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1].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好发于40~59岁[2].乳腺组织因富含淋巴网,因此乳腺癌从早期即可经淋巴道发生远处转移,故早期诊断乳腺癌对指导治疗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4],因而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其诊断方法很多,超声检查为首选,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彩色像素平均密度(MCPD)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作为临床上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1-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探讨常规超声(BUS)、超声弹性成像(UE)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在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好发于40~59岁[1].乳腺组织因富含淋巴网,因此乳腺癌从早期即可经淋巴道发生远处转移,故早期诊断乳腺癌对指导治疗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而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其诊断方法很多,超声检查为首选,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彩色像素平均密度(MCPD)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临床尽早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肿瘤标记物在临床肿瘤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人附睾分泌蛋白E4(HE4)是由  相似文献   

5.
超声成像评价乳腺癌相关淋巴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早期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现实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中有50%~70%并没有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仅5%左右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1]。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会产生较高的费用和死亡率,还常常伴有局部血肿和上肢水肿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2]。因此,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需要进行淋巴结清除术,特别是没有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长期以来确定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制定合理的外科手术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并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对于直径<20 mm的原位乳腺癌肿瘤,其相关淋巴结状态决定着是否需要进行局部或区域的辅助治疗,同时决定着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早期准确地判断每个乳腺癌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从而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免予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4]。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子宫内膜癌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1,2]。因此,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对于早期治疗、提高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3]。子宫内膜活检、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检查方法,宫腔镜无法显示子宫肌层浸润的深度,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好发于40-59岁。乳腺组织因富含淋巴网,因此乳腺癌从早期即可经淋巴道发生远处转移,故早期诊断乳腺癌对指导治疗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而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已经超过宫颈癌,位居癌症病死率的前5名[1]。美国癌症协会发表的2016美国癌症统计数据也表明,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预计乳腺癌将独占女性全部新发病例的29%[2]。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机会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4];因此,乳腺癌的筛査及早期诊断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方面起着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消化系统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90%以上的PLC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CC是一种常见、多发、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进展快、侵袭性强、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其病程大多已进入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就相当困难,预后也不想理[1]。AFP是当前诊断HCC的特异标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癌是来自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1]。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罹患恶性肿瘤女性总数的23%;病死率逐年上升[2]。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播散被认为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目前提高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3]。乳房X线照相术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金标准[4]。但其依然存在微小癌灶(小于7.5 mm)不易发  相似文献   

11.
<正>隐匿性乳腺癌(OBC)为临床较少见的一类乳腺癌,多见于40~60岁女性,其发病率约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0.3%~1.0%[1]。OBC通常以腋窝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癌为首发症状,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均难以发现乳腺内原发病灶,导致OBC检出率低,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2-3]。2005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共确诊OBC患者36例,现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情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尤其发展趋向年轻化。据统计 ,国人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由 1972年的 17/10万上升到 1993年的 37/10万[1] 。本文对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一、早期乳腺癌的发现[2 6]一般认为小于 2cm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病变为早期乳腺癌 ,而其中完全没有症状 ,临床视诊、触诊均不能发现的乳腺癌 ,包括临床检查认为是良性病变的 ,称为隐性乳腺癌。它又可分为无转移的隐性早期乳腺癌和极少数转移性隐性乳腺癌。隐性乳腺癌可能的原因 :①尚未形成肿块和肿块太小…  相似文献   

13.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指的是长骨或骨盆骨折后24~48h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瘀点,该病在临床中具有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差异大、发病急及进展快等特征[1]。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报道,以期为找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出提示。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癌是世界各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一位[1]。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女性2003~2007年期间乳腺癌疾病的发生率0.04%,致死率接近0.10%,在女性各种癌症死亡率中排第6位。乳腺癌的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是进行乳腺癌诊断的  相似文献   

15.
肺癌普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致死原因[1]。至少有9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为肺癌后面临死亡[2]。造成肺癌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是吸烟[3]。其它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石棉肺、放射性元素氡以及其它一些有害物。造成肺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没有症状,或有少许类似与吸烟有关的症状,当症状严重到促使病人到医院就诊时,肺癌已经到了临床不可治愈的阶段[4]。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的分期[5]。小细胞肺癌具有早期广泛转移的特性,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及放疗。而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大细胞癌、鳞癌及腺癌)…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死于胃癌[1]。腹膜转移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形式,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2]。胃癌早期腹膜转移患者在临床上并无特殊表现,诊断困难;而到晚期,患者出现肠梗阻、腹水、肿块、恶液质等并发症时较易确诊,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已严重降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3-4]。因此,及时、早期、准确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是  相似文献   

17.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常见脊柱创伤类型,患者通常局部有明显疼痛,腰椎活动受损[1]。较快且准确地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为其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帮助患者成功复位[2]。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进行检测[3]。本次研究采用MSCT及MRI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女性乳腺癌患者中,24岁女性发病率较低,25岁后发病率增加,年龄越大则发病率越高,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1]。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体征、病史、病理、彩超与磁共振等检查,随着超声仪器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临床诊出率明显提高。乳腺X线摄影(MG)作为乳腺癌的常用诊断方法,多被临床用于40岁女性的乳腺癌疾病筛查中,但对年轻女性的乳腺癌筛查诊断效果尚无定论,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2]。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是一种全新成像技术,可为乳腺疾病诊断提供更为全面形态学信息,其早期诊断价值也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可[3]。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的表达水平、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组织常规石增包埋切片对其ER,PgR、PS2进行ABC免疫组化法染色。[结果]65例乳腺癌ER、PgR和PS2表达阳性子分别为70.7%、61.5%和53.8%;高分化和淋巴结未转移乳腺癌三者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病例;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之间呈高度密切正向关系。[结论]ER、PgR和PS2表达均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激素依赖性及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检测激素受体水平的同时检测PS2表达可更精确地了解乳腺癌激素依赖性和提高临床内分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104例乳腺癌C-erbB-2、P53、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劼  翟笃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385-1387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共约有乳腺癌患者57万例。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异常增殖相关。传统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有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类、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临床分期高和有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预后不良指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分子预后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研究较为成熟和有肯定作用的生物学预后因子P53(突变型)、C—erbB-2(原癌基因)、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它们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是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通过对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研究,特别是四项生物学预后指标的联合检测和应用,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等),从而更为有效、准确地估计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