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阴阳思想是《内经》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 ,而其中对于阴阳的论述也是非常的详尽周密鲜有不合理之处。《黄帝四经》中关于阴阳思想与《内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就“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普遍存在、阴阳的辨证关系、阴阳二气构成万物几方面《黄帝四经》对《内经》的影响和联系予以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2.
探讨先秦儒道“和”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作为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其养生理论建构深受先秦道、儒两家“和”思想的影响。在道家“和其光,同其尘”“抱德炀和,以顺天下”“形体保神,神将守形”等“和”思想与儒家“和”是天人之道、“和”是社会政治之道等理论的基础上,《内经》构建了天人和、人事和、形神和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3.
“道”,《说文》谓:“所行道也”。本意指人行之道路,随词义的引申有道理、方法、规律、准则、学说等义。《黄帝内经》中,则把研究医学的思想方法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医学经验及理论,称之为“道”。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由此可知《内经》中所说的“道”,主要就是关于天地自然变化及人类社会现象的各种规律与人体生命关系的探讨。为此,弄清《内经》中“道”之含义及作用,对深入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探讨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书名涵义,认为《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命名都明显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的命名与形成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有关,《素问》的命名则受到了汉代确立的宇宙生成论的影响,而《灵枢》的书名更具有道家意味,体现了《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并且与汉代盛行的黄老之学密切相关的学术特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诸书的命名显著表明了传统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述评姜秀云《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从古至今人类寻求养生长寿之道从未间断过。欲得长生,必究养生。”《黄帝内经》首论中医养生之道。《内经》对抗老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都很丰富,对养性摄生颇具真知灼见,试归纳为以下十五...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祖国医学最重要、最古老的典藉 ,是后世各学科的发端。它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年间 ,是众多医家经验著述的汇集。《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颇多 ,所以后世李中梓著《内经知要》以“道生”开篇。《道德经》(下称《道经》)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老子学说的实录与发挥 ,其书雏型形成于春秋末年 ,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是春秋晚期楚国人 ,其生活年代基本与孔子相同而稍早 ,被认为是传统养生学的发凡者。从孔子曾向其学“礼” ,并折服其学问而赞其为“龙”看 ,当时的老子已经是极负盛名的大学问家 ,其学说和思想应该…  相似文献   

7.
摄生即养生,也就是调摄身体、保护生命的意思。“摄生”一词,最早见于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以后明代张景岳的《类经》,清代薛生白的《医经原旨》,就更明确地用“摄生”作为所著的篇名。明代李念蛾编的《内经知要》虽以“道生”名篇,但“道生”与“摄生”的涵义是相同的。摄生是《内经》的重要内容。《内经》一书重视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冶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不仅要方法得当,还...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下称《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成书年代久远,篇幅繁多,文辞古奥,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学者“知”(研读经典)“行”(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相合学之,方能多有获益。吾师赵国仁,于《内经》深有造诣,验之临床,每获良效,今结合验案,由赵师口述,笔者整理,遴取三段陈述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吸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有哲学思想也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的影响。应该说影响最直接和紧密的就是道家思想。作为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其整个思想倾向属于道家,鲜明地体现着秦汉新道家的特征,《内经》理论的构建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内经》的理论框架的"道"、"气"、"阴阳"思想、体现的辨证思维以及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养生观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道家思想是《内经》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涉及的天人一体﹑人道效法天道﹑天地万物由一气所化﹑阴阳和谐统一以及形神关系等思想,在马王堆帛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以及《黄帝四经》当中都能找到。《黄帝内经》属于方技类中的医经类,而出土古医书属于方技类中的房中类,二者都包含许多阴阳五行的思想,而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属于术数的范畴。古代与术数方技最为密切的当属道家学说,因而黄帝的形象便与道家产生了联系。这些书籍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黄帝形象及思想学说因此与道家及后世道教思想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绪论〔学习要点〕 1.《内经》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 2.《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3.《内经》的主要内容。〔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一、书名含义《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内经》:内、外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经,“常也、法也、径也”,规范、经典之意。《素问》:黄帝君臣平素问答,探讨事物本始之书。《灵枢》:又称《九卷》、《针经》,意为“神灵之枢要”,道家之语。二、成书年代《内经》出自战国。秦汉以来,代有补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名义,历来无解。多作“托名黄帝”而不解。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①、任应秋编四版教材《中医名家学说》。甚至言与黄帝“并无牵涉”,“仅是伪托之辞"。如新近国编《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五版教材《内经讲义》。似乎“黄帝”二字为陪衬连缀,毫无意义。又似乎“黄帝”二字为多余衍赘,又有《内经》之直称。今据以考  相似文献   

14.
评论廖平《隋本黄帝内经明堂》的主要内容和学术特点。认为全书以杨上善《隋本黄帝内经明堂》居首,故用以作为全书书名,但书中所辑的其它10种文献仅有2种与其有关。全书包括杨上善的5种医经著作,清代经学家黄以周与《内经》《太素》有关的4种文献序文,以及其他2种医学文献。学术特点首先表现为从目录学角度对《太素》和《内经》进行的研究,廖平特别重视杨上善及《太素》,或与其受黄以周的影响有关。提出廖平对黄氏之学的重视及运用应该作为研究其医学思想和著作的一个重要线索。发现其以《太素》为基础的医学文献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的原委。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为什么要冠以黄帝的问题,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内经》的著者是黄帝,所以叫《黄帝内经》。但《内经》为黄帝所著的说法已被否定。郭沫若说:“在商都还只是在文字构造的途中,那么唐虞时代绝对做不出帝典,皋陶谟、禹贡,在黄帝时代更绝对作不出内经素问以及已被消灭的一切道书”。  相似文献   

16.
赵明山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169-2172
治疗思想,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总体构想,它指导着治疗原则的确立和治法疗法的应用。在巾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从宏观整体的传统思维出发,将“天人合一”、“中和观”等文化理念融入其论治学说,提出“法天则地”、“从容人事”、“治求中和”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中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对于“胃之两焦”的认识,一直是《内经》中的一个难点及争论的热门话题。历代医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尤其是以张介宾为代表的医家认为“之”是动词“到”之意,“两焦”是指上、下两焦,也就是说;水谷入于胃,经过脾胃所化生的精微再输布到上焦和下  相似文献   

18.
谈《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诸子蜂起争鸣之时,其学术思想亦必然受到当时流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的深刻影响。1《内经》因势利导治则概况因势利导,《内经》虽未明确述及,但其治则思想亦贯穿于整个治疗学。它不仅是“因人  相似文献   

19.
《内经》“五郁之发”新释山东广饶县中医院(257300))闫自力山东中医学院(250014)徐以经关键词黄帝内经,经文新释《内经·六元正纪大论》所论及的“五郁之发”,历代甚多注解,然并未道出《内经》意义。笔者认为“五郁之发”是《内经》中关于地震、干旱...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就其思想文化渊源而言,则主要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及先秦诸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内经》原文的认真梳理,周易思想体系的总结和古天文学科学体系的参照,把《内经》的思想文化渊源以"圜道时中"四字概括之。"圜道"描述的是运动的轨迹,"时中"描述的是运动的刻度;"圜道"是象的概括,"时中"是数的确定;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圜道时中"思想的提出,不仅最简洁地体现了《内经》的天人合一观;统一了阴阳、五行、六气、八卦等子模型;而且可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的气化时序规律及各种观点互异的养生理论。它更准确地表达出了易道的精髓和《内经》的时序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