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门手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视自己的手艺为一种涉及灵魂的东西。在钟表制造业,这个人就是菲利普·杜佛。他一年只做十几只表,却是世界上最好的纯手工机械表。  相似文献   

2.
<正>当您听到"手艺未来"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场景?杭间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手工艺在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那时候,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会通过手艺的社会身份的转变而呈现出思想化特征。此时技艺的终端不以"物体"作为目标,而是凝结为某种启示性的精神力量。在"大数据"将科技与生活高度综合化领导世界以后,未来手工艺有可能会成为一种类似于"圣物"的东西。它不被科技附体,也绝不独立于人之外,而更成为人的生命随行、可感的组成部分。这时候,大部分古代社会流行的手艺都渐渐消失,只剩下艺术的手艺,作为人存在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读书     
正《手艺的思想》杭间|山东画报出版社|48元一件绣品、一只土陶、一把木创……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它的历史轨迹和传统惯性。作为手艺人的后代,作者杭间对手艺的执着,似乎有些宿命感。上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读书人",但是学的专业却是工艺美术史,始终没有离开祖辈曾用作谋生手段的手艺。杭间对手艺怀有难以言状的感情,但是他也知道感情无法代替理智。那些产自乡土  相似文献   

4.
手艺网     
<正>在这里,手艺不再成为少教人的爱好,手工体验不再成为多数人无法迈过的门槛。木艺、布艺、陶艺、皮艺、金工……丰富而生活化的教学视频,让你不仅能快速掌握专业的手工教程,更能体验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方式。登陆手艺网,学一点手工,懂一世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一群钟情于乡村文化与手艺的人,他们走进村庄,扎进土里,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找回乡村和手艺真实的样子。他们用双手感受民间手艺的复苏,用行动诠释"手艺兴乡",为乡村振兴探索更多可能。或许,他们的探索还不够成熟,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跨出了这一步。在乡村振兴这场大潮中,虽然每一个人的力量都略显单薄,但每一点经验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谈卫萍 《佛山陶瓷》2013,23(9):61-61,64
现代人制壶大多已由传统印坯成形发展为全手工制作,笔者也不例外。之前总想象不出全手工紫砂壶是怎么做出来的,视全手工为一种充满奥秘,充满神奇的常人难学的一种高档手艺。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兴起以来,传统工艺重新回到现代人的视野,并成为一种风潮。如今,年轻一代的新生设计力量不仅在研究这些位处"过去维度"的工艺方式,也通过个性化现代设计语言,让这些或许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功能和审美的手艺重获新生。手艺再设计之潮,在新一代设计师群体中呈现出新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8.
造一方天地     
正一个舒适、好用的手艺工作台,是手艺爱好者的必备。这原本可能只是一个提供伏案而作的位置,放置一些收藏的工具和材料。随着手艺时光的蔓延,慢慢地这一方天地也有了姓名——手艺工作台。寂静的深夜、清晨的微光、悠长的假期……手艺工作台用时间见证着手艺人的爱好和成长。在一些人看来,手艺工作台有时会影响创作的心情。若是工作台整洁干净、光照明亮、座椅高度合适、材料码放整齐、工具触手可及,创作起来便神清气爽,连灵感从脑回路传递到指尖时也少绕几个弯  相似文献   

9.
宜珊 《中华手工》2013,(5):77-79
行走尼木,可以在三项远近闻名的手艺里,阅读西藏的历史。通过这些传统手艺,可以看到藏人虔诚的信仰。从拉萨向西100多公里,离开雅鲁藏布江往北,就是尼木县,藏香、藏纸、雕版并称"尼木三绝"。千百年来,这些手艺代代相传,成就了尼木"拉萨的手工作坊"的美名。有趣的是,这三样名传西藏的手工技艺,所用的原料都是植物,三种工艺的兴盛,都和藏文创立者——吞弥·桑布扎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手艺的初心     
<正>一件手工制作所蕴藏的心意,比手艺本身的好坏更重要。手艺的初心,在你自己。走在手艺路上的人,很多。多年前旅行时认识一个姑娘,业余做糖霜饼干,做到为私人定制婚礼蛋糕;深圳有一个玩木头的摄影师,能把捡拾来的木头雕成充满奇恩妙想的木艺作品;上淘宝随意搜DIY,能找到各种工具和原料,缩微苔藓道具、木工刀、帆布围裙……2009年,因为莫大的因缘,我得以师从柯愈勄老师学习黄杨木雕,空闲时为手艺类杂志写一些文章。从那时起,我就没有停止过思考,手艺的初心,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正>手艺人里有网红吗?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成名之后,他们如何将知名度变现?你为什么学手艺?你考虑过自己会为学手艺放弃什么吗?把手艺学到手之后,你准备做些什么?宋宫均把玩着自己最新的竹编作品,又开始思索起师傅的3个问题。王师傅说:"竹子不金贵,可贵的是手艺。要挣出一口饭、挣出一片名声,靠的全是竹编人的一双手。"不过,现在还用竹编制品的人早就寥寥无几了,即使他已经把师傅的细丝竹编学到了手,在业内已经  相似文献   

