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纤溶系统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及纤溶系统的 变化。方法:在海拔3700m对8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检测其血流变 指标、抗凝血酶 Ⅲ(AT-Ⅲ)及纤溶指标。结果:HAPE患者治疗前较临床治愈后全 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聚集系数均显著升高(P<0. 05或0.001)。血栓素B2、vWF、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 D-dimier增高显著(P<0.05~0.001),6-酮-前列腺素F、AT-Ⅲ降低非常显著 (P<0.01)。结论:血液粘度增高,T× B2与 PGI2平衡失调,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功 能紊乱参与了HAPE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疾病止血与纤溶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1 ,2 ] 。我们检测了1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脑血栓 (CBT)形成与 90例心绞痛(AP)、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P 选择素、血栓素B2(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 二聚体、一氧化氮 (NO)含量及抗凝血酶 (AT)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Ⅰ (PAI 1∶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含量及活性 (t PA…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重症感染时部分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6月对重症感染老年人 ,非感染老年人和重症感染中、青年人进行了部分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 ,它们包括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SFMC)、血小板膜颗粒蛋白 140 (P 选择素 )、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D 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纤维蛋白原(Fg)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重症感染老年人 83例 ,年龄 6 0~ 91岁 (平均年龄 6 5 .3岁 )。其中男 5 2例 ,女 31例。感染的原发病为肺炎 32例 ,胆道感染 16例 …  相似文献   

4.
重症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对28例急诊入院且APACHEⅡ评分≥12分的重症胆管炎患者立刻采血,分别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溶酶原(Plg)及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ATⅢ、tPA、Plg三者活性的显著降低以及GMP140、vWF、PAI的显著升高,Fg和α2PI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重症胆管炎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在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被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以及严重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受损害,结果引起组织器官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而导致其微循环障碍,因此易出现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止凝血异常及与出血症状和分型的联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a2-抗纤溶酶(a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a2-AP、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凝血异常和继发性纤溶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抗凝异常和原发性纤溶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  相似文献   

7.
应用单抗ELISA双抗体夹心定量法检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二者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后者无明显变化(P>0.1)。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栓形成后存在较长时间的凝血活性升高和继发性的纤溶活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症存在明显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表明血清D-二聚体的测定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凝血-纤溶变化的观察和病情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易发生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对21例PNH患者测定了13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明显增高,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降低,t-PA抑制物(PAI)活性增高。血红蛋白尿急性发作期上述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较静止期更显著,合并血栓形成者变化的幅度最大。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浆内皮素-1(ET-1)和vWF∶Ag水平正常。结论:PNH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发生可能主要与凝血机制亢进和纤溶机能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D二聚体(DD)的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己被公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1]。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有关DD的研究作一综述。1 D二聚体基本概念业己发现,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在转谷酰胺酶的作用下,SFM转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正常孕妇15例妊高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结果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高征患者FDP阳性率(100%)JE JO  相似文献   

11.
伴随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 ,纤溶系统同时启动 ,因子XIIa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同时 ,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或纤维蛋白原 ;活化的蛋白C促进tPA的产生和释放。体内天然存在两种主要的纤溶酶原激活剂 ,分别为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和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现有溶栓药物都是纤溶酶原激活剂。该激活剂激活纤溶酶原 ,使其生成纤溶酶 ,形成的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 (原 ) ,形成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第 9期本栏目图 1 ) ,血栓溶解。体内还存在抗纤溶机制 ,PAI-1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  相似文献   

12.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的(a)「LP(a)」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关系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0例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人以及AMI溶栓后的血清LP(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浓度。结果AMI、UAP和SAP患者的LP(a)、DD和F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t-PA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张学勤脑卒中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约80%的脑卒中为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所致。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活性改变。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脑血...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58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溶酶的(Plg),纤溶酶(Plm)及纤维蛋白原(Fig) 含量。结果: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tPA-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l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复发中风组明显高于初发中风组和对照组。TPA-1与房颤和中风家族史呈正相产;Plm与冠心病心绞痛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加和纤溶功能的降低在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降低血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纠正降低的血纤溶功能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栓调节蛋白 (TM)是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通过激活蛋白C对凝血进行负调节。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 )为内皮细胞膜TM经蛋白酶水解的裂解产物 ,它是内皮损伤的标志。现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sTM、蛋白C、凝血酶原F1+2和α2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以了解sTM与凝血和 /或纤溶系统的关系。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 5 5例 ,按尿白蛋白 (UAE)分为无白蛋白尿 (NOR)组 2 2例UAE <30mg/ 2 4h ;微量白蛋白尿(MIC)组 16例UAE30~ 30 0mg/ 2 4h ;大量白蛋白尿 (MAC)组17例UAE >30 0mg/ 2 4h。年…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P-靠拢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性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并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组的TAT、vWF;Ag、P-Selectin、PS、Ag、t-PA:A、PA  相似文献   

17.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浆t-PA、PAI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主要原因[1] ,而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几项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来探讨其临床价值。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冠心病患者组 :依据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CHD6 3例 ,其中AMI组 2 8例 (男 18、女 10 )年龄 5 5~ 73,UAP组 35例 (男 19、女 16 )平均年龄 5 4~ 70 ,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动态演变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对照组 :30例健康体检者 (男 10、女 2 0 )年龄 30~70岁。…  相似文献   

19.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TFPI和uPA及PAI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是体内一种生理性抗凝抑制物 ,它对以组织因子 (TF)为始动的凝血途径发挥反馈性抑制作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参予机体的纤溶过程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对这一过程起调节作用。为探讨恶性血液病凝血和纤溶异常的机制 ,我们测定了 2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中TFPI和uPA及PAI水平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观察组 2 0例 (A1组 ) ,男、女各 10例 ,年龄 14~ 78岁 ,平均 42 .7岁。按FPA标准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0例 ,急性…  相似文献   

20.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