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刻瓷齐鲁风     
刻瓷又称“瓷上锦绣”,是在烧成的素色瓷器釉面上用钨钢刀或者金刚石刀镂刻、书画的一种艺术,集书法、国画、篆刻、陶艺为一身,具有奇妙的金石趣味。2011年盛夏,北京十里河闽龙陶瓷艺术馆内,50余件刻瓷作品引来了各方行家。平目里,大家都只是听闻山东淄博几乎家家都从事刻瓷,从来不乏大师,但是很少有机会在北京看到顶尖的刻瓷作品。这次名为”齐鲁陶风山东陶瓷艺术展”的展览,无疑让人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2.
《现代技术陶瓷》2010,(2):36-36
以“淄博刻瓷艺术”为主题的“齐鲁陶风山东陶瓷艺术展”日前在宜兴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涵盖了山东淄博老、中、青三代刻瓷名家近两年来的精品力作。其中展出了代表中国刻瓷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的“鲁青瓷五头刻瓷文具”作品,以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阎先公、信德胜、王一君等名家的最新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刻瓷是地方特色相当浓厚的陶瓷艺术。起于清乾隆年间,源于北京皇宫,上世纪七十年代经青岛来到淄博,在各级领导的倡导下,在刻瓷艺术家的努力下,最终在淄博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全国各地很多人从事刻瓷艺术,但都知道淄博是刻瓷中心,是刻瓷圣地。就像我们知道景德镇是瓷都,是陶瓷艺术的圣地一样。一种艺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一个地方生根发展,成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王玲 《中国陶瓷》1989,(3):30-30
一、山东刻瓷的兴起刻瓷是我国陶瓷传统装饰方法之一。相传我国刻瓷早在明末清初即已问世。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中,可以看到乾隆年间(公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三年)的刻瓷作品。最早是皇宫的官庭艺匠华法(字约三),是刻瓷艺术的一代宗师。光绪年间官庭艺匠朱友麟、陈智光对刻瓷艺术的发展,也曾做过很大的贡献,但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刻瓷艺术濒临灭绝境地,刻瓷艺人流落他乡。  相似文献   

5.
王一君     
王一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馆研究员、国际柴烧陶艺协会副会长、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多次任全国刻瓷艺术评比评委、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多次受邀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创作陶瓷艺术国礼。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共同组织。经过一年的评审.全国评出了16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获此殊荣,这在淄博工艺美术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刻瓷艺术终于有了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1941年生于山东淄博。淄博刻瓷艺术始创奠基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山东陶协刻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1993年,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奖.1997年授予“全国优…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刻瓷,就是使用天然金刚石、人造金刚石、合金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刀具,以刀代笔在瓷器釉面上雕刻山水、花鸟、鱼虫、动物、人物、肖像及书法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并根据不同釉色敷色或不敷色的一种艺术。刻瓷艺术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喜文善武,嗜古成癖,凡过目喜之的器物多即兴提笔赋诗颂之。宫廷艺人为保留皇帝的墨宝,使用硬质工具雕刻后敷墨色,由此一种新的陶瓷装饰手法——刻瓷艺术就此诞生。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都有此类珍藏。清代光绪年间,刻瓷艺术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王一君     
《陶瓷工程》2011,(12):F0002-F0002
王一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馆研究员、国际柴烧陶艺协会副会长、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多次任全国刻瓷艺术评比评委、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多次受邀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创作陶瓷艺术国礼。  相似文献   

9.
中国陶瓷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刻瓷是陶瓷艺术中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种类,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在陶瓷上刻字题款,将各自的标记刻在碗碟底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文化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刻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刻瓷艺术的发生、发展、刻瓷技艺以及刻瓷的刀法、造型和用色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一君简介     
《山东陶瓷》2006,29(4):I0001-I0001
王一君,号归一楼主人,从事刻瓷、陶艺、中国画创作。现为中国陶瓷馆研究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轻工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委。  相似文献   

11.
正董善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51年生于山东淄川。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四十多年来,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有众多件作品先后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多次被聘为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和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评委