12.
六月 《中国搪瓷》2010,(12):52-55
在美国,文身不再是局限于人身体上的一门手艺,它涉足工艺产品设计、文化符号开发,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刘园 《中华手工》2014,(10):96-97
<正>在农村,手艺也被叫做‘活路'。虽然其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得有人潜下心来思考、行动。这需要的不仅是对手艺的情结,还需要一颗跟农村、农民一起跳动的心。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这不仅适用于描述小说,还适用于某些手艺。这些手艺,在摄影师和文艺青年的描述中,诗意横生,仿佛仅靠这些诗意,亦或说留恋,就能让手艺回舂。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手艺早就形成一地产业,全村男女老少都靠其吃饭  相似文献   

14.
品读     
《中国搪瓷》2013,(12):90-90
手艺人的故事总会让人感动。45类工艺:年糕、黄酱、烟叶、织锦、地毯……45个艺人故事:放不下的剃头挑子、不知漂向何处的牛皮筏、制称却称不动一生的老人……45,积淀了一种情结手艺,与生命无法分割。  相似文献   

15.
宁静的手艺时代渐渐成为记忆,迎面而来的是喧杂的现代生活。其实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我们留恋的也不仅仅是古老的手艺,而是做手艺时的那一片宁静而祥和的心境。  相似文献   

16.
<正>瓷板肖像画起源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瓷上工艺美术作品。它曾有过昌盛的时期,大量知道这门独特绘画手艺的民间手工艺人正是依附着这绘画手艺立足于社会,并形成一种繁荣的地方民俗景象。它是融合了西方摄影技术、传统民间擦笔画法以及在陶瓷绘画艺术,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肖像绘画手法与瓷上特殊绘画工艺为一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它存在的形态实用性很强,早期是百姓多为逝世的先人及在世的人绘制特定的肖  相似文献   

17.
拼布及修行     
正第五式对自己的手艺,要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于神经质般的艺术追求。拼布大概是最"女性"的手艺了,它撰写着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自我,在拼布创作上呈现属于她们的故事。然而,拼布也是一门艺术。在一块块布的拼接中,沉淀下来,去触碰艺术、去感悟人性。所以想做一个有匠心的拼布人,对自己的手艺要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对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而且,要  相似文献   

18.
黔绣出山     
正王丹青选择民族风手工配饰创业时,电商平台上汉服风潮尚未流行,那时喜欢手工艺的她只希望能在传统手艺和现代设计间迈出一点尝试的步伐。2015年,她感觉被卷入到一股潮流中。一个新的消费人群成形,有能力、有意愿为手艺和国风审美付费。"王的手创"出品的那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手工配饰搭配起广袖高髻、罗裙飘飘,精致又工整。风来了。  相似文献   

19.
要成为业内精英人士,还是得拜在大师门下,跟着大师学习技艺、气度,琢磨窍门、韵味。要想学到一门技艺的精髓,仅靠网络学习和与达人厮混是不够的,必得拜到一位高人门下,悉心听从师傅的教导,聆听师傅的告诫,学习技艺的精要,了解技艺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一个手艺人。可是,找谁学?学什么?如何学?在这个快速、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学一门手艺的人  相似文献   

20.
崛美行动派     
刘园 《中华手工》2011,(12):16-17
文化保护不能浮在表面,手艺保护更需要行动派!"崛美行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