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占CPA肿瘤的80%、颅内肿瘤的8%~10%。我科2004-01~2006-09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后颅窝是儿童脑瘤的好发部位,病情发展快,现将1988年以来收治的后颅窝肿瘤97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男51例,女46例;年龄2-15岁37例,16-30岁22例,31-50岁24例,51-60岁11例,60岁以上3例。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39例,小脑半球22例,小脑蚓部15例,第四脑室门倒,脑干3例,导水管区1例,枕大孔区4例。1.2病理分类听神经瘤刀例,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5例,髓母细胞瘤15例,室管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19例,血管网状细胞瘤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2讨论2.1发病年龄本组97例中,2-15岁37例.占38.1%,比儿童期…  相似文献   

3.
儿童颅内肿瘤误诊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对我院儿童颅内肿瘤 5 2例中误诊的 8例 (占儿童颅内肿瘤总数的 15 %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年龄及性别  5岁以下 4例 ,5~ 10岁 3例 ,10岁以上 1例 ;男 5例 ,女 3例。1 2 性质及部位 本组病人全部进行了病检或尸检。其中位于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 2例 ,位于小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 1例 ,位于第四脑室的室管膜瘤 2例 ,位于鞍区的颅咽管瘤 1例 ,位于桥小脑角的皮样囊肿 1例 ,位于大脑半球的髓母细胞瘤 1例。1 3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 5例 ,以走路不稳发病者 1例 ,癫痫发病者 1例 ,1例首发症状不明确。经查 :视乳头检查均…  相似文献   

4.
桥脑小脑角区(CPA)病变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向着精细化、微创化方向发展。该部位各脑神经的功能保留,尤其是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成为CPA手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将近年来CPA解剖的文献做一回顾,较全面地描述桥小脑角区的血管神经构成,希望对临床工作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1-4])(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发病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快速传播;以发热,口腔炎,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V71)是这类病例的主要病原~([5-7]);主要流行于每年5、6月份,夏秋季节高发~([8]),好发于5岁以下,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男童发病率明显  相似文献   

6.
由于后颅凹的解剖位置关系,肿瘤与脑干、颅神经及血管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2000年3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后颅凹肿瘤手术68例,术后出现呼吸骤停伴肺部感染、面神经损伤、后组颅神经损伤、小脑缄默征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6~70岁,平均46.6岁。其中听神经瘤32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天幕脑膜瘤6例,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4例,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2例,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4例,小脑半球转移瘤8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听神经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位于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邻近脑干,累及面听神经以及后组颅神经,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一旦术中损伤神经结构,将会导致患者发生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以及饮水呛咳等~([2]),严重时甚至发生窒息而死亡。术后恢复情况与观察护理密不可分,这对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于2018年2月21日收治了1例左侧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出现了面瘫、吞咽功能障碍,经过精心诊疗和个体化护理,于住院25d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髓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1],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占儿童期脑肿瘤的13%,发病高峰在3岁~4岁和8岁~9岁~[2]。多发于小脑蚓部,生长迅速,挤压、推移至第4脑室,常在短期内出现颅内压增高及小脑和脑干功能受损症状。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小脑蚓部损害引起的躯干性共济失调为主。本病治疗比较困难,早期手术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又称CPA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191例CPA肿瘤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愈后良好,无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结论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对开展CPA肿瘤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永芹  张世明 《现代护理》2002,8(4):273-27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又称CPA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191例CPA肿瘤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愈后良好,无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结论 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对开展CPA肿瘤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郭立字  陈年年 《全科护理》2013,(26):2488-2489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肿瘤之一[1],髓母细胞瘤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在10岁之前肿瘤多发于小脑蚓部,由于肿瘤生长速度快,常在短期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小脑和脑干功能受损症状[2]。髓母细胞瘤占后颅凹肿瘤的36%左右[3],本病的治疗比较困难,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之一,若能早期手术并术后精心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2月3日我院成功为1例患有第四脑室巨大髓母细胞瘤的患儿行全切  相似文献   

12.
<正>失语症(aphasia)是脑部器质性病变导致大脑语言区及其相关区域受损,而造成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1]),是中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不同程度的受损。脑卒中是其常见的发病原因。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56%—68%的急慢性脑血管病患者会伴有失语症~([2]);国外报道,脑卒中患者中21%—38%伴有语言功能障碍~([3])。  相似文献   

13.
正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其中大约45%的骨母细胞瘤发生于脊柱。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男女发病比率约为2∶1,发病年龄大多在11岁~30岁,复发率为20%,是好发于脊柱的少数几种骨肿瘤之一~([1])。脊柱肿瘤切除方式包括囊内/病灶内切除、边缘切除、广泛切除~([2])。由于脊柱结构中脊髓、马尾、神经根的阻挡,使得脊柱肿瘤的广泛切除难以实现,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是一种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TEN抑癌基因突变在髓母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DNA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34例髓母细胞瘤、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TEN基因第5、8重要功能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中exon5和exon8均无点突变的发生;髓母细胞瘤PTEN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2.9%;exon5-1突变者3例;exon5-2突变者4例;exon-8突变者3例;PTEN基因总变异率为32.4%.结论 髓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高变异率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杨宏 《新医学》2001,32(2):121-122
儿童颅后窝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47%至56%。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共占90%,其他肿瘤占10%。儿童颅后窝肿瘤70%以上位于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内和脑干,且多数肿瘤巨大,即使位于小脑半球或桥脑小脑角,亦常常跨中线或接近中线。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颅后窝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Chiari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CM),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颅颈交界区先天畸形~([1])。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常于青壮年时期发病,呈进行性发展,可并发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2])。如干预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残疾。主要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穿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内或伴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产生延髓、上颈段、颅神经、颈神经、小脑受累和颅内压增高表现~([3])。目前常规治疗主要  相似文献   

17.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而预后较差的胚胎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早诊断并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对我们所遇髓母细胞瘤误诊1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5岁,平均3岁。因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复视和视力减退等症状而就诊。肿块最小2.0cm,最大5.3cm,平均3.8cm。位于小脑中线,即小脑蚓部6例;中线  相似文献   

18.
<正>听神经瘤是颅后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第Ⅷ脑神经的前庭支,占颅内肿瘤的8%,它位于颅后窝、桥脑小脑角,靠近脑干,解剖关系复杂且重要~[1]。该病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在30~50岁中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早起可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后期主要侵犯三叉神经,造成面瘫、小脑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1-2]。手术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该肿瘤巨大且对周围组织神经粘连严重,  相似文献   

19.
桥小脑角区域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是位于小脑、脑桥和颞骨岩部之间的不规则间隙,是颅内病变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但CPA区病变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与病变本身关系不大,而与病变所累及的神经等颅内结构有密切联系,因此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又由于该区周围毗邻结构较多且复杂,病变来源多样。因而给该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该区域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为提高对CPA病变的影像诊断,现就该区域的病变及其CT和MRI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40例常见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与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我院40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15例行CT检查,4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0例中听神经瘤28例,脑膜瘤8例,表皮样囊肿4例。均有各自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0%、60%,MRI为100%、99%。结论:MRI是检查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