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核苷(酸)类似物可抑制HBV复制,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却无法彻底根除HBV,无法阻止低病毒载量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近年来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阐述了中药抑制HBV复制,降低HBeAg含量,延缓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及机制,提出中医药可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康健  马德强  张银华 《肝脏》2012,17(7):529-53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恩替卡韦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期望为CHB患者制定更加有效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更充分的依据。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转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大约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2])。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从而延缓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进展。目前5种核苷类似物(NAs)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虽然NAs可以有效抑制病毒,但大  相似文献   

4.
《肝脏》2017,(9)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慢性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密切相关。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4亿为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另外有4万人死于急性HBV感染[1]。HBV感染一直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存在的抗乙肝药物多为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类,可以抑制病毒复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持续HBV感染易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 000万例[1]。CHB的治疗关键是抑制HBV。近十几年来,CHB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待有新的突破。本文就  相似文献   

6.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尽管IFN及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CHB)不良结局的发生,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除HBV。虽然HBV携带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慢性活动性CHB患者,但仍有发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针对如何识别HBV携带者及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帮助临床进一步明确慢性HBV携带者的特征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严重危害全球公众健康,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目前,我国已批准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长期应用核苷类似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并降低肝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疗程长且不确定,存在耐药风险及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干扰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且血清学转换及治愈率有限。因此,研发针对HBV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至关重要。主要归纳了针对不同靶点的抗HBV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HBV)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根据1992~1995年对全国145个检测点抽样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中慢性HBV的感染率为9.75%,据此估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1.2亿,其中2 000~3 000万为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部分病人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1].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我院自2002~2004年应用拉米夫定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2.9亿人是HBV携带者,我国HBsAg阳性率约6.1%[2]。CHB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对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选用干扰素(IFN)及核苷(酸)类似物(NAs)进行治疗[1]。因抗病毒适应证的限制,低病毒载量(HBV DNA阳性,定量<105 IU/ml)的CHB患者现代医学并无针对性治疗药物[3],而此类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损害[4],仍有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5,6]。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7 8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 400万人~([1])。随着疾病进展,约20%~40%CHB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等终末期肝病及肝癌~([2])。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新发肝癌病例的50%以上,且80%以上的病例与慢性HBV感染有关。因此对CHB患者开展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在临床一线长期从事乙型肝炎诊疗的专科医师, 我们亲身经历了乙型肝炎治疗理念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对症治疗"进展至"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 从单一的普通干扰素发展到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特别是高效、高耐药屏障的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艾米替诺福韦(TMF)等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应用, HBV抑制的疗效满意, 大多数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持续正常, 肝纤维化逆转者亦屡见不鲜, 发展至肝癌的患者显著减少。即使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衣展华  丁锷  陈俊飞 《肝脏》2011,16(5):426-427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抗病毒治疗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CHB)发作和疾病进展已成为共识。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的研发成功为治疗CHB提供了新的武器。恩替卡韦(ETV)是最近批准新一代的抗HBV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自2007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因疗效肯定、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CHB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现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15%~25%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减轻或阻断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发展,必须要清除乙肝病毒,才能减轻肝脏损害并最终恢复正常。拉米夫定是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药物中的第一种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发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早期肝癌9例(60.0%),中期/进展期肝癌5例(33.3%),晚期肝癌1例(6.7%).诊断肝癌时有4例(26.7%)发生核苷(酸)类药物耐药.2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1例未行抗肿瘤治疗.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死亡2例.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由于病毒因素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仍有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可能,对此应加强随访、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16,(5)
<正>我国乙型肝炎患者较多,且乙型肝炎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继发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以抑制HBV复制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2]。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可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使得肝功能失代偿得到纠正,延长患者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来 《传染病信息》2005,18(Z1):30-3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自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仍然高达9.51%[2].因为HBV是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所以,近几年发布的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欧洲肝病学会<乙型肝炎处理的共识>、亚太地区的<亚太慢性乙型肝炎共识,2005年更新>以及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2类,一类是o-干扰素类,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前者包括常规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主要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ADV),新近又批准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的上市.该文主要综述了近来ADV(贺维力)临床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已得到广大学者的公认,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均能持续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8.
HBV感染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1-2].目前,国际上已被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禁忌证少、价格适中,但其主要作用于HBV DNA聚合酶,需长期用药才能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核苷(酸)类似物可不同程度地诱导HBV DNA相关位点变异并导致耐药基因出现,从而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3-4].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20,(9)
正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CHB)又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和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均可抑制HBV复制并延缓疾病进展,目前这两种药物已被批准用于CHB的治疗。然而,在现有治疗下,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8,(11)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病因。核苷(酸)类似物(NA)抗乙肝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能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并发症发生。一般来说,在病毒学应答后1~2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就会恢复正常即获得生化学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