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概况 (一)发展速度及产量情况非织造织物(国内又称“无纺织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工业化发展,五十年代后期发展十分迅速,它的平均每年增长率大大超过纺织工业的每年增长率,因此非织造织物的总产量上升很快,1970年世界非织造织物产量为1961年的485%,约为18.2~21.4万吨,予计1980年约为60万吨以上,从1963年到1974年美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约为7.3%,针织工业为10.1%,而非织造织物达16.6%,为美国纺织工业增长率的两倍多,比美国迅速增长的针织工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非织造布工业,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持续增长趋势.1990年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为150万吨,1993年达180万吨左右,到1995年世界非织造市总产量将超过210万吨.我国非织造市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1982年时我国非织造布总产量尚不足万吨.到1992年,全国总产量已达8万吨左右,到1993年总产量已超过10万吨,预计1995年,将会达到15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3.
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只有半个世纪,但发展速度惊人。1986年全世界的非织造布产量达100万吨,占世界纺织品总产量的8%以上。1989年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已逾130万吨。80年代,世界非织造布的年均增长率为8%,今后仍将保持5~8%的年均增长率,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已成为世界纺织工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据专家预测:发达国家1990年的非织造布产量将占纺织品总量的15%。综观世界非织造布的发展史,正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才使非织造布脱颖而出,发展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进展迅  相似文献   

4.
<正> 非织造布按其基本生产工艺和最终产品可分为:干法、湿法及纺丝直接成布法(纺粘法)几大类。目前,全世界各种非织造布的总产量已近140万吨,其中美国的年产量约70万吨,占世界整个产量的50%左右,并继续以10%左右的年增长率向前发展。我国非织造布产量由1982年的5400万米~2  相似文献   

5.
多闻 《江苏纺织》2000,(12):4-5
从世界发展来看,非织造布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富有朝气的生产行业。1960年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只有4.5万吨,1980年产量达到82万吨。目前,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已超过300万吨。  相似文献   

6.
1970年世界纸和纸板的总产量为12,968.7万吨。比1961年增长了65%;纸浆的总产量为10,677.7万吨,比1961年增长了66.3%(表1、2)。 这十年间,生产增长最快的非洲,纸浆的总产量增长了6.2倍,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增长了1.7倍。北美和欧洲增长速度较慢,十年来仅增长65%左右(表3)。 截至1970年,全世界143个国家中,有67个国家生产纸浆,主要是集中在19个国家中(表4),总产量为9,776万吨,占世界纸浆  相似文献   

7.
非织造织物     
非织造织物技术是纺织工业的一门新技术,以其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和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已成为纺织工业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领域,其产量已占纺织品总产量的8%以上,日本,美国等国平均年增长率在6~8%左右。预计到1990年,全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可达130万吨以上。由于非织造织物成本低廉,已广泛地用于制作  相似文献   

8.
沈志明 《纺织学报》1996,17(5):16-19
一、前言 随着全球非织造布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纺粘法生产技术日趋成熟,而且不断得到更新和提高。目前,世界纺粘法非织造布产量已超过80万吨,占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0%以上,其中美国已占到41%,其他欧、亚、非等各洲也均拥有了纺粘法生产能力。纺粘布的应用已涉及到医疗卫生、土工建筑、环保过滤、家具用布、汽车用布、农业用布、包装用途等各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今后几年,其增长速度仍将高于非织造布总体发展速度(如Hoechst Celanese在1995年将其Trevira纺粘布能力增长了25%;世界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商Freudenberg在1996年将其原1.2万吨纺粘布生产能力提高到2.2万吨,日本在1995年纺粘布产量增长了14%,达6.2万吨)。  相似文献   

9.
郭群 《非织造布》1995,(1):18-21
泡沫粘合法薄型非织造布理论与实践郭群(安徽省蚌埠无纺布厂)一、概述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1961年全世界非织造布产量仅约4万吨,1970年约为21万吨,到1990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已达150万吨以上,预计1995年将达到2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市场情况 自从45年前非织造布工业问世以来,它在许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世界产量估计约为130万吨,世界各地区使用情况如下: 北美 约65万吨 西欧 约45万吨 日本 约20万吨 西欧的发展始终保持增长势头,从1980年到1990年产量增长了近150%,也就是说从18万吨上升到45万吨。尽管市场不太景气,但1991年再次增长,增长率为6%,达到48万吨。应指出的是这个数字只包含EDAN(欧洲用即弃和非织造协会)所包括的应用领域,如果就整个非织造布应用领域而言数量更大,如:药棉及药棉用品、针刺毡和缝编产品。 粘胶纤维对非织造布工业起着重要作用。在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粘胶纤维用于非织造布。  相似文献   

11.
1979~1992年,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奶牛饲养头数由1979年末的48万头,增至313万头,增长6.5倍:鲜奶总产量由1978年的58.3万吨增至503万吨,增长8.6倍:乳制品产量由1979年的4.65万吨增至41.28万吨,增长8.88倍。1993年,我国牛奶总产量下滑,1994年调整,1995年奶牛存栏头数和牛奶总产量又有了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乳品市场发展概况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乳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机遇.1990年我国牛奶总产量为475万吨,到2000年发展到919万吨.仅仅10年,总产量增加了将近1倍,人均消费量增加了67 5%.目前,我国乳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1年奶类产品总产量达到了1029万吨.其中液态奶为189.98万吨.比上年增长41.67%,发展速度更是快中之快.  相似文献   

13.
<正> 几乎每一个非织造布技术的大飞跃,日本总无一例外地走在世界的前列。1988年,日本合成纤维总产量仅增长1.1%,而非织造布产量却增长了6.9%,产量为13.2万吨。其中产品类别如按生产方法划分,针  相似文献   

14.
1960~1980年世界织物的总消耗量大约增加一倍,将达到3,150万吨。 据美国的一则市场研究报道,1970~1980年间织物各个应用领域的情况有明显的变更。预计织物增长数量的20%将为针织物。家用织物的增长将为工业织物的一倍,衣着织物的三倍。家用织物消耗量估计将超过衣着织物。织物消费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家用织物隔一定时期更换时式的流行趋势,有利于针织物的发展。而在家用织物领域内,经编机和圆纬机以及  相似文献   

15.
<正> 乳制品工业是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热点行业之一,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在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奶类总产量3633.4万吨,其中牛乳产量3525.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与2006年相比,奶牛头数增长14.0%,奶类总产量增长了10.0%。2007年乳制品产量1787.4万吨,与2006年相比增  相似文献   

16.
<正> 国外农用非织造布发展概况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88年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达110万吨,占世界纺织品总产量8%。其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建材,公路,水利等多种行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被发达国家视为重点发展工业,誉为“朝阳工业”。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专家介绍,世界非织造布年产量已达150万吨,占纺织品总产量的15%。预计2000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将达298万吨。 化学粘合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与缝编非织造布为第一代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与热轧非织造布为第二代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与气粘非织造布为第三代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可分为干法、湿  相似文献   

18.
197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市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非织造织物生产报告会。在会上宣读了20个报告,其大部份的主题是谈用纺丝直接成布和造纸法生产非织造织物的技术与动向。 据报道,纺丝直接成布法在美国和西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1971年美国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非织造织物已达12000吨,占非织造织物总产量的10%。目前,捷克乌佩切市有7条工  相似文献   

19.
水果是天然营养食品,其发展极为迅速。例如,广东省水果种植面积1980年为197万亩,目前近千万亩,九年增长5倍多。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总产量居第三。1988全国水果年总产1800万吨。但冷藏气调等总贮藏库容量仅为150万吨左右。由于贮藏力不足,保鲜技术不完善,年产损失近30%。  相似文献   

20.
1979~1992年,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奶牛饲养头数由1979年末的48万头,增至313万头,增长6.5倍:鲜奶总产量由1978年的58.3万吨增至503万吨,增长8.6倍:乳制品产量由1979年的4.65万吨增至41.28万吨,增长8.8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