数在 Gz暴露后即刻和2d时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0Gz/3min暴露可引起暂时性大鼠记忆功能降低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4.
低G锻炼对高G致大鼠记忆功能和平衡能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低G锻炼对高G致大鼠记忆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Gz/5min组、锻炼 3d组和锻炼 5d组 4组 ,每组 8只。锻炼组分别在 + 1 0Gz/5min暴露前进行 3d或 5d的 + 4Gz/3min锻炼 ( 1次 /d)。观察单次 + 1 0Gz/5min暴露后即刻、1d、2d、4d和 6d大鼠记忆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 + 1 0Gz组大鼠在 +Gz暴露后各时间点正确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显著变差(P <0 .0 1 )。 + 4Gz/3min锻炼 3d组正确率在暴露后 1d、2d和 6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在2d、4d和 6d时较 + 1 0Gz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反应时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 (P<0 .0 5 ) ,在 1d、2d、4d和 6d时较 + 1 0Gz组显著缩短 (P <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较+ 1 0Gz组显著好转 (P <0 .0 1 )。 + 4Gz/3min锻炼 5d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在暴露后 1d、2d、4d和 6d较 + 1 0Gz组显著改善 (P <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较 + 1 0Gz组显著好转 (P <0 .0 1 )。结论 + 4Gz/3min锻炼对高G致大鼠记忆功能损害和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膳食中不同热源质比例与机体加速度耐受性的关系,观察了增加膳食中蛋白质比例对小鼠加速度耐受性的影响。将300只体重15~20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只。A组饲喂高蛋白质膳食(蛋白质热比47.6%),B组饲喂较高蛋白质膳食(蛋白质热比31.1%),C组饲喂适量蛋白质膳食(蛋白质热比15.0%)。饲养3周后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小鼠60只暴露于 16Gz10min,另取20只暴露于 20Gz10min,记录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另从各组未经 Gz暴露的动物中分别随机抽取12只测定总运动次数;再从各组暴露于 16Gz10min后存活的动物中分别随机抽取12只,于 Gz暴露后30min内测定总运动次数。结果表明,暴露于 16Gz10min的各组动物死亡率有随膳食中蛋白质比例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膳食中蛋白质比例增加的小鼠 Gz暴露后30min内的总运动次数多于不增加者;暴露于 20Gz10min时三组小鼠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饲养期间,膳食中蛋白质比例增加的小鼠生长较缓慢。结果揭示增加膳食中蛋白质比例对提高机体加速度耐受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飞行员高空代偿服和FTF-2通风服通风散热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C 7/ 7A高空代偿服和FTF 2通风服的通风散热性能 ,为其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参加A组和B组实验。A组和B组实验的环境气候条件分别为干球温度 4 0℃和 4 5℃ ,相对湿度 4 5 %和 4 0 % ,实验时间90min和 12 0min。结果 热暴露期间 ,两组实验均可维持加权平均皮肤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 (31 5~ 34 5℃ ) ,下身平均皮肤温度 33 1~33 8℃ ,但小腿皮肤温度无明显变化或仅轻度降低。A组和B组心率增值分别为 12 /min和 14 /min ,出汗量分别为 0 2 88± 0 0 5 6kg/ 1 5h和 0 4 4 5± 0 0 77kg/ 2h,蒸发率分别为 77 4 %± 3 6 %和 84 2 %± 2 4 %。两组实验的主观不适感觉均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 两种通风服的通风散热效果尚可 ,但有待重新设计某些重要部位通风孔分布的数量。当飞行员暴露热环境配穿这两种通风服实施通风时 ,仍将遭受轻度热应激并有一定程度的主观不适。  相似文献   

7.
