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V_(79)/HGPRT测试系统和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克隆分析技术,检测了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和苯并(a)芘[B(a)P](它们分别代表核能循环和矿物燃料能循环释放的辐射和化学污染物)诱导的体细胞HGPRT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抗性突变体用6-巯基鸟嘌呤(6-TG)筛选。在诱导的突变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对两种致突剂的剂量范围进行了比较。并初步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率γ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成海  法逸华  许玉杰  范我 《核技术》2006,29(5):362-367
用60Co源以1Gy/min剂量率照射Hela细胞,剂量分别为1、2、5、10、15Gy.用AnnexinV和PI双染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NA梯形条带证实凋亡存在;克隆形成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1)Hela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照射后168h组各剂量点凋亡率高于其他各时间组.2Gy以下时凋亡率改变不大,达5Gy时凋亡率显著增加,且达峰值(72.57±2.04)%(P<0.001).(2)早期凋亡细胞,PS外翻,胞膜呈绿色荧光圈.凋亡晚期出现Annexin V-FITC及PI染色均阳性的外绿内红的细胞图像.坏死细胞则为红色.(3)凋亡细胞碎片呈"梯状"条带.(4)1Gy/min的剂量率照射,剂量为2-15Gy,克隆形成率由(58.95±0.36)%降至(1.67±0.35)%(P<0.001).表明低剂量率γ射线照射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其凋亡率与照射剂量相关,在5Gy时凋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γ射线和苯并芘对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探索一种用于鉴别诊断γ射线和苯并芘引起的细胞损伤的早期检测敏感指标,采集了3名健康人血液,每人16 mL,分为16组,其中,10个组分别进行60Co γ射线照射(0~5 Gy),另外6个组分别进行苯并芘染毒(0~10 μg/mL),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方法分析γ射线和苯并芘对细胞HPRT基因突变位点频率的变化情况,从而筛选γ射线和苯并芘对细胞损伤的HPRT差异突变位点。结果表明,0~5 Gy剂量范围内,HPRT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5突变频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调,通过拟合建立了突变频率与照射剂量间的剂量-效应直线方程,外显子2:y=0.360 3+0.110 68x,R2=0.99,p<0.01,外显子5:y=0.429 8+0.082 3x,R2=0.93,p<0.01;而0~10 μg/mL苯并芘染毒后,HPRT基因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5突变频率随染毒浓度增加没有发生明显改变。γ射线所引起的外显子5突变频率与苯并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PRT基因外显子5有望成为一种γ射线和苯并芘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4.
氚水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恶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淑爱  王蕙 《辐射防护》1992,12(3):196-200
本实验使用低浓度氚水(9.25×10~(?)-3.7×10~6Bq/mL)诱发中国仓鼠肺(CHL-1)细胞恶性转化,实验中作了不同时间的照射(24、48、72、96h),累积吸收剂量为0.055—0.88Gy。实验结果表明,氚水在此剂量范围引起该细胞的恶性转化率为3.28%—13.0%。实验中平行使用~(137)Csγ射线照射诱发该细胞恶性转化,剂量率为0.359Gy/d,照射时间与氚水组相同,累积吸收剂量为0.359—1.44Gy。γ射线在此剂量范围引起该细胞的恶性转化率为2.59%—13.4%。上述结果说明,两者的转化率与剂量相关。根据上述两种射线诱发 CHL-1细胞恶性转化率,求出氚水相对于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为1.6。实验中同时作了形态学观察和细胞移植于动物的实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转化了的细胞具有恶性细胞的形态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氮、氢、氩离子注入水稻休眠种子胚部,与~(60)Coγ射线照射作对比,研究了M_1代生物学效应和M_2突变。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并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但剂量间差异不显著。离子束对其染色体的畸变效应低于γ辐射,但对有丝分裂的抑制效应与γ射线相似。离子注入与γ射线均使幼苗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生变化,但两者诱发的酶谱各不相同。离子束诱发幼苗叶绿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而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与γ射线相似。  相似文献   

6.
采用松胞素B微核法,分别检测了60Coγ射线1、2C重离子2、52Cf混合中子三种射线0~1 Gy(0、0.25、0.5、0.75、1 Gy)照射人离体外周血的微核率,建立了相应的微核低剂量-效应曲线,并对其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0Coγ射线2、52Cf混合中子的剂量-效应关系均为线性平方模型,拟合方程分别为YCo=0.008+0.016D+0.075D2(R2=0.9645,剂量为0~1 Gy)和YCf=0.008+0.297D+0.075D2(R2=0.9842,0~1 Gy);12C重离子是指数模型,拟合方程为Yc=0.033e1.9732D(R2=0.9978,剂量为0.25~1 Gy)1。2C重离子2、52Cf混合中子造成的微核率明显高于60Coγ射线。在1 Gy以内低剂量范围,高LET射线对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损伤明显高于低LET射线,且252Cf混合中子的相对生物效应(RBE)高于12C重离子。  相似文献   

7.
