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四辊破碎机辊皮使用寿命,对辊皮堆焊修复工艺进行了改进,对车削装置的传动系统链轮进行了改造,车削装置由人工手动车削改为自动车削。改进后,辊子的更换周期由1.5个月延长到5个月,每年减少设备成本1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方坯连铸机拉矫辊辊套焊缝处开焊漏水,造成铸坯扭曲变形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拉矫辊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了焊缝开焊原因,结果确定采用芯轴加周边钻孔的拉矫辊结构,现场实际应用后,拉矫辊平均寿命由2个月提高到6个月,辊套漏水的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3.
拉矫机驱动辊损坏主要是驱动辊身在变径处断裂,其次是中间剖分轴承损坏,针对原设计存在的问题,新设计的驱动辊结构为芯轴和内、外轴承座通水冷却,把中间剖分轴承改为整体轴承,同时保留了原设计在安装、拆卸和辊子外冷的优点,使驱动辊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莱钢针对8m2竖炉齿辊卸料装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对齿辊结构及材质等进行优化改进。动辊齿辊采用3段焊接结构形式,辊身由45#钢热轧厚壁无缝管加工,表面堆焊,并加强密封;静辊也采用厚钢板冲压焊接表面堆焊的方式。改进后卸料装置使用寿命由6个月提高到24个月以上,检修周期由2个月延长到6个月,年降低备件费用180万元。  相似文献   

5.
李钟铭 《江苏冶金》2001,29(5):42-43,52
通过对失效工作辊材料的理化检测,高、低倍分析、断口形貌的观察分析,确定了引起工作辊失效的原因是拉矫机在工作中受到折叠钢板造成卡钢,瞬间冲击截荷过大导致断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拉矫机工作辊服役周期短的问题,在研究拉矫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工作辊啮合量的合理使用范围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工作辊异常磨损现象,通过表面纳米涂层处理,延长了工作辊的使用寿命;针对工作辊轴头烧损现象,通过分析工作辊端部的受力变化,结合分析量化了拉矫机支撑辊和工作辊之间的间隙,最终解决了轴头的烧损难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60kg/m重轨的轧制质量要求,将其轧制孔型系统由原采用5个轧形孔型系统改为6个轨形孔型系统,提高了60kg/m重轨的轧制质量,减少了断辊。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在使用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时,根据经验对新球墨铸铁轧辊在使用前要经过3~6个月的自然时效,达到时效硬化和消除内应力的目的,这样势必造成轧辊的储备量增加,浪费资金。加之在使用它轧制槽钢和角钢时,仍存在不耐磨和断辊的问题。本采用“中温部分奥氏体化正火 一次回火”工艺,对未经时效的轧辊进行热处理,解决了储存、不耐磨和断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飞 《河北冶金》2012,(11):54-56
舞钢第二轧钢厂2009年频繁发生精轧机窜辊缸柱塞断裂事故,对正常生产造成很大的困扰,造成备件消耗量大、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分析了窜辊缸柱塞断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窜辊缸柱塞断裂的问题,使窜辊缸的使用周期由1.5个月延长至6个月,为快节奏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顾俐敏 《江苏冶金》1997,25(5):56-57
1 轧辊的组成 轧辊由辊身、辊颈和轴头三部分组成。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递给机架。辊颈直径d和长度1和轧辊轴承型式及工作载荷有关。由于受轧辊轴承经向尺寸的限制,辊颈直径比辊身直径要小得多。例如使用滚动轴承的我厂薄板  相似文献   

11.
利用R2轧机现有的技术性能,对设备作局部改造,将目前采用的套筒换辊改为三辊换辊,有效地缩短了换辊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武钢冷轧薄板厂1250可逆式HC轧机工作辊出现的3次辊颈断裂事故进行使用情况和断口分析,以及理化检验,证实机加工质量不符合图纸规定要求是造成辊颈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烧结机单辊破碎机异板,由普通铸钢改为复合铸造,提高了箅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张建雷  陈卫  陆佳栋  岳重祥 《钢铁》2022,57(8):123-131
 UCM轧机采用传统倒角工作辊生产硅钢时,易出现带钢边部拉紧断带问题,影响生产节奏。为解决该问题,自主设计EDC防断带工作辊辊形,通过反圆弧设计减小边部倒角变化率,均匀化带钢边部应力,保证轧机边降控制水平不降低前提下提高生产稳定性。EDC工作辊辊形曲线呈两侧对称分布,单侧包括中间平辊段、防断带控制段和跑偏控制段。由于UCM轧机不具备工作辊窜辊功能,根据产品宽度分布规律划分多个宽度区间,设计多套辊形适应不同宽度区间的轧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带钢轧制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传统倒角工作辊与EDC工作辊辊形的带钢边部应力情况及边降控制效果,结果表明,EDC工作辊辊形对应带钢边部应力明显减小。在相同弯辊力条件下,EDC工作辊辊形对边降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在不施加弯辊力情况下,传统倒角工作辊对应带钢边降量为15 μm,EDC工作辊辊形对应带钢边降量为8 μm,边降控制效果优于传统倒角工作辊。辊形参数编写到Python软件实现曲线参数高效自动化求解,能够根据现场辊形使用情况及产品边降需求调整辊形参数大小,具有一定灵活性。将EDC工作辊辊形曲线应用于某1 420UCM酸连轧机组调试,现场板形正常,生产稳定,同板差不超过7 μm达标率由单圆弧辊形32%提升至56%,增幅达到75%,效果提升显著。同时,机组断带率由0.1%控制到0.02%以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铸机拉矫辊的破坏原因,提出一种预应力结构拉矫辊的设计方法,其原理是由机械应力抵消一部分工作时的热应力,从而降低了辊子工作中的应力幅值及平均应力,提高了辊子的热疲劳强度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对原穿孔轧辊改为两个入口锥角,分析比较原辊和优化辊在穿孔时管坯在顶尖前受轴向力的大小,提出优化辊有刖于减少穿孔前卡和后卡,提高热轧成材率。  相似文献   

17.
辊底式炉无水冷炉辊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江西冶金》1999,19(2):36-39
从工程设计的实用角度出发,分析了辊底式无水冷炉炉内辊的受力状况及失效形式,论证了辊材的选择及辊颈的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李世辉 《江苏冶金》2005,33(5):20-22
以宝钢1 420冷轧中间辊改作1~3机架工作辊为研究课题,结合轧辊现场使用工况,攻克了MC5材质轧辊重淬热处理和辊颈变形等技术难关,成功研究制出四对满足要求的轧辊.二年跟踪应用的结果证明其使用效果与新辊相当.  相似文献   

19.
邹勇 《柳钢科技》2004,(2):33-35
分析了棒线厂一棒生产线近两年来发生的断辊情况及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断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可分式拉坯辊装置在水平连铸拉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整体式拉坯辊装置的研制和使用情况,使用水平连铸机整体式拉坯辊装置具有结构轻便简单,安装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能有效提高铸坯质量,降低成本及明显提高水平连铸机生产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