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段国龙 《山东医药》2009,49(31):85-86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67例UC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GMP-140水平和MPV,分析两者与UC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观察组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UC病情为重度、中度患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重度者明显高于中度者(P〈0.05);重度、中度患者MPV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者明显低于中度者(P〈0.05)。结论 GMP-140和MPV可反映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任保从 《山东医药》2010,50(26):57-57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UC患者60例(UC组),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结果 UC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中度高于轻度(P均〈0.05)。结论 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检测血清IL-6、IL-8、TNF-α有助于UC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COPD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衍茹  马衍刚 《山东医药》2011,51(27):76-77
目的探讨血清II,-6、IL-8及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及缓解期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IL-6、IL-8和TNF-α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变化可用于判断COPD病期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维生素(Vit) D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UC患者121例(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VitD分布情况,比较两组血清VitD、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对比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老年UC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老年UC患者血清VitD水平与IL-6、IL-10、IL-17、TNF-α水平及UC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VitD水平正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VitD不足和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血清VitD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6、IL-17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老年UC活动期患者血清VitD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而血清IL-6、IL-17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 05);不同程度活动期老年UC患者血清VitD、IL-6、IL-10、IL-17及TNF-α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病情的加重,老年UC活动期患者血清VitD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中IL-6、IL-17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 05)。老年UC患者血清VitD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P<0. 05),而与IL-6、IL-17、TNF-α和Mayo评分呈负相关(P<0. 05)。结论老年UC患者血清VitD水平异常降低,且不同类型及不同严重程度的老年UC患者血清中VitD水平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长武 《山东医药》2011,51(3):60-61
目的 观察TNF-α、IL-6及IL-8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AP患者(AP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7d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及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P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SAP)者显著高于轻症(MAP)者(P均〈0.05);治疗7d后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其中SAP患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NF-α、IL-6及IL-8均与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AP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0例UC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健康体检者、活动期与缓解期UC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比较健康体检者、活动期与缓解期UC患者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活动期UC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UC缓解期与健康者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UC活动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与UC缓解期(P0.05),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中度UC患者次之,轻度UC患者最低。结论血清CRP、PCT、TNF-α、IL-6、IL-8等炎性介质在UC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UC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7.
厉洁  曲海霞  卫红军  王青 《胃肠病学》2011,16(3):164-166
研究显示促炎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UC患者炎症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IL.2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UC患者(轻、中、重度活动期分别为9例、10例和13例.缓解期10例)于内镜下取结直肠炎症黏膜活检标本.另取18名健康志愿者的结肠黏膜作为正常对照。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黏膜细胞因子IL-6、IL-23表达。结果:轻、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IL-6、IL-23表达量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仅IL-23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IL-6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IL-6和IL-23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黏膜表达水平可反映UC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武国霞 《山东医药》2011,51(43):89-90
目的探讨血清白三烯B4(LTB4)、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LTB4、IL-6、IL-8与TNF-α水平。结果HSP组血清LTB4、IL-6、IL-8与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早期(P均〈0.05);HSP组并肾损害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肾损害者(P〈0.05)。结论LTB4、IL-6、IL-8、TNF-α水平升高及其相互作用所致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且TNF-α可能参与了继发性。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刘爽  吴志宇  屈顺喜 《山东医药》2010,50(46):79-8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胃癌组)、2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并与25例健康者(正常组)作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且TNF—α、IL-6、IL-8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肿瘤根治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组近似(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6及TNF-α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ITP患儿(IT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恢复期测定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ITP组治疗前及恢复期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15)。结论IL-6和TNF-α作为炎性因子可能协同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为ITP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COPD及其吸烟患者IL-8、TNF-α、hsCRP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吸烟组(n=47)和非吸烟组(n=33),50例健康查体非吸烟者为对照组;检测COPD患者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查体者血IL-8、TNF-α及hsCRP水平。结果IL-8、TNF—-α、hsCRP水平在加重期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吸烟组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缓解期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IL-8、TNF—α水平仍升高,且吸烟组仍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hsCRP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8、TNF-α、hsCRP均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反映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敏感指标;吸烟在促进IL-8、TNF—α、hsCRP的产生、加快COPD气道炎症的进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汪洁 《山东医药》2006,46(20):54-55
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各28例,两组均予溶栓剂、抗凝剂、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即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肠道准备对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57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病例(UC组),在内镜检查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患者血清中TNF—α或IL-6水平。40例健康老人作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准备前UC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肠道准备前UC组比较,肠道准备后UC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肠道准备可下调UC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蛋白水平。结论肠道准备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促炎症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13、IgE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山东医药》2007,47(20):57-58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急性发作期31例,缓解期29例)和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3、TNF-α、IgE水平。结果观察组TNF-α、IL-13、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发作期IL-13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与缓解期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TNF-α、IL-13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IL-13促进IgE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聪 《山东医药》2011,51(3):58-59
目的探讨TNF-α、IL-6、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60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及25例无吸烟史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COPD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吸烟指数增大而升高(P均〈0.05)。结论 TNF-α、IL-6、IL-8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吸烟可加快其气道炎症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探讨U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和脾虚湿盛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和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符合诊断标准的UC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按Mayo UCAI标准分为活动期和缓减期,再将活动期的患者分为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UC活动期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缓解期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缓解期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活动期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活动期中、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中TNF-α水平比较,重度组UC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而中度组患者又高于轻度组患者,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盛证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血清中TNF-α含量增高与UC严重程度相平行,说明TNF-α对于判断UC患者组织炎症损伤的程度,观察病情发展及变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U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辨证分型有关,测量血清中TNF-α水平,可以协助中医辨证分型,从而为临床上UC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本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UC患者(活动期38例、缓解期13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HIF-1α、iNOS表达。结果UC患者活动期HIF-1α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3.29±15.26 vs 193.28±16.65,P〈0.01),缓解期HIF-1α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185.45±12.08 vs 193.28±16.65,P〉0.05),HIF-1α的表达与Walmsley评分标准呈正相关;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1.32±14.62 vs 196.67±17.43,P〈0.01),缓解期的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189.93±15.20 vs 196.67±17.43,P〉0.05),iNOS的表达与Walmsley评分标准也呈正相关;HIF-1α和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HIF-1α和iNOS均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H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能是iNOS基因表达中的一个重要调节者。  相似文献   

18.
李平  刘英  谢彩霞  王兆兰 《山东医药》2008,48(35):64-65
将同期收治的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SLE活动指数(SLEDAI)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TNF—α、IL-6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TNF.仅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耳穴压豆可明显提高SLE疗效,可能机理为调节血清IL-2、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背景:部分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物与基因启动子、信号序列、基因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有关。目的:测定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从而探讨TNF-α、IL-6与UC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UC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IL-6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UC患者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UC病变位于全结肠者的TNF-α-308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NF-α和IL-6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TNF-α-308GG基因型可能与UC病变范围有关;健康人中TNF-α、IL-6基因型是其血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UC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立娟  刘忠  刘爱东 《山东医药》2010,50(51):105-106
目的探讨IL-1β、IL-8和TNF-α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和30例正常体检成人(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8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1β、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均〈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8和TNF-α三者间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IL-1β、IL-8和TNF-α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三者血清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