用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技术,研究了离体状况下~(60)Coγ射线辐射对PHA或ConA激发的Ly-CL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1)0.25Gy~(60)Coγ射线辐射对PHA(200μg/mL)激发的Ly-CL峰值有增强趋势(P>0.05),0.5Gy有明显增强效应(P<0.05),1~16Gy引起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抑制(P<0.05或P<0.01)。(2)2~16Gy~(60)Coγ射线辐射对ConA(50、100μg/mL)激发的Ly-CL峰值产生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或 P<0.01)。回归分析表明,峰值下降幅度和辐射剂量间有显著线性关系(P<0.0005)。2~16Gy~(60)Coγ射线辐射对PHA或ConA引起的Ly-CL峰时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标准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受~(60)Coγ射线照射,细胞培养51~53小时,显微镜下检查记录照射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畸变。实验表明,在24.4~292.8拉德范围内,剂量率为48.8拉德/分的~(60)COγ射线诱发双着丝点体和着丝点环的剂量-效应关系,可拟以二次多项式:Y=(1.28±0.22)×10~(-4)D+(4.08±0.60)×10~(-6)D~2;而在0-24.2拉德范围内,剂量率为17.5拉德/小时,双着丝点体的剂量-效应是直线关系,Y=(1.36±0.29)×10~(-4)D。  相似文献   

9.
用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T_4、T_8和HI_(43)研究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效应;玫瑰花环法分离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经细胞亲和层析得到T_4~ 和非T_4~ (即去除了T_4~ 亚群的淋巴细胞)细胞。部分T、B、T_4~ 和非T_4~ 细胞接受10Gy~(60)Coγ线照射,随后各种细胞匹配分组配养,以~3H-TdR掺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激活功能及(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_4~ 、T_8~ 和HI_(43)~ 细胞受到0.1Gy(60)Coγ线照射后即刻(1小时之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就可呈现非常显著的辐射效应,T_8~ 和HI_(43)~ 的辐射敏感性高于T_4~ 亚群。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所激活,后者强于前者;PWM对B和非T_4~ 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 细胞最弱。T细胞和T_4~ 细胞与B细胞均有协同作用。前者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 细胞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 细胞与B细胞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受10Gy(60)Coγ线照射后,T_4~ 亚群~3H-TdR掺入CPM减少没有B和非T_4~ 细胞严重,后二者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用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技术,研究了离体状况下~(60)Co γ射线辐射对PHA或ConA激发的Ly-CL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1)0.25Gy~(60)Coγ射线辐射对PHA(200μg/mL)激发的Ly-CL峰值有增强趋势(P>0.05),0.5Gy有明显增强效应(P<0.05),1~16Gy引起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抑制(P<0.05或P<0.01)。(2)2~16Gy~(60)Coγ射线辐射对ConA(50、100μg/mL)激发的Ly-CL峰值产生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或P<0.01)。回归分析表明,峰值下降幅度和辐射剂量间有显著线性关系(P<0.0005)。2~16Gy~(60)Coγ射线辐射对PHA或ConA引起的Ly-CL峰时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犬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经不同低剂量率~(60)Coγ射线小剂量(0.5、0.25、0.05、0.01和0.005Gy)辐照后,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其辐射损伤致死效应,从照后0.4和8h所检测的结果表明:小剂量γ射线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的程度与照射剂量间有一定依存关系,但早期表现不明显,随照后时间推移,逐渐出现类同大剂量照射的线性正相关规律;而它同低剂量率之间是从照后早期开始就明显有规律地表现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18.8 MeV单能质子和60Co γ射线对2名健康男性外周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5、1.0、2.0、3.0、4.0和5.0 Gy,剂量率为0.5 Gy/min,观察染色体dic+r畸变,分别建立每细胞dic+r畸变率与18.8 MeV单能质子和60Coγ射线的剂量-效应曲线,并对生物效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8.8 MeV单能质子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ic+r畸变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277?D?+0.013?D?2(r2=0.984,p<0.01),60Co γ射线为Y=0.035D+0.039D2(r2=0.991,p<0.01);质子诱发染色体畸变的RBE值的范围是0.91~1.87,质子照射在剂量较低时,有较高的生物效能;质子均匀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dic+r在细胞间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与γ射线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Calyculin A诱导早熟染色体凝聚(PCC)方法,探索G2/M-PCC细胞中PCC环用于分析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的可行性,用0—20 Gy(剂量率为1 Gy/min)的60Coγ射线照射外周血,培养48 h并用Calyculin A诱导PCC。分析各剂量点G2/M-PCC指数、判断观察到的PCC环是否符合泊松分布,建立PCC环率与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发现,用Calyculin A可成功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PCC,且G2/M-PCC指数随着剂量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除20 Gy剂量外,0—16 Gy各剂量点样品中PCC环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PCC环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剂量-效应曲线可以拟合成y=0.0128x+0.0104直线方程,测得R2=0.9898(y为PCC-R率,x为剂量);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002x2+0.0085x+0.0011 R2=0.9996。