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遮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能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冷负荷,而且能够阻挡眩光,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但是对自然采光有一定影响。借助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了上海某高层办公楼建筑模型,在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自动控制的条件下,模拟不同朝向采用不同形式的遮阳对建筑整体能耗及室内光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比较后得出各个朝向的最佳遮阳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外窗在不同窗墙比、遮阳措施,以及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的条件下,对自然采光及建筑年综合能耗的影响。提出自然采光节能率及自然采光相对节能率作为自然采光节能效果评价指标,并得到了自然采光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采光节能率、自然采光相对节能率随窗墙比增大而增加。建议外窗设计时选用高透型玻璃,窗墙比范围为0.4~0.45。  相似文献   

3.
遮阳是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夏季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空调制冷能耗的有效措施。本文选取夏热冬冷地区浙江安吉景坞村月亮湾办公楼项目,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其可调外遮阳的角度对建筑室内光环境与全年空调能耗的影响,得出遮阳板处于不同角度时夏季室内采光均满足规范要求,遮阳板处于水平位置时建筑全年空调能耗最低,节能率6.4%。  相似文献   

4.
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公用建筑空调能耗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空调能耗受负荷影响因子的影响情况,给出的影响因子排序为设备负荷〉照明负荷〉人员密度〉室内设计温度〉新风量〉窗墙比〉外窗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外墙传热系数;进一步研究围护结构的影响因子与空调节能的关系,拟合得到节能率与围护结构影响因子间的回归方程,用于指导建筑空调节能设计及改造。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外窗节能设计与遮阳设计独立进行,导致透明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低,外窗和遮阳装置性价比低。根据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现有的外遮阳产品,结合工业设计、采光模拟分析等技术,开展既有建筑外遮阳一体化设计研究,建立外遮阳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并在上海某办公楼进行了实地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利用PKPM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分析外窗热工性能对住宅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外窗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通过直接减小玻璃遮阳系数和增加外遮阳两种方案对比,设置外遮阳对于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节能措施之一。研究结果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游泳中心围护结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双层ETFE气枕围护结构,在薄膜上镀有银点,通过调整薄膜的层数和镀点密度,优化不同围护结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同时通过对围护结构空腔部分采取机械通风来降低夏季室内冷负荷。通过模拟软件对围护结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自然采光、空腔通风、自然通风等进行了节能分析计算,并将实际建筑与根据相关标准建立的参照建筑进行了全年能耗模拟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围护结构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双层ETFE气枕围护结构,在薄膜上镀有银点,通过调整薄膜的层数和镀点密度,优化不同围护结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同时通过对围护结构空腔部分采取机械通风来降低夏季室内冷负荷。通过模拟软件对围护结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自然采光、空腔通风、自然通风等进行了节能分析计算,并将实际建筑与根据相关标准建立的参照建筑进行了全年能耗模拟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围护结构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使用eQUEST对上海市某办公楼外围护结构对空调全年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外窗玻璃类型,外墙及屋面的保温方面进行不同节能方案的能耗模拟。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外墙保温对空调冷热能耗节能效果相反,外窗玻璃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对空调能耗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被动式建筑从个别试点发展到成规模开发,形成了绿色节能建设的良好氛围.变电站建筑能通过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提高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提高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能、外窗增设遮阳设施等节能措施,打造出经济合理的被动式绿色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上海地区建筑外窗遮阳的采光、得热特性,本文建立上海地区遮阳建筑模拟分析模型,利用Energy-plus软件,分析不同透光、隔热性能的外遮阳卷帘对建筑各朝向房间的太阳辐射得热和建筑采光的影响;最后,分析了6种不同性能的外遮阳卷帘对各朝向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西三个朝向采用外遮阳卷帘可以减小照明和空调综合能耗;而北向房间由于其太阳直射和散射的分布特点使得不同性能的遮阳卷帘下照明、空调综合能耗有增有减,其中使用中反射率中透过率卷帘的节能效果最明显;而使用低透过率的卷帘会使得房间综合能耗增加,尤其是低反射率低透过率的卷帘比无遮阳时多耗能12.3%。  相似文献   

