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在中医文献中称为“瘾疹”、“瘤”等。本病多由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所致,另与体内蕴热、气血虚弱有关。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若按常法治疗(如祛风、活血、凉血、益气养血等),往往效果不佳,改用调理脾胃法则疗效显著。由于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而导致本病的机理,主要有两点:一、脾合肌肉,运化水湿,泌别水谷之清浊。如脾的功能受损则水湿内停,湿浊之邪泛溢肌肤,故生瘾疹。二、肺主皮毛,职司卫外,而脾土为肺金之母,有滋养、扶持肺脏的功能。脾胃虚弱则母病及子,导致肺气亦虚,卫外不固,故稍遇风邪,即发瘾疹。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风疹范畴,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症见身起风疹团伴瘙瘁及反复发作。属脾肺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内不宣泄,外不透达,聚于肌肤而成本病。治宜益脾肺之气,固卫表,祛风邪,标本兼治。运用加味玉屏风汤治疗本病62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蛋白尿病因病机以正虚与邪实有关,正虚系脾虚和肾虚,邪实乃风邪、水湿、热毒、瘀血,或因风邪外袭,肺失通调,精微不布,下走膀胱;或因外感水湿,脾阳被困,脾失转输;或因热毒内侵,损伤肺脾,脾运失健;或因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致精气下泄。清热化湿、活血祛瘀、祛风清热治标,益肾健脾扶正治本,根据病情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也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目前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疗效较好。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虽有表卫不固,血虚气弱,血热血瘀,脾虚生湿等,但均不能排除风邪,故在益气固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健脾除湿等法治其本时,也离不开祛风散邪。兹将祛风法辨治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儿顽固性咳嗽临床多见,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健脾化痰法为主治疗本病,能取得理想效果。因脾为生痰之源,健脾能堵绝生痰源头;肺为贮痰之器,化痰则清利贮痰处所。脾健肺清,痰除咳止,病能自愈。从小儿顽固性咳嗽的病机看,脾肺气虚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痰鸣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咳嗽病变在肺,但发病与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小儿肺常不足,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肺主皮毛,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之水谷精气充养,若久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而酿湿成痰,…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病因病机与固本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儿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疾患,出于其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素有顽疾之称,故历来为儿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拟从其发病机理谈谈中医固本治疗之管见。 1 小儿哮喘的发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痰湿内蕴”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而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是密切相关,如肺虚则治节无权,津液失布,可聚而为痰;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聚,痰浊内生,肾虚则气不化水,水湿蕴积成  相似文献   

7.
慢性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医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李培老中医认为脾虚是久泄之根源,脾主运化,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导致湿浊内生,反之湿浊困阻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泄泻缠绵难愈;加之情志波动影响肝气郁滞而致泄泻反复发作,因此治疗上应当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法,另视兼证化裁。临床上吾师用"久泄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儿童,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到性成熟期后方能逐渐康复.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一是由于患儿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二是由于气候转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引起.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虚则卫外不固,痰浊内蕴,肃降无权;脾运化水湿,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升降;肾主纳气,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  相似文献   

9.
面瘫的中医分期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发病迅速,其病机多为风邪客络、气血瘀滞,初起多为风邪客络,治宜祛风解毒;中期气血瘀滞,法当活血通络;痛久虚中挟实,重在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其发作时伴有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以此起彼伏为特点,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患者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得以入侵,邪郁腠理,营卫失和或胃肠郁热,复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通达,郁于腠理而发病。目前,中医治疗本病,或以辨证治疗为主,或运用古方为主加减治疗,或以验方、自拟方加减治疗,或用中药外熏,或用针灸治疗,治疗时多从祛风、除湿、养血、活血、固护卫表等方面着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痹证为患,每多顽固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虽属对症,但疗效常乏满意.笔者在近年的实践中观察到,恰当的使用补益诸法,确可提高疗效,兹将治痹用补的心得介绍如下,祈同道斧正.辨识证侯治痹用补,首先应辨别不同的虚损证侯类型.笔者体会,常见的有脾肺气虚,气血不足和肝肾阴阳亏损.(一)脾肺气虚:脾虚则化源亏乏,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或水湿内停,内湿更易引动外湿深入.肺虚则卫外不固,邪易入侵,证见关节肌肉疼痛,肿胀乏力,困倦,畏寒,自汗出,稍感风寒则病作或加重;或见面色不华,食少腹胀等,舌淡体胖,宜补益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气病”范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本虚而标实。本虚指肺、脾、肾三脏损。肺气不足,宣肃失司,小道不利;脾弱气虚,水湿失运,湿浊内蕴;肾虚不固,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是由水湿泛溢肌肤,周身浮肿,蛋白下泄而肾病,故治疗重在脾肾。临床辨证分为肾虚湿滞,脾肾阳虚,肾阴亏虚三类,且常互为因果。患儿正气本虚,简易感受外邪,使病情反复。表邪未解时,必须宣肺祛风行水消肿,祛邪治标为先,而病久缠绵,或失治累及肾本,  相似文献   