孙立  潘宁玲 《武警医学》2012,23(9):767-76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注射液减轻布比卡因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人参皂苷Rd组(R组)和溶剂组(S组)。以肢体Ⅱ导联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暴露大鼠股动脉,置入套管针监测动脉血压和备抽取血样。暴露大鼠股静脉,置人套管针,泵入泵注0.5%布比卡因2mg/(kg·min)前30min,R组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d注射液30mg/kg,C组和S组大鼠分别注射相同容积生理盐水和Rd溶剂丙二醇。密切观察动物,记录其发生抽搐、心律失常、平均动脉压(meana ortic pressure,MAP)降至40mmHg和心跳停搏的时间,并计算布比卡因累积剂量,在其泵药前、发生抽搐、MAP降至40mmHg时分别抽取动脉血1ml。提取血清,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一氧化氮(nitrous oxide,N0)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结果布比卡因巾毒出现抽搐、心律失常、MAP降至40mmHg及心跳停搏时.R组的布比卡因用量明皿大于相应的C组布比卡因用量。泵注布比卡因后,各组动物NOS活性均比泵注前下降,NO活性在抽搐时比泵注前升高,MAP降至40mmHg时下降至泵注前水平。布比卡因巾毒出现抽搐、MAP降至40mmHg时,R组血清NO及NOS活性均明显高丁C组和S组。结论预先给予人参皂苷Rd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布比卡斟对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是提高NO及NOS活性水平所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臂离心机不同转速暴露时躯体重力错觉诱发效果及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情况,寻求短臂离心机用于地面模拟训练的适合转速。方法在SAC-Ⅲ型短臂离心机不同转速下,对105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进行躯体重力错觉模拟,对比错觉诱发情况及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情况。结果短臂离心机启动加速、匀速运行及制动减速阶段可分别诱发出前倾扭转错觉、前倾错觉及后倾错觉等躯体重力错觉,3种转速下各躯体重力错觉形态表现相同,但错觉强度随离心机转速加快而增强。37 r/min暴露时,各错觉诱发率均大于30 r/min和21 r/min暴露时的诱发率(P0.01);30 r/min和21 r/min暴露时,各错觉诱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转速下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评分分值随转速增加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7 r/min短臂离心机暴露时躯体重力错觉的诱发率高,且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较轻,此转速用于飞行人员躯体重力错觉的地面模拟训练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的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方法应用F344-Lewis近交系雄性大鼠作为供受、体构成实验组,供体双肾切取为两个受体供肾;移植肾动、静脉及尿路重建均采用端-端吻合;术中切除受体左侧原肾以植入移植肾,保留受体右侧原肾,术后3 d体外结扎右肾血管。结果完成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40例,手术时间(90±27)min,取肾时间(25±7)min,植肾时间(37±17)min,供肾热缺血时间(20±5)s,供肾冷缺血时间(37±3)min。20例取肾及40例植肾手术操作均获得成功。获得慢性排斥反应模型35例,移植大鼠存活时间(128±34)d,成功率87.5%。术后10、14 w分别获得移植肾脏轻度及典型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标本。结论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熟练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减少供肾冷或热缺血时间、合理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是保障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推拉动作对脑组织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及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 ,探讨推拉动作时在较低的G值即可发生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G inducedlessofconsciousness,G LOC)的机制 ,给予大鼠高正加速度 ( Gz)及推拉动作暴露 ,并于暴露后30min、3h、1 2h、2 4h和 4 8h 5个时间点麻醉采血、取脑 ,测定脑组织NO、NOS及血浆中ET的含量。结果发现 , Gz和推拉动作组与正常组比较 ,脑组织中的NO、NOS及血浆中ET的含量在 30min、3h和 1 2h时增多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2 4h和 4 8h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推拉动作组与 Gz暴露组比较 ,30min、3h和 1 2h 3个时相点脑组织中的NO、NOS及血浆中ET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推拉动作暴露和单纯高 Gz暴露可使大鼠脑组织NO与血浆ET的含量增多 ;且推拉动作暴露所致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1.