由此可见,Calyculin A诱导淋巴细胞G2/M-PCC中的PCC环率可用于生物体电离辐射损伤程度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质子辐射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本研究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15 MeV质子,以0、1、2、4、8 Gy剂量辐照A375细胞,以细胞克隆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37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周期阻滞及凋亡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 Gy辐照后细胞的γH2AX焦点数,并与相同条件下的γ射线辐射对比。结果表明,在1~8 Gy剂量下,随着剂量的增加,A375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在4~8 Gy剂量下,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γ射线。辐照后12 h,细胞G2/M期阻滞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质子辐射诱导的周期阻滞强于γ射线;辐照后48 h, γ射线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已基本解除,但质子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除1 Gy外,2~8 Gy均未完全解除。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比例有所增加,且质子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高于γ射线。辐照2 Gy后,γ射线和质子诱导的γH2AX焦点峰值均在照后1 h出现,质子辐射诱导的γH2AX焦点数和大小均高于γ射线。以上结果表明,质子辐射可有效杀伤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氚水的致癌效应研究工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细胞转化实验,使CHL-1细胞受氚水照射24~96h,比活度为9.25×10~5~3.5×10~6Bq/ml,累积剂量为0.055~0.88Gy。并以~(137)Csγ射线为参考射线,以恶性转化率为终点求得氚水相对于γ射线的RBE值为1.6。第二部分观察了大鼠长期(1.5a)饮用氚水,其比活度为2.22×10~5,1.11×10~5Bq/ml,对照组饮用自来水。结果表明,大剂量组的肿瘤总发病率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微核实验、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VND3207对60Co 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AHH-1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防护作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减轻2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即刻DNA双链断裂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VND3207保护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彗星尾矩)显著减小(p<0.01),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更明显。同样,VND3207在5~40μmol/L浓度下,能显著降低0.5Gy、1.0Gy和2.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微核率,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40μmol/L浓度作用下2.0Gy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减少40%。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均显示,4.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8~48h,凋亡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降低4.0Gy照射诱发的凋亡率及坏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VND3207对60Co γ射线致细胞基因组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检测其代谢及释放产物的变化。~(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时,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多,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Ⅰ_b和Ⅲ_a未见明显改变;当剂量为2.5Gy时血浆内血小板TXB_2的产生及释放就呈显著升高;γ射线剂量大于5Gy时,血浆内vWF的浓度显著升高。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后,可激活体外的血小板,导致后者代谢旺盛,内容物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检测其代谢及释放产物的变化。~(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时,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多,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Ⅰ_b和Ⅲ_a未见明显改变;当剂量为2.5Gy时血浆内血小板TXB_2的产生及释放就呈显著升高;γ射线剂量大于5Gy时,血浆内vWF的浓度显著升高。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后,可激活体外的血小板,导致后者代谢旺盛,内容物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中国仓鼠肺(CHL)细胞受0.087—10.0Gy 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群体倍增数、存活率、染色体畸变率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观察结果。~(60)Co γ射线诱发的 CHL 细胞染色体畸变中,双着十环的畸变率Y(%)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用 y=4.26×10~(-2)D+4.43×10~(-3)D~2表示。CHL 细胞的50%生长抑制剂量为4.0Gy。1.0—10.0Gy 剂量组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3.0Gy 组核膜凹陷,5.0Gy 以上剂量组有的细胞核质疏松、核膜多处深陷和核仁消失。扫描电镜观察,1.0和3.0Gy 剂量组细胞表面的皱褶和绒毛减少或消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用氚β射线和~(60)COγ射线离体照射G_0期人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范围为0-0.5Gy)。实验表明:无论是氚β射线还是~(60)Coγ射线所诱发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均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诱发的双着丝粒体与剂量的关系均适合以Y=a+bD模式来表示。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以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为生物终点,测得氚的RBE值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