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晖  姜丽 《山西建筑》2007,33(26):77-78
以湖南常德市的武陵阁广场为例,基于对湖南常德市的城市历史文脉——“武陵文化”的研究,分析武陵阁广场的建设现状,并提出城市广场设计应注重发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根源,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武陵文化”和城市特色,使市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共生与对话——历史环境下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嵘  毕景龙 《华中建筑》2008,26(3):72-75
该文通过对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分析,阐明了广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继而通过论述在城市广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法,指出处于历史环境中的城市广场建设应当继承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西安钟鼓楼广场的地理位置、广场空间塑造、环境设计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历史环境下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当做到“尊重历史情景,新旧交融共存”.  相似文献   

3.
在认真分析广场基地周边山水与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通过对之抽象升华,提炼设计元素,努力营造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4.
许多有魅力的城市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其中“点”状的广场空间及“线”形的街道空间是最为直观的城市空间表现形态,也是城市空间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构成因素。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公共活动的功能性空间,还对应一种生活方式,内含一种文化形态。城市广场的设计既要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又应反映公众的心理意象,使公众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腾飞,我国的许多城市掀起了广场设计的热潮,人们对交往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这诸多的广场设计中能充分反映城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精品并不多见.反映在规划、建筑上,文脉代表的就是建筑所处的文化背景,同所有艺术一样,要让人们接受它,就要先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创造,然后再加以具体的提炼、抽象,使其具有艺术价值.在惠安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城市文脉,以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设计之先,在方案设计中既重视传统又不为其所囿,以人为本,从而对传统、环境、人的需求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黄勇  黄纳  白晓伟 《建筑师》2020,(3):113-117
城市文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广场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文化语境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问题, 通过解析文化景观的概念和三种分类的界定,进而提出三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文化记忆、文化进化和文 化关联,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客观阐述。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型,对具体要素、概念要素和联想要素进行有效 的提取和转译是塑造城市广场景观的前提,运用抽象化、形象化和符号化的设计方法是关键环节。上述三种设计 策略将有助于应对城市进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孟瑾  陈良 《华中建筑》2011,29(9):129-130
天津城市广场经历了从危改广场、世纪广场到文化广场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天津城市广场现状问题进行剖析,从广场的整体形态、生态建设、传统文化、津城水色、历史街区、区域尺度及市民活动等方面研究探讨天津城市广场的发展对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打造富有津城特色的城市广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广场文化的起源及变迁的论述.说明了地方文化特色在广场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对广场地方文化特色设计方法的探讨及作者在成都市郫县行政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的实践经验,阐释了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广场设计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设计的趋势与问题--以武汉市洪山广场设计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庆 《华中建筑》2006,24(6):78-82
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已走过很长的历史,到现在不仅要满足人们一般性功能要求,还要满足一种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该文针对现阶段城市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综合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脉络及趋势的基础上,并结合武汉市的洪山广场来说明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阎日松 《山西建筑》2007,33(2):46-47
分析了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广场热”的现象以及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设计要求,介绍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广场设计的地域特色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抓住城市广场设计地域特色不鲜明这一问题.提出设计要在认真分析场地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挖掘地域特色的"深度",通过对之抽象升华,提炼设计元素,努力营造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中西方城市广场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上的差异,进而进行其城市广场的历史变迁对比。基于这些对比,文章探讨了中西方对“城市记忆”的理解差异,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应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态度和做法上的差异,以期探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溯广场的历史发展,以及对城市广场主要类型、设计原则等的分析,结合鄞州中心城区核心区文化广场设计,提出了创造城市广场设计特色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建设艺术类型,它既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城市广场自古存在,中外皆有,它承袭着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又使它成为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 1."广场风"及其恶果 大约从十几年前起,国内开始刮起"广场风",方向是从北到南,几乎波及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近几年来,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滥建问题、尺度问题和风格问题.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雷同的误区.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广场八股"现象,甚至作了一首打油诗来概括当今的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风格雷同只是广场呈现出的表面现象,它所暴露的根本问题在于,目前不少广场已经背离了广场在城市中应具有的使用功能和文化艺术的特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盲目建造已经造就了城市建设性的破坏和浪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性是城市广场设计的灵魂,如何在现代广场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设计时要着重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强调它的可知性、公共性、节庆性,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16.
城市意象的升华——徐州行政中心广场绿化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行政中心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诠释着城市的意象.本文从探讨城市广场功能、精神及内容入手,以徐州行政中心广场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其设计理念、景观布局及节点等的介绍,提炼出行政中心广场设计的元素及手法,从而使之提升城市的意象,成为烙在人们心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含义,指出它本来是人性与公民性的体现,是人与人的交流场所,是每个人参与社会获得认同并以之为归属的场所,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景观.然而,城市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早在欧洲巴洛克时代就已丧失,而在当今中国“城市化教运动“中更是如此,一元化的社会意识使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只能在一些乡土景观中尚有遗存.文章因此呼吁,随着中国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时代,城市设计,特别是广场设计应首先召回其人性与公民性,用进步的物质环境,积极推动社会意识的进步.文章用经历三年实施完成的四川都江堰广场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空间的设计,可参与交流和聚会场所的设计、人性化的设计、亲水性设计、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来实现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戴志中 《四川建筑》1998,18(2):15-19,25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起居室”是显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最近,我国的许多城市欣起了兴建城市广场和热潮,这是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文章从对传统广场空间的认识,城市,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城市广场的共性几方面对城市广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山地城市广场创造的主要基本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闫芳  韩先亮  郭洁 《山西建筑》2008,34(3):46-47
通过对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施沃兹广场景观设计的分析,浅论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从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给出明确的思路和定位,探讨合乎"宜人所用"和"宜人所感"、合乎现代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邯郸市学步桥广场设计中,以古赵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古桥为中心,将成语典故,民间传说以及重要历史事件深入广场环境,使古赵文化与自然园林有机结合。丰富文化内涵,延伸其意境,在建设具有赵文化特色广场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