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内药物注射治疗难治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78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及其他相关药物经会阴部注入前列腺内。结果278例中临床治愈86例,好转147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83.8%。结论前列腺内药物注射治疗难治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绍文 《现代保健》2009,(30):49-50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注射的药物选择及热水坐浴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室门诊自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经采用综合疗法(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注药及热水坐浴)治疗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20例(66.7%),好转8例(26.7%),无效2例(6.60%)。结论综合疗法对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变严重的难治性前列腺炎及一般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当用其他方法治疗失败后应考虑本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定位介入穿刺是将药物送入前列隙内病灶的最直接方式,随着直肠超声的不断应用,更多的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患得到帮助。我们对2000年6月到2005年6月期间经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8倒患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定位介入治疗在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骶管注药来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骶管阻滞治疗组(观察组35例)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3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排尿刺激征和前列腺痛消失率、焦虑抑郁症状缓解率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尿流率.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排尿刺激征和前列腺痛消失率及焦虑抑郁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尿流率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 骶管注药相较于传统疗法能更好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持续细管引流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恩格菲)治疗老年难治性复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难治性复发性气胸患者,用14G中心静脉导管代替普通硅胶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12例复发性气胸患者胸腔内注入恩格菲时机选在插管后第3~4天,16例插管后超过2周未愈患者也予注药.结果 18例于胸腔内注药后第1~3天肺复张,6例1周后肺仍未复张,再次注药治愈,2例重复3次注药治愈,2例经3次注药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达92.9%(26/28).结论 持续细管引流联合恩格菲治疗老年难治性复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值得在内科普通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B超导向经皮肾穿刺抽吸注药治愈7例局限性肾脓肿,文中介绍了治疗方法,讨论了诊断要点,认为该法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短期内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 ,对接诊的 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 ,其中 34例单纯穿刺抽脓 ,5 9例穿刺后置管药物冲洗引流。结果  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 91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治愈 ,2例中转手术 ,治愈率达 97 8%。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安全、微创、廉价、高效、随时施治的优点 ,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B超在检查肛周脓肿中判断其脓腔位置、大小、分布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86例病人应用B超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肛周脓肿均经B超检查后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肛周皮下脓肿47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2例,直肠后间隙14例,骨盆直肠窝3例.脓肿以居后位最多占53.2%、侧位占34.6%、前位占12.2%.结论:直肠腔内B超检查对肛周脓肿的定位、脓腔的大小有很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微波热疗配合药物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96例疗效观察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21001)刘京平龙炳衡彭荣章苏荣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是一种难治性常见病。我院自1995年9月至1997年3月对127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确诊为NBP病例中的...  相似文献   

10.
灌肠联合无痛性前列腺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3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敏感抗生素、中药、中药前列安灌肠、加压药物灌注治疗,经前列安灌肠或加压药物灌注治疗未能治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再施予无痛性前列腺灌注或前列安灌肠治疗,一个疗程后按CPSI进行症状评分及EPS常规的比较。结果;灌肠组和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灌肠或灌注治疗后,好转和无效病例(难治性前列腺炎)序贯给予灌注或灌肠治疗,有效率为70.3%。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中药前列安灌肠联合无痛性前列腺灌注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宫外孕的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由超声引导进行经阴道穿刺后局部注入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36例超声引导下经阴道采用18G PTC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氨甲喋呤(MTX)治疗;治疗组36例超声引导下经阴道采用22G PTC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5-氟尿嘧啶(5-FU)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3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病例为32例,成功率88.9%,穿刺出血病例为4例,穿刺后出血发生率11.1%;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病例为23例,成功率为63.9%,穿刺出血病例为13例,穿刺后出血发生率36.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6.0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采用22GPTC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5-FU介入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方案超排卵中卵泡发育不均匀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超排卵中出现优势卵泡的251例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穿刺优势卵泡组)103例,B组(加大GnRH-a剂量组)92例,C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三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A组获卵数和成熟卵数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成熟卵比率、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妊娠率、活产率和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B组相比,优势卵泡与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大,Gn天数长,GnRH-a用量小,但临床结局相似。结论:处理卵泡发育不均匀,优势卵泡穿刺和加大GnRH-a剂量治疗均有效,当主导卵泡和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相对较小时,采用加大GnRH-a剂量较合理;而差异较大时,采用优势卵泡穿刺术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易出现胎心减慢的相关临床分析。方法对中山市博爱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的1184例孕妇根据产前诊断指征分为6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中山市博爱医院1184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中,出现胎心减慢56例。胎心减慢病例中,因单脐动脉行脐静脉穿刺术10例,因胎儿其他超声软指标行脐静脉穿刺术11例,因胎儿结构发育异常行脐静脉穿刺术5例,因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行脐静脉穿刺术2例,因羊水过多行脐静脉穿刺术8例,因其他产前诊断指征(超声暂未发现任何异常)行脐静脉穿刺术20例。因单脐动脉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胎心减慢的发生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P<0.05)。结论对于单脐动脉的孕妇,应产前超声早期诊断,24周前行羊膜腔穿刺术,若必须行脐静脉穿刺者,术前需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4.
