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为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7年7月29例患者,其中腰椎滑脱症14例,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18例作为用药组,采用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减压前、后10min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500mg静脉快速滴入,术后第1天起MP按照200、200、80、80mg逐日减量,共应用4d。选取11例同组手术医师治疗的同类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作为预防和治疗手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5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5个月~2.5年。术前ASIA评分用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ASIA评分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有效的促进脊髓神经损害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颈脊髓受压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其中24例作为用药组,采用一期后路或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减压前、后10min分别给予MP500mg静脉快速滴入,术后第1天起MP按照200mg、200mg、80mg、80mg逐日减量,共应用4天。此外选取同期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前、术后5天、术后1月及术后3月时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0.3-2.5年;术前ASIA评分用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天、术后1月及术后3月两组ASIA评分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颈脊髓受压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促进脊髓神经损害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B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20例,同期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椎板减压(A组)治疗24例。比较两组间骨折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及1年时ASIA评分和ODI评分,以及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LSS、TLICS及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上均多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ASI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B组患者术后1年ASIA评分亦较术后6个月升高;但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ASI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1年时局部后凸角(LKA)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而A组随访1年LKA较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丢失(P<0.05);B组LKA矫正丢失低于A组(P<0.05),而两组在术前和术后LK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ODI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时改善(P<0.05),B组术后6个月和1年ODI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更好地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减压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但手术创伤较大,应控制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学》2019,40(11):1233-123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P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5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术,随机分为4组:术中大剂量MP组(A组,n=20)、术后大剂量MP组(B组,n=22)、术后小剂量MP组(C组,n=18)和地塞米松对照组(D组,n=15).根据JOA计分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2周、3个月定量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记录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前各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2周、3个月A、B组分别和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及术后30 min快速静脉输注MP 1 000 mg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及近期神经功能,术后小剂量应用MP则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将患者按伤后手术时间0~3d、4~7d、7d以后分为A、B、C3个实验组,将3组患者的神经恢复程度进行比较。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按AISA2000标准进行评分。结果:3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20个月,平均11个月。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与术后患者神经恢复程度:A组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显著恢复,B组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显著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较,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B组明显。结论:手术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伤后7d以后手术,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手术应在7d内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伤后手术时间越早越好。但由于急症手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4~7d左右进行手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选取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57例,术前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法(ISS)分值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17~24分为A组(11例)、25~35分为B组(25例)、35分及以上为C组(21例)。均以损害控制为原则先给予急救处理,后救治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约1周实施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及佩带各种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统计对比三组损伤部位数、术中输血量、手术部位数、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年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量表(ASIA)评分变化。结果:A组及B组术后1年ASI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年ASIA评分与术前相比虽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SS评分升高,三组输血量、住院时间、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时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可减低救治风险,同时采用ISS对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顺序及手术时机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分为前路组40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0例,比较各组骨折脱位复位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三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三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改善,但联合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神经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神经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的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按伤后接受手术时间(72 h以内及72 h以后)将患者分为A、B两个治疗组,进行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与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比较。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按ASIA2000标准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6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8例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恢复结果提示,A、B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组患者的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在早期行内固定减压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 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 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伤 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 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 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 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2 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蒙药那如-3治疗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患者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患者用蒙药那如-3治疗66例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截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加蒙药那如-3治疗组(B组),每组33例。A组术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B组术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加蒙药那如-3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ASI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减压改善率及检测血SOD、LPO、EGF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B组患者损伤脊髓减压改善率、ASIA评分得分及SOD、EGF、LPO等指标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后手术及营养神经治疗并联合蒙药那如-3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24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118例,应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127例,应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评分法(JOA)]、颈椎曲率指数(CCI)以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JOA评分以及CCI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7.82±13.35)%,B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8.25±1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脊髓漂移距离低于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者脊髓漂移距离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与无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漂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别为2.54%和13.3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以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是前者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能为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颈后路全椎板切除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89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出现了完全性瘫痪或不完全性瘫痪症状。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后路组(43例)与前路组(46例),后路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前路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差异,分析术前、术后2周时两组呼吸模式及术后3、6周时两组痰培养病原体差异;采用ASI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2周、2年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的差异。结果 后路组(n=43)及前路组(n=46)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出现1例血肿,3例脑脊液漏;后路组出现了2例脑脊液漏,1例深静脉血栓。后路组及前路组术前的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时两组不同呼吸模式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痰培养阳性的普通细菌和真菌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后路组痰培养无论是普通细菌还是真菌阳性例数都减少,而对照组均有少量增加,两者例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ASIA评分,前路组与后路组组内术后2年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运动及感觉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完全性瘫痪(A级)、不完全性瘫痪(B级)在术前及术后2年的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后2年神经功能恢复无差异,但后路全椎板切除更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和肺部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手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 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资料,按手 术距离受伤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伤后72 h 内手术者为A 组;≥ 72 h 者为B 组。A 组40 例,年龄21 ~ 62 岁, T11 3 例,T12 10 例,L1 15 例,L2 12 例。B 组39 例,年龄20 ~ 69 岁,T11 2 例,T12 9 例,L1 16 例,L2 12 例。比 较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矫形效果。结果 随访24 ~ 47 个月,平均(31.3±9.8)个月。两组均无术后 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A 组40 例中15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37.5%),B 组39 例中 33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84.6%)(P <0.05)。术前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术后两组间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 A 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高于B 组(P <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椎体高度的恢复、矫形效果高于B 组。 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72 h 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和矫形效果,72 h 内手术利于进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椎管内减压。  相似文献   

17.
刘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644-645
目的观察乳晕缘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对A组患者采用放射状切口切除术,对B组患者采用乳晕缘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和乳房美观程度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B组VSS评分低于A组,乳房美观程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总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晕缘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手术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放式ACDF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ACDF组(A组,42例)和传统开放式ACDF组(B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12个月JOA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疗效,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但显微镜下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岁。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2组,经前方椎管减压组(A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1]:C级19例,D级12例;经后方椎管减压(B组),ASIA分级:C级16例,D级15例。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2.0~3.5年,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椎管减压、复位满意,无脊髓损伤加重;内固定器无松动、脱落、断裂。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5,t=13.748,P<0.05)。A组术前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 >0.05);A组术后椎管容积、末次随访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1.934,P<0.05)。A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t=1.460,t=1.436,P >0.05)。A组术后2年神经损伤好转率为87.10%(27/31),与B组(77.45%、2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800)。A组术后疼痛、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1,t=11.808,t=5.848,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后路减压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前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末次随访前路手术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减少Cobb角丢失和促进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