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建筑是滨水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塑造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滨水区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滨水区建筑景观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城市滨水区建筑景观的设计原则、滨水建筑的立面塑造、滨水建筑天际线的塑造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水景观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本通过对滨水区建筑景观控制和临水景观塑造的讨论,并具体分析了上海浦江两岸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从外滩的可达性、滨水建筑设计到亲水环境设计、绿化种植设计和景观多样性方面,指出了随着经济和技术提高,浦江滨水环境继续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保护自然滨水景观,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使城市滨水区得以持续发展。城市滨水区应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提高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质量;新的城市滨水区建设应避免先破坏后恢复的历史弯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以什么主题来打造城市滨水区,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是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分析滨水区建设发展趋势入手,以广州城市滨水景观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对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进行分析,对通过不同的规划主题概念,形成不同的滨水区帚观特色,创造独特的滨水景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一般城市滨水区设计理念认识出发,分析丘陵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特征和规划设计理念,并以邵阳市为例,探讨了丘陵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城市滨水景观直接关系到城市结构、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侧重于城市滨水景观滨水景观生态、自然化设计、滨水区游憩空间景观设计及以石家庄滹沱河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力图构建一个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滨水区发展为目标,提出由地域景观环境形态决定的四类滨水城市和城市滨水区。提出城市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与景观化的概念。并以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区为实例,阐述了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使用相结合等以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顾勤芳 《山西建筑》2010,36(30):19-21
结合设计实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特色的本质和内涵及其塑造,指出滨水景观特色的塑造应当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历史文脉,强化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消落带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化改造对重塑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重庆主城滨水区主要由滨水绿地、滨江路、护岸及消落带构成,其中滨江路对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重庆滨江路的建设现状进行总结、对典型断面的景观生态性进行评价、对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基于生态修复的思想探讨各典型断面景观生态化改造的若干方法,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城市的滨江景观生态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文化元素与滨水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阐述了文化元素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性,结合上海市南翔镇横沥河滨水景观设计项目,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滨水景观设计中对文化元素的运用,希望能为当今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雪霏  彭聪  周艺 《城市建筑》2023,(11):160-164
近年来,中国城市开始重视城市中的存量空间、滨水空间,建设了大量的滨水景观公园,使其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深入。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CNKI数据库中收纳的1 549篇滨水景观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滨水景观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一直处于活跃阶段。其中,滨水空间规划、实景设计、滨水区更新改造、滨水景观评价体系等主题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研究对象方面,对滨水绿道和慢行系统的研究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孟祥敏 《城市建筑》2014,(11):300-300
植物景观营造在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滨水区植物是营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菊芳  陶旭 《园林》2017,(2):34-38
国内城市近年来掀起了将传统航运、码头经济型等滨水区改造为高品位综合功能滨水区的热潮,但因为相关指导理论的局限性,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仅满足了基本活动的需求,空间适宜性有待提高。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电子河绿带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为例,探讨以人及其存在的环境整体为中心,从人本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以及城市的多维整体环境的关系出发,对滨水空间行为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从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等多角度探讨滨水景观的适应性设计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滨水景观在城市区域自然环境特色中的体现,论述了滨水区的概念,阐明了滨水公共空间在滨水区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以合肥板桥河为例,综述了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5)
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是山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灾害和灾害景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山地城市滨水灾害的特征和类型、灾害的演进过程以及防灾误区。通过借鉴社会生态学和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提出了能承受干扰而不至于崩溃的弹性适灾策略。并以重庆市北滨路滨水景观设计为例,从时空的动态适应、复合的网络系统和适应性的植物群落3个方面进行了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实践,以期推动山地城市滨水空间防灾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滨水区处在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其景观生态边界效应明显,如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境多样等,但同时也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的重要载体。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滨水游憩带为例,探讨在滨水区物质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其生态功能与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协调、统一,创造系统完整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8.
朱斌  黄建云  吴邵海 《华中建筑》2008,26(5):169-171
能否因地制宜地进行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仍是目前我国很多滨水地区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该文以广西柳州和南宁两个城市的滨江堤路园景观建设实例为对象,并扩展到广西其他一些沿江城市,针对广西沿江城市滨水区防洪堤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现阶段广西沿江城市乃至国内其他滨水区的景观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20.
滨水空间的景观立体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空间立体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滨水景观的立体化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了滨水景观中立体设计的组成要素,并初步探讨了滨水景观立体设计的方法与思路,以期营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