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络辨证与针灸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的一种辨证方法 ,与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经络辨证主要以《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的病症及《难经·二十九难》中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为依据。通过十二经辨证 ,奇经八脉辨证 ,经别、经筋、皮部辨证 ,选用相应的经穴 ,以扶正祛邪 ,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2.
经络辨证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经络辨让创立是基于对各种不同病症按经络的循行分布来归纳;经络辩证有广义、侠义之分,实际应用多以后者,即十二经脉辨证和奇经八脉辨证。经络辨证所依据的内容较多,并不只是《灵枢.经脉》所载的十二经病候;进行经络辨证时,望、问、切四诊应有侧重,并结合一些新的诊察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仲景原文分析了伤寒六经的经络意义;举例说明了经络在伤寒发病、传变及辨证中的作用;通过对《伤寒论》和《素问·热论》的若干方面的对比,说明了伤寒六经辨证和《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在理论上都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经络辨证作为中医辨证中极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被应用,其相关理论源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阴阳十一脉灸经》,至《难经》时期形成以十二经脉经络辨证和奇经八脉经络辨证为主的经络辨证,后世医家不断发展和完善,将经络辨证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络诊察为经络辨证的依据,主要内容首见于《内经》,现临床以近代医家王居易基于《内经》相关理论所总结的经络诊察法应用较多。王祖红教授在临床中擅长经络辨证,继承和发展了经络诊察相关内容,形成了包括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经络辨证五步法,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系统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瑛 《河北中医》1987,(5):32-33
经络辨证包括十二经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经别、经筋和皮部的辨证。辨证方法主要是根据各自的分布及病变时的证候表现来综合分析。兹就经络辨证中的主体,即十二经辨证和奇经八脉辨证分述如下。一十二经辨证经脉和所属脏腑发生的病理变化,通过经络系统反映到体表,在经脉循行所过的部位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这些病候可以反映疾病的成因、性质及所属的经脉、  相似文献   

6.
<正> 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种,源于《灵枢·经脉篇》所载的十二经脉病候及《难经·二十九难》所载的奇经八脉病候。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初步体会到经络辨证的广泛性及临床效果的显著性。现略举病例四则。病例一蒋某,女,34岁,1986年9月12日入院。住院号:14172。  相似文献   

7.
八、六经、卫气营血辨证是外邪内传浅深不同的模型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和营卫气血理论作为依据而总结的外感热病的浅深不同的辨证方法(模型)。虽然目前对经络和营卫气血的实质尚未搞清楚,但从控制论角度看,前者是人体传递信息的“通道”,后者就是传递信息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难经·二十三难》曰:“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相似文献   

8.
张莉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72-273
现存的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不但保存了针灸的学术理论,而且蕴藏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探求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的病症治疗取穴方法及特点,对当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及其理论研究非常必要。古代针灸治疗歌赋本文所及针灸治疗歌赋,是收集了清代和中华民国以前的关于针灸治疗方面的歌赋,包括现存最早的《标幽赋》、《通玄指要赋》,教科书中较常见的《百症赋》、《肘后歌》、《金针赋》、《十二穴主治杂病歌》等,另外还有刊载于针灸书籍中的治疗歌赋,总计有29首之多。取穴方法及特点1.辨证取穴辨证取穴是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病机学说为基础的取…  相似文献   

9.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经络循行、生理、病理为主要依据的辨证方法,有关经络辨证的内容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在各朝各代的针灸专著中,经络辨证理论更是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枢.经脉》篇经络辨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探究经络辨证的源流与发展。研究发现,经络辨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先秦至明清漫长时期,先秦帛书始现经络辨证雏形;秦汉经典奠定经络辨证之根基,脏腑经脉络属、循经辨证、络脉辨证、足六经等方面体系完整;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穴位主治与奇经八脉理论;宋金元时期各个流派百花齐放,归经论、十四经等理论多有突破;至明清进一步发展络脉理论,经络辨证体系至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论经病 络病辨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病变 ,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变 ,《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十五络的病候进行归纳总结 ,成为后世经络辨证的基础。然而 ,经与络是两个概念 ,经病与络病虽有其共同之处 ,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 ,互相不能包涵。因此 ,经病与络病的辨证也不能以经络辨证而概统之。实际上 ,目前的经络辨证 ,详于经而略于络 ,且二者的关系也没有区分开来。因而也不能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 ,有必要将经病与络病的辨证区分开来 ,使经络病变的临床治疗更加明确而有效。1 经与络生理病理的异同“经”、“络”名词的出现 ,较“脉”为晚 …  相似文献   

12.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解虚实,不可不通。"足以说明经络在辨证诊断、治疗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过程中的重要性。辨证循经取穴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经络系统学说运用于临床治疗,现将辨证循经取穴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一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吴瑭的湿病学术思想,所立三焦辨证之法,对温病辨证独辟蹊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吴瑭精医悉易,该书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中运用了不少易学思想,本文试作初步探讨。至以太极“含三为一”的三才学说和卦象来阐明温病病因吴鞠通把三才学说用于t温病条辨》中以说明温病病因。《温病条辨·问心其温病条辨原病将》原引《素向·六元正纪大论》自往日:“叙气运,原湿病之始,每岁之温,有早著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气池加临而热也。”《温病条辨·上焦篇》曰:“以三才大道言之,天为万物之大表,天局金,人…  相似文献   

14.
本期继续刊载有关经络学说研究的论文。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中医基础学》对十二经筋循行道路及其发生病症的阐述;有《经络学说在眼科中的运用》对奇经八脉与眼科病关系的说明。在实验室研究方面,有针刺足三里对胃蠕动波影响的初步观察,发现针刺前后胃经原穴皮肤电阻发生变化。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经络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中医各家学说之易水学派,开创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使中医学在理论及临床上皆有了极大地进步。但因脏腑辨证之有所遗,导致后世对于命门、心脑之争。其所遗漏正是脏腑与经络之统一,尤其是未及"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的辩证关系。因此,利用阴阳双鱼太极图,参照人体藏府经络关系,并比类于天地,以人身太极之象概括人体藏府经络,尤其是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  相似文献   

16.
<正> 奇经八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所以取此名,正如《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日奇经八脉也。”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正经气血,十二经气血满溢,就蓄藏于奇经。如《难经·二十八难》说:“其奇经八脉者,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这说明十二经脉中气血旺盛而流蓄于奇经,乃是生理状态,犹如沟渠水溢流入湖海一样出于自然。自内·难两经而后,奇经八脉于妇科,前人论述颇多,于内科,叶天士运用最广。正如吴鞠通所说:“孙真人创论于前,叶天士畅明于后。”他们认为,久病缠绵不愈,肝肾亏损,精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其整体观、矛盾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辨证论治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就《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中的诊断作用,管见如下。1经络之望色诊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仲景先师《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及针药结合应用,就是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典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