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差异.方法:将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3个月,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监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测定6min步行距离,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分.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与满意率分别为94.29%比77.14%,97.14%比5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17和5.609,均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分别为542±87 m比475±76m,53.6±8.7%比45.3土7.1%,50.1±3.8 mm比54.3±4.1 mm,60.2±1.8分比92.6±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改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及治疗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衰病患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收的11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55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安排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55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安排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变化,同时比较组间护理依从性差异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护理前,试验组心功能指标中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及总分对比于参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标中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及总分、护理依从率、护理满意率对比于参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衰病患临床护理干预中,对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6 min试验结果(550.12±50.88)m、左室舒张末径(49.34±2.99)mm以及左室射血分数(54.79±5.06)%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76.11±15.88)分、心理健康(80.09±12.99)分以及生活能力(68.26±15.0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增强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远,且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MHL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运动康复干预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运动康复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较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持续心理护理对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心理组(n=3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心理组患者实施持续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心理组患者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持续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岳敏 《中国校医》2021,35(4):289-29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自我护理能力、6 min步行试验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自我护理能力、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43.61±5.98)%,高于对照组的(39.87±5.7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54±6.3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9.87±5.84)mm,低于对照组[(55.67±6.47)mm、(44.69±6.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159.32±5.7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6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512.18±64.29)m,高于对照组的(437.36±59.7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CRT组行CRT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CRT组LVEF升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NYHA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治疗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训练对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与血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进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照组仅以药物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血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试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BNP水平,心功能NYHA分级、心室重构指标及收缩功能(LVEDD、LVESD、LV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值<0.01或P值<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BNP减低(P值<0.01);治疗组在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运动距离、LVEF及LVESD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1,P值<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配合6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的进展,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且6min步行试验与血脑钠肽水平呈负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善.方法选非缺血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按慢性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测定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min步行距离,观察再住院例数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CRP明显降低、LVEF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清CRP水平,干预左室重塑,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上述作用与其抗炎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康伟  何丽芸  牛琴  李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9,(22):4212-4215
目的 探讨目视管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指导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房(2017年3月 - 2018 年3月)行PCI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指导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指导组采用目视管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指导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6个月的生活方式依从性及出院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水平 ;分析2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 min 步行距离( 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 ,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YHA) 。结果 出院6个月指导组中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6个月 LVEF、6MWD 、NYHA均优于干预前(P<0.05),其中指导组出院6个月的各项心功能指标LVEF、6MWD 、NYHA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视管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持续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纽约心功能分级降低两级时间、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水平、室壁运动积分、左室舒张收缩末期最大内径;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的血清学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纽约心功能分级降低两级时间、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水平、室壁运动积分、左室舒张收缩末期最大内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生存质量评分、血清学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学指标和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稳定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比索洛尔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比索洛尔1.25~5.00mg/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比索洛尔治疗组2个月后气促症状明显改善、心率明显下降(p<0.05);4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明显进一步改善(p<0.01);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安慰剂对照组治疗4月心率才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治疗6月明显改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随访有缩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比索洛尔治疗组因心衰再次入院、心血管死亡率、总死亡率复合终点明显减少(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稳定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改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50名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均在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益生菌组加用益生菌4个月,安慰剂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4个月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和基线值相比,试验终点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增加,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增加值显著提高。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口服益生菌可以明显改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结合康复护理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SDS、 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理结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衰患者,别嘌呤醇治疗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心功能II~III级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别嘌呤醇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300mg/d,治疗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别嘌呤醇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别嘌呤醇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别嘌呤醇能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心理状态(SAS、SDS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自护能力(ESCA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主导的预防性心理干预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外伤伴颅底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人员主导的预防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放疗依从率、生存质量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依从率、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应用医护人员主导的预防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放疗依从率、生存质量以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产前3天及分娩前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产前3 d时、分娩前SDS、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分娩前SDS、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产前3 d时、分娩前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分娩前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对妊娠和分娩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