家犬肝动脉热化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家犬肝动脉灌注热化疗过程中的升温情况,心肺肾的耐受能力,以及术后肝脏的生化;组织学改变。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水浴式加温箱和输液泵。家犬10条,分为A、B两组,各5条,经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A组灌注5%葡萄糖液(GS),液温43℃,时间30min,流量30ml/min;B组灌注热化疗液温45℃,时间30min,流量40ml/min,于5%GS液中回入丝裂霉素(MMC)按0.2mg/kg3条,加入顺铂(CDDP)发1mg/kg2条。结果:动物肛门温度比术前升高0.3-0.5℃,肝脏温度升高0.5-1.0℃,术中心率、呼吸与术前变化不大。灌注15min时造影4条,肝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灌流增加现象,灌注30min时造影6条,5条肝动脉有收缩及灌流减少现象,另1条变化不大。术后转氨酶轻、中度升高,1周内基本恢复。病理学上心肺肾没有出现急性反应,肝组织的损害轻策而可逆。结论:液温43℃和45℃,时间30min经肝动脉热化疗方案可为健康家犬所接受,这为肝动脉热化疗治疗肝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 Gz值暴露对大鼠胃十二指肠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 5Gz值组, 10Gz值组,重复暴露组。对照组不受加速度作用, 5Gz值组, 10Gz值组各连续暴露5min,重复暴露组亦为连续暴露: 5Gz值2min, 10Gz值2min, 5Gz值2min。每组下离心机后即时乙醚麻醉取胃窦、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用放免法测定粘膜SS含量。结果1)对照组、 5Gz值组胃、十二指肠粘膜光滑,完整; 10Gz值组肉眼见胃窦、十二指肠粘膜散在小出血斑;重复暴露组胃底、胃窦、十二指肠粘膜均可见散在出血斑及小溃疡,光镜下见粘膜下血管充血、粘膜上皮的完整性破坏,糜烂及溃疡形成。2) Gz值暴露使胃窦、十二指肠粘膜SS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Gz值暴露使胃窦、十二指肠粘膜SS含量显著升高。SS含量显著升高可能在胃粘膜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穿戴防毒装具时热负荷限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目的在于阐明穿戴防毒装具活动时,热负荷限度的机体反应特点。29名健康战士在热气候下穿戴防毒装具,以约5km/h 的速度行进,当达到热负荷限度指征为止。共观察55人次。在干球温度/黑球温度(Td/Tg)为31.7~34.3℃/35.9~42.9℃条件下,耐受时间仅30~40min,行程2.3~4.1km 即达热负荷限度。Td、Tg 与各项生理指标增速相关最密切,可认为是评价防化作业时环境热强度的最佳指标,使用其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在上述活动条件下的耐受时间。  相似文献   

14.
高+Gz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 +Gz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Gz/3min组、90dB(A) /30min噪声组、+ 1 0Gz/3min和 90dB(A) /30min噪声复合应激组4组 ,每组 8只。采用Y -型迷宫实验、旷场分析实验、避暗实验观察应激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复合应激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和噪声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中央格停留时间仅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和噪声组显著延长 (P <0 .0 1 ) ;总时间和错误数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 ,潜伏期在暴露后即刻显著缩短 (P<0 .0 1 ) ,在暴露后 6d时仍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1 )。而与 + 1 0Gz组相比 ,复合应激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在暴露后即刻显著降低 (P <0 .0 5 ) ,反应时显著延长 (P <0 .0 1 )。结论 + 1 0Gz/3min和 90dB/30min噪声复合应激可引起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两种因素具有协同效应 ,其中 +Gz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G锻炼对加速度和噪声复合应激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保护作用。 方法  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应激组和锻炼组 ,每组 8只。复合应激组大鼠采取 10Gz/3min复合 90dB(A)、10 0 0Hz/30min噪声暴露 ,复合方式为从噪声作用的第 2 7min开始叠加加速度。锻炼组大鼠在复合应激暴露之前连续 3d(1次 /d)进行 4Gz/3min暴露 ,第 4天接受和复合应激组同样的暴露。采用Y 型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观察应激和锻炼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结果 复合应激组大鼠反应时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 (P <0 0 1) ,正确率均显著下降 (P <0 0 1) ;锻炼组大鼠反应时仅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P <0 0 5 ) ,而较复合应激组在各时间点均显著缩短 (P <0 0 1) ,锻炼组正确率较复合应激组在暴露后各时间点显著升高 (P <0 0 1)。复合应激组大鼠总时间和错误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潜伏期显著缩短(P <0 0 1)。锻炼组大鼠总时间和错误数较复合应激组显著减少 (P <0 0 1) ,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 0 1)。 结论 连续 3d的 4Gz/3min(1次 /d)锻炼对复合应激 ( 10Gz/3min、90dB(A) /30min)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飞行员短臂离心机不同转速暴露时前庭性错觉诱发效果及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情况,寻求利用短臂离心机进行前庭性错觉地面模拟训练时的合适转速. 