静脉选择对约束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输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梅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229-123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约束下输液时,静脉选择对维持输液的影响,以提高输液维持率,减少重复穿刺。方法将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接受约束输液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87例随机分为2组:选择手背尺侧静脉49例(A组)及手背桡静脉38例(B组)进行静脉穿刺。结果A组接受162次输液,维持顺利111次;B组接受92次输液,维持顺利24次。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约束下精神病人输液,选择手背尺侧静脉较手背桡侧静脉易于维持输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酸作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用21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42例单发性肾囊肿抽吸后,注入50%的乙酸行硬化治疗。囊肿直径最大10.5cm,最小3.5cm。注入硬化责4的量约为抽出囊液的1/4左右。术后3~36个月复查“B”超或CT观察其疗效:结果:42例肾囊肿经抽吸并行50%乙酸硬化治疗后,有20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肾区疼痛,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3-36个月经“B”超或CT随访,有效率为951%,其中囊腔消失率为80.9%。结论:50%的乙酸作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的局部注射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全程监测,经阴道穿刺进入妊娠囊,以负压抽吸胎芽与囊液,然后在疤痕处或包块内予以局部注射甲氨喋呤(MTX),对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明显并发症及副作用.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的局部注射治疗对子宫瘢痕妊娠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晖  丛晓红  杨雪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86-2687
目的:分析经阴道B超引导下卵巢穿刺电凝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对100例PCOS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经阴道B超引导下对未成熟卵泡进行穿刺,并电凝打孔,观察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变化,术后月经恢复、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98例术后月经明显改善,术后LH、LH/FSH、T、E2值均较术前降低,FSH值明显升高,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术后排卵率为76.0%,妊娠率为55.0%。结论:经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电凝未成熟卵泡,可以改善PCOS患者激素紊乱状态,恢复月经,提高妊娠率,损伤小,是药物治疗失败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 36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在超声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后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留置颈内静脉置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超声组感染7例,感染率为3.9%,对照组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感染少,可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51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newly registered during 1994 from a Regional Cancer Registry. It was possible for 96% of cases to be staged by Registry clerical staff, but none had been formally staged by clinicians. In 45% of cases tumour extent was based only on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 and on 32% there was no assessment found. 81% had no investigation of nodal status and 16% of cases had echography other than trans-rectal ultrasound. To find metastases 18% had scintigraphy and 13% had a plain chest X Ray while 61% had no investigation. Cox regression gave age-adjusted hazard ratios relative to stage A (95% CI) of 2.94 (1.59 to 5.44) for Stage B, 6.43 (3.37 to 12.24) for Stage C, and 9.03 (5.12 to 15.95) for stage D. Key lessons were: Registry clerical staff can abstract stage-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a high proportion of case-notes even if stage is not explicitly recorded by clinicians; The validity of registry based staging information is supported by survival analysis; This activity has resource implications and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ly performed by a member of the clinical team.  相似文献   

20.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