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东  孙玉宝  张玉中 《区域供热》2015,(2):79-81,8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出现现有热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热网负荷需求的现状。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进行热电厂循环水系统改造,可以回收冷却塔废热以增加电厂供热量,既解决了热源容量不够的问题又大量节省了供热一次能源消耗。本文通过热电厂吸收式热泵应用实例,分析了热泵机组的选型计算、运行调节及节能经济效益等问题,对目前热电厂应用吸收式热泵进行余热回收改造工程由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热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供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张磊 《煤气与热力》2014,34(12):8-10
介绍热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常规余热利用供热技术。对吸收式热泵机组与吸收式换热机组(吸收式换热机组将热水型吸收式热泵与板式换热器相结合,替代热力站的传统换热机组)联合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6)
本文介绍了某热电厂采用循环水余热供暖的方法 ,提取机组的循环水作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开发建设热泵项目,提升企业的供热能力及热效率,有效缓解城市供热的紧张局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锅炉是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形式,其供热能力约占全国总供热能力的58%。鉴于供热行业煤改气工程的快速推进,燃气锅炉供热能力较高,且排烟温度偏高,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就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的排烟余热回收率低、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方法,提出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方案,并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将该系统与目前存在的2种燃气锅炉供热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20℃;提高一次热网输送能力约47%;与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相比,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用能方式较合理、节能效益显著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征,是高效、经济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余热的主要供热技术方案,适用于供热半径大或既有一次热网输热能力不足的供热工程。  相似文献   

5.
输送能力不足是目前困扰城市集中供热的严重问题之一。"Co-Ah"技术可利用吸收式热泵机组拉大一次网供回水温差,有效提升常规热网的输送能力,但对于长距离输送热网仍显不足,电动压缩式热泵可作为有效的补充。结合北方某热力站需求,对配合吸收式热泵机组和换热器的电动压缩式热泵进行分析,确定了三级串联涡旋式压缩热泵方案及其变工况需求,并计算了合适的级间温度和排量需求。实验结果证明该电动压缩式热泵在最大热负荷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性能,实际制热COP达到5.93,部分热负荷工况下性能更高,出水温度可以满足调节要求,证明采用电动压缩式热泵进一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系统,即在热力站处用吸收式换热机组替代常规的水-水换热器,利用一、二次网之间的大传热温差驱动热泵提取浅层地热能供热。以该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式换热机组的COP为1.25,在集中热源不扩容、能耗不变的情况下,该系统可提高热网供热能力25%,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热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与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相比,该系统的增量投资可在4.3年左右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现有城镇集中供热管网输送能力有限与供热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出了一种电动热泵与蓄热装置联用的换热站系统,该系统可以将一次网回水温度降低到20℃,相同流量下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20℃/20℃相比常规集中供热系统供回水温度120℃/60℃时输送能力提升66.7%。而且,该热力站中电动热泵仅在夜间谷电期间运行,相比纯电动热泵方式运行费用显著降低;较低的一次网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集中供热热源中锅炉烟气余热或者热电联产乏汽余热等低品位热量,从而显著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不少城市实施了燃煤小锅炉拆除工作,产生的供热缺口亟需寻找合适的替代热源。丰富的工业余热资源是燃煤小锅炉拆除后城镇供热首选的替代热源之一。本文介绍了某钢铁厂低品位余热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案例,它集成了低真空供热技术、吸收式热泵技术、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等多种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回收了钢铁厂内耗散的余热资源。该案例成功实施后可新增供热能力189MW。项目在2016-2017年采暖季,为热网输送热量132.19万GJ,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和烧结环冷机烟气余热共计77.43万GJ,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计算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小,对北方地区常见的五种天然气供热方式(燃气壁挂炉、区域燃气锅炉、直燃型燃气吸收式热泵、分布式能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比较分析,为不同用户因地制宜地选择高效热源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综合利用效率虽高,但现阶段不适宜作集中热源发展;其次是增加吸收式热泵的燃气锅炉和分布式能源,具备节能潜力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可长期作为城市集中大热源的补充或独立承担热负荷需求;燃气壁挂炉供热能效相对较低,但因分户采暖,在热网敷设不到的地域以及新型农村社区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输送能力不足,导致管道投资大,供热距离受到限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发电厂热泵供热系统方案,减少了供热管道成本和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应用Cycle-Tempo软件模拟了该系统的热力性能,并与传统分布式电压缩热泵系统和集中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系统总效率为37.037%,比传统分布式电压缩热泵系统和集中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效率分别提高了11.62%和14.84%;在1~20km的供热距离内,改进方案的供热总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燃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进行了探讨,热泵以相邻热力站一级管网部分回水作为低温热源。介绍了供热系统的设计、系统流程、运行状况,分析了该供热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有机结合了热电联产、多热源联网等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的供热方式,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可靠、舒适的供热服务保障。随着城市发展,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供热管网日益复杂,热源供热形式多样,在热网实际调度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更多运行模式和其他新问题。由于热源多、管网布局复杂,在实际供热调度运行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的作用,更好地通过热网调控实现降低热网能耗,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过程中,关键是解决在不同室外气候条件下如何将热源的热量通过错综复杂的管网快捷、准确地输送到每个用户。由于影响"热量输送"的因素众多,本文将浅析热网调度运行中的一些热量分配、能耗调控等调度管理方式,同时阐述目前大型城市热网调度运行管理中需要强化的热网调控问题(例如供热延时性)。使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利用好现有的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积累,更加精细化地实现热网调度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提出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集成新工艺。该工艺在热力站处利用吸收式换热机组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在热源处通过两级加热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20℃左右,大幅提高了热源的供热能力和系统的供热效率,解决了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与常规参考供热系统相比,该系统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全年回收烟气热量能够提高供热总量32.2%以上,供热面积可达1 655万m~2。对该工艺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全年运行工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日前,《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获批,明确了以下十项重点任务。一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科学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二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实施"节能暖房"工程,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改造作为重点。三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广"吸收式热泵"和"吸收式换热"技术,提高集中供热管网的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3)
针对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的性能对供热二次网回水温度较为敏感,提出采用压缩机增压的方式来提高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压力,进而提高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的高温性能。以LiBr-H_2O为工质对,模拟分析增压吸收对土壤源吸收式热泵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压吸收可以有效降低吸收式热泵稀溶液的浓度,进而可以提高二次网回水温度,降低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温度。同时,随着增压比的升高,土壤源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大热网供热系统为例,根据热泵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指出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对燃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供热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将既有一级管网部分回水作为热泵主要热源,将燃气作为热泵辅助热源,对新建居住建筑供热。介绍了供热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电厂拟将纯凝式发电机组改造成热电机组工程,提出3种热源方案:方案1:配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用于带动汽动给水泵的小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余热)与汽-水换热器;方案2:配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热电机组汽轮机乏汽余热)与汽-水换热器;方案3:配置汽-水换热器,单纯利用热电机组汽轮机抽汽加热热网回水。对3种热源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比较,方案1的技术经济性突出。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气源热泵用于冬季供热时存在的不足及太阳能热泵应用特点,提出可同时利用空气和太阳能两种低位热源的复合热源热泵模式:制热工况时,该热泵机组有两个并联的蒸发器;制冷工况时,机组有两个并联的冷凝器.建立了复合源热泵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对复合热源热泵机组样机进行了测试,模型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风冷热泵机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能量利用效率分析方法的不足,在对热电循环中热量和电量的一次能源消耗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热量和电量的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折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空气源热泵、集中供热、深井水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等常用空调热源方式的一次能源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给定情况下,热网供热一次能源效率高于热泵。建议大规模集中供热应优先采用热电联供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