方法 90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根据不同离心机转速(21、30、37 r/min)分为3组,每组30人.参考电动转椅的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方案,采用适合短臂离心机运行特点的前庭性错觉诱发方法,在SAC-Ⅲ型短臂离心机上进行反旋转错觉及科里奥利错觉模拟.每组仅进行1个转速下的错觉模拟.对比不同转速下飞行员错觉诱发情况及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情况. 结果 ①离心机不同转速时飞行员反旋转错觉、科里奥利翻转错觉(包括头右旋及左旋时)及科里奥利旋转错觉(包括头前倾和回靠时)的诱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477~20.000,P<0.01或P<0.05).21 r/min暴露时的诱发率低于30 r/min和37 r/min暴露时(x2=0.073~0.351,P>0.05).②3种转速下,离心机反旋转错觉形态表现相同,但错觉强度随离心机转速加快而增强.科里奥利翻转错觉形态表现稳定,3种转速下其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0、0.056,P>0.05).科里奥利旋转错觉形态表现较为多样,3种转速下头前倾时错觉形态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0,P>0.05);头回靠时错觉发生例数较少,未行统计学处理.③3种转速下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评分分值随转速增加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058,P<0.01);37 r/min暴露时的分值明显高于21 r/min和30 r/min暴露时(P<0.01或P<0.05);30 r/min与21 r/min暴露时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臂长2 m的短臂离心机上以30 r/min暴露时,飞行员前庭性错觉的诱发率较高,且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较轻,此转速用于飞行人员前庭性错觉的地面模拟训练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Gz暴露对血浆及肾脏内皮素(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4组(n=12)。A:地面未受离心机+Gi暴露;B:+1Gz;C、D:+10Gz。每次暴露3min,共3次,每次间隔40min。B、C组在+Gz暴露后10min,D组在+Gz暴露后24h,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肾脏匀浆中的ET-1含量。结果+10Gz暴露组较+1Gz暴露组血浆ET-1含量增加,但未获统计学支持。肾组织ET-1含量明显下降(p<0.01)。+10Gz暴露后24h肾脏ET-1含量恢复到+1Gz水平。结论+Gz暴露后,大鼠肾组织ET-1含量下降,血浆ET-1含量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压氧预暴露对大鼠急性氧中毒潜伏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预暴露组,每组20只,其中高压氧预暴露组于高压纯氧(0.3 MPa)下暴露20 min,然后减至常压行空气通风20 min,如此循环4次.24 h后,将2组大鼠暴露于高压纯氧(0.5 MPa),观察40 min.检测指标包括惊厥潜伏期变化、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进行HE染色以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高压氧预暴露后,大鼠惊厥潜伏期[(29.79±2.13)min]比对照组[(24.25±3.76)min]延长,脑组织NO含量[(2.93±0.39)nmol/g]比对照组[(7.46±1.11)nmol/g]减少,而SOD活性与HE染色结果 显示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压氧预暴露可以延长大鼠惊厥潜伏期,其机制可能是高压氧降低了脑组织中的NO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稳定的模拟大深度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大鼠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压暴露2、4、8 min组,每组20只.高压暴露各组置于空气加压舱内以2t/8指数速率加压至150 m,分别停留2、4、8 min后,以3m/s匀速减压至常压出舱.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和肺、脑、脊髓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高压暴露2、4、8 min组大鼠出舱后均出现竖毛、搔抓、行动迟缓、反应性差等行为状态.病理结果显示,大鼠肺泡和肺间质及脊髓组织出血明显,细胞水肿,脑组织未见明显改变.暴露2、4、8 min组大鼠发病率分别为20.0%、55.0%、10.0%,死亡率分别为0、20.0%、85.0%,3个高压暴露组大鼠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8 min方案暴露时间过长,制备的大鼠模型出舱后死亡率较高,而2 min方案高压下停留时间不够,制备的大鼠模型发病率较低,高压暴露4 min方案大鼠死亡率低且减压病发病率高.结论 本实验以高压暴露4 min方案成功地建立了大深度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40 m模拟空气反复潜水对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名健康成年男性,连续3 d进行6次40 m-35 min空气模拟潜水.其中8人在高气压暴露前1 d开始,每天口服三联抗氧化剂(维生素C 1 g/d、维生素E 2.5 g/d、N-乙酰半胱氨酸8 g/d).分别于暴露前1 d以及暴露第1天、第2天、第3天下午出舱后立即抽血分离血清,测定补体、免疫球蛋白以及应激指标.结果 模拟潜水后,IgA、IgM和C3均较暴露前增加(P<0.05);C4、IgG分别在暴露第1天和第3天时增高(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第2天、第3天时增高(P<0.05).而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应激指标暴露前后无明显差异.服用抗氧化剂不影响上述指标的改变.结论 40 m模拟空气潜水后部分体液免疫指标升高,这种影响可能并非由应激或氧化应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