12.
选取夏热冬冷地区7个城市住宅建筑,采用Visual DOE4.0模拟分析改变墙体、屋面、外窗的传热系数以及遮阳系数对模型建筑全年节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墙K0.78 W/(m2·K)时,7个城市的全年节能率均超过20%;屋面热工性能对建筑总能耗的影响很小,但降低屋顶传热系数仍能提高节能率;降低外窗遮阳系数及传热系数,7个城市的全年节能率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某生态建筑有无建筑遮阳措施时墙体表面温度和室内照度进行实测研究,分析了外遮阳技术对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降温效应和室内内遮阳对建筑自然采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办公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华  李宁  王钊 《建筑科学》2008,24(4):49-53
办公建筑的空调能耗是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室内热扰、太阳辐射等因素动态综合作用的复杂结果。本文采用DeST软件对广州地区某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的各项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外窗的遮阳系数、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对减少建筑全年空调能耗和最大空调冷负荷是有利的,但降低窗的传热系数对减少建筑全年空调能耗和最大空调冷负荷不利。建议在办公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模拟计算全年能耗,确定能耗低且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尤其要慎重考虑是否采用低传热系数的窗。  相似文献   

15.
利用eQUEST软件对无锡地区办公建筑外墙的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指出外墙传热系数的改变对建筑制冷能耗的影响不大,但对供暖能耗的影响显著;外墙围护结构引起的负荷是构成供暖季建筑热负荷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构成制冷季建筑冷负荷的主因;对于无锡地区过分地减小外墙传热系数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建筑制冷能耗,甚至有可能增加它的制冷能耗.  相似文献   

16.
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是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外百叶遮阳是提高近零能耗建筑能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外百叶遮阳应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节能采光耦合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因此,该研究通过EnergyPlus能耗模拟与Daysim采光模拟,分析并量化了我国不同气候区百叶倾角下近零能耗建筑外百叶遮阳的节能采光耦合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气候区近零能耗建筑外百叶遮阳综合节能(电)潜力最大的百叶倾角推荐表,填补现有建筑节能标准的空白,并为外百叶遮阳在我国不同气候区近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DesignBuilder建立模型,对济南某典型办公楼进行采光及能耗模拟,选择窗墙比、玻璃类型以及外遮阳形式作为外窗设计变量,采光评估使用SDA和ASE作为评估指标,能耗评估采用制冷供暖能耗、人工照明、综合能耗作为评价指标。最终将模拟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既可满足节能要求,又可拥有良好室内采光的外窗设计参数;经过模拟计算分析后,优化外窗设计参数为40%窗墙比、双层中空Low-E玻璃以及百叶窗外遮阳,相较于参考建筑,室内光环境提高约25%,节能效果提高约5%,为寒冷地区办公建筑外窗合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严寒地区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潜力,以沈阳地区某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能耗研究分析。该近零能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绿色建筑与被动式建筑双重设计理念,综合应用了相变蓄能、排风热回收、地道风、Low-e玻璃、外墙保温等诸多建筑节能技术。运用DeST软件建立物理模型,对建筑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进行模拟,研究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与同类型常规建筑能耗进行对比分析。近零能耗建筑冬季采暖负荷比常规建筑节能73.7%,全年综合节能率达到55.2%,仅空调系统一项就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建筑建造及使用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集成设计了空间热缓冲、采光遮阳、双层隔热通风表皮、节能门窗、金属屋面等各项被动式节能技术,并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成各项被动式节能技术的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节能效果明显,大大减小了建筑在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寒冷地区办公建筑的气候特点、性能特点、能耗特点分析,以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楼为研究对象,结合被动节能技术应用策略研究,从建筑场地环境设计策略、调整房间布局改善室内自然通风、高侧窗、采光井、导光筒联合改善自然采光、建筑自遮阳与中空百叶可调节外遮阳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被动节能技术应用提供参考经验,也为节能减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