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客观情况下,职工基本没有能力与企业平等协商争议问题而成为需要法律特别保护的弱势群体。现实中,一些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忽视了劳动保护,危害职工生命和身体健康。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影响了受害职工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一、赔偿责任性质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生命和身体健康经常因工伤事故或职业性疾病而遭受损害。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保护条款,是通过合同的法律形式,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律规范。它是我国目前进行劳动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法律手段。实践证明,几年来推行劳动合同制确实对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律规范,从而对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应看到,有些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单位,特别是一些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3.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劳动保护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迄今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完整的、统一的、综合性的劳动保护基本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保护工作迫切需要法律加以指导和保证。笔者试提出构想以供立法者参考。我国的劳动保护立法总的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该体现国家对职工安全健康的关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是国家的基本政策。第二,应该协凋好劳动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劳动部门综合管理劳动保护工作;企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本系统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依法实行行政管理,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第三,协凋企业厂长和职工的关系。规定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全面负责,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党和人民政府对劳动法一贯重视。在党的领导下早在1922年开展了劳动立法运动,制定了劳动法大纲,开始了长期的劳动立法斗争,1931牢中央苏区制定了第一部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此后,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政府都制定了劳动法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法律规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制定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女工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关于安全技术和生产卫生的规定;关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与休假制度的规定;关于女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特殊规定;关于劳动保护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等。  相似文献   

6.
黄昆 《中国法律》2014,(5):23-26
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劳动法》,共13章,107条,涵盖了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法制的各个方面。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全面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劳动法》颁布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於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标准的著作权和专有出版权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润贵 《知识产权》2004,14(5):50-51
1991年,被告原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了《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材料汇编》,全书共收录各类国家标准34个.其中,标准占全书的65.2%,包括强制性标准25个,推荐性标准9个;编制说明占全书的34.8%.34个标准中,18个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局)所属中国标准化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所、机械科学研究院、预防医学科学院、有色金属总公司劳卫所、东北工学院等十几个单位共同起草;15个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吉林省、山东省、湖北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1个由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者职业安全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捷 《法学家》2007,(2):9-14
一、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的内涵 职业安全权,是劳动者依法所享有的在劳动的过程中不受职场危险因素侵害的权利.国内学术界类似的称谓有:职业安全卫生权、安全卫生保护权、劳动保护权等.①而国外一些学者则从广义上去界定,称为工作环境权、②劳动保护权.③概念认识上的差异,反映了学者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各国立法的态度.就职业安全的概念界定,从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规定来看,则是指包括"工作的物质要求与进行或监督工作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设备、工作时间、工作组织和工作过程对工人身心能力的适应"的"主要行为领域"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并特别指出:"与工作有关的‘健康'一词,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并非体弱,也包括与工作安全和卫生直接有关的影响健康的身心因素."④  相似文献   

9.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工作,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造就了许许多多女科学家、女将军、女劳模,她们深得我国人民的尊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务院业已颁布并实施了几个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前不久又专门制定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个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女青年就业、女学生分配仍然较男同志困难。部分妇女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当然一部法律、一项法规的颁布、实施,被人们真正认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企业工作,要有一个过程。为了切实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应从法律上做好以下工作: Ⅰ.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为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虽然颁布过几个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但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国外安全生产立法制度的形成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相对完善的国家。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802年的英国。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一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它是从保护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角度出发制定的。随后,1832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成为工厂立法时期的源头。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最早起源于州立法。19世纪中后叶,由于当时美国3年内战(1861-1864年南北战争)的影响,工厂里一片混乱,劳动条件极为恶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低工资劳动基准立法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天恩 《行政与法》2009,(12):113-116
劳动基准是指国家以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关于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方面的最低劳动标准。我国的劳动基准目前还存在着制定依据不合理、部分劳动基准偏高以及劳动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以最低工资为例探讨劳动基准的立法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应然的劳动基准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孟现玉 《华中电力》2024,(2):117-131
老龄化浪潮冲击着我国劳动市场、经济发展,也对社会安全制度的永续性构成威胁。除却推迟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制度及建构养老服务体系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作为回应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要国际策略,将促进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措施嵌入积极老龄化理论,透过健康、参与和安全维度的检视分析,可以为我国未来老年人就业促进法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具体而言,应形塑契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实行老年人特殊劳动保护和建立职务再设计制度;应强化老年人就业激励制度,有条件地适用强制退休、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制度;应完善老年人平等就业法律制度,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并明确就业老年人的劳动者地位。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上海市劳动保护监察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和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劳动保护监察工作,依法行使国家监察职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从妇女平等的就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等八个方面对保护妇女的劳动权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我国现行妇女劳动保护制度仍有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妇女劳动保护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的法律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深入贯彻实施,要求修改法律以降低劳动保护程度,甚至认为法律扭曲劳动力市场的观点不断出现.从劳动力市场应达到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目标人手,立足于我国和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的研究视角,客观分析评价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我国劳动法立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我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所作的规定。它是我国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认真贯彻了劳动保护法制原则,执行了劳动保护法规,劳动保护工作恢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涉外劳动法律规范的弊端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海玲 《法学》2012,(4):95-106
我国涉外劳动法律规范的主要弊端是将国内劳动法类推适用于涉外劳动法,导致彼此间在价值取向、调整范围、调控方法等方面产生冲突与碰撞,且在国家立法层面上缺乏国内劳动法与涉外劳动法有机衔接的效用机制。此外,现行涉外劳动制度无法满足涉外劳动中出现的由传统用工形式向灵活用工形式的发展趋向。我国涉外劳动法律规范的优化与创新路径应由国内劳动关系与涉外劳动关系分别立法与调整的双轨制,向构建以国民待遇为基准的劳动法一体化规范的单轨制过渡。强化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国际公约三个层面上的融合度与适用性,藉此提升对涉外劳动这一特殊劳动关系类型的法律调整效用。构建基于劳动法框架下多元化灵活用工的管理模式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女性地位的提高,体现着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程度,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是提高妇女法律地位的有效手段。而当前,一些乡镇企业在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女职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她们在工作中忍气吞声,不知所措的情况屡见不鲜。为此,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诉范围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它是企业行政或雇主与工人之间为实现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劳动合同争议;不服企业作出的辞退、开除、除名等处分决定而发生的争议;有关调动、工时、生活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保护以及工伤  相似文献   

20.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之“法律规范说”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2007年6月通过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令人难以判断其对如何认定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所持的基本立场。我国劳动法学界倾向于将劳动规章制度归结为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行为规范,从而契合了"法律规范说"的见解,但是,"法律规范说"存在着逻辑矛盾,不符合我国劳动法制发展和劳动用工实践的现状,而从"契约说"的视角认识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应当是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