13.
雷倩  沙静涛 《河南中医》2019,39(11):1691-1694
沙静涛教授认为,脾虚湿滞为肛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脾虚乃致病之本,湿热乃致病之标。肛窦炎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之邪滞留魄门,胶着难解,顽固不化,加之脾虚运化失职,与气血搏结而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沙教授强调,治疗疾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缓急,权衡标本而施治,本虚为主,则健脾益气为要辅以祛湿;标实为主,则清热利湿为先,后期辅以扶助正气;虚实并见,则健脾利湿并用,使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同时应遵循外科"消、托、补"的治疗原则,强调内服、外治相结合,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对冷空调病,梁教授认为素体脾阳虚为病之根本,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肺卫失养,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侵袭肌表,直中脏腑,损伤肠腑、脾胃,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梁教授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温运健脾,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尿道综合征是一种慢性泌尿系统疾病,是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抗菌治疗效果欠佳。尿道综合征归属中医学"淋证-劳淋"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用药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湿浊内蕴,病性为本虚标实,而脾胃亏虚为发病关键,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生内湿,而湿邪又碍脾胃之运化,互为因果,相互交错,脾旺湿自去,湿去则脾健,故治疗以健脾胃为核心,兼以化湿,标本兼顾,从脾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肺痹""肺痿""痉咳""咽源性咳嗽"等疾病范畴论治。王书臣教授擅长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认为风邪易侵犯肺卫,损伤肺络,肝风内盛,脾虚湿盛易损伤肺气,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临证治以祛风为主,兼以活血、疏肝、健脾,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相关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蔡英剑  邱明友 《陕西中医》2003,24(3):280-282
湿为六淫之一 ,感人从皮毛而入先犯太阳 ,为阴邪易伤阳气 ,此为外所致 ;其在内多因脾运失司 ,水湿不运 ,或湿困脾胃致水湿内停蕴致其他脏腑病变 ,日久化热形成湿热。其为病经久缠绵难愈。与风、寒、暑形成风湿、寒湿、暑湿等病症 ,与脏腑为病形成湿困脾胃 ,寒湿困脾 ,脾虚湿阻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哮喘缓解期病位在肺、脾、肾 ,治疗上多以扶助正气为主。本文从脾为脏腑之本 ,全身气机升降枢纽的理论出发 ,探讨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的机理。认为脾虚是导致哮喘宿根———痰浊、气滞、血瘀的根本原因 ,脾虚而致气虚 ,卫外失固 ,易感外邪而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慢性荨麻疹是指荨麻疹中病情反复、间断发作者,病程缠绵难愈,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四川省名中医岳仁宋教授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提出"伏风"是本病的发病基础,风邪内伏,外邪引动是其核心病机,主张以祛风止痒、抗敏调和为大法,以抗敏煎为基础方。本文就"伏风"理论在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对本病的治疗思路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拓宽临床诊疗思维。本文基于内生宿邪角度论述心力衰竭的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内生宿邪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和阴阳、气血、津液紊乱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心、肺、脾、肾脏腑亏虚是内生宿邪的前提和基础,阳虚积重难返是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瘀血、痰浊、水湿乃宿邪发病的病理产物,心脉乃宿邪伏匿场所,外邪引动宿邪是急性加重的诱因。心力衰竭治疗上以扶元固本为主,温补心、肺、脾、肾,兼攻逐宿邪,化痰、活血、利水,急性加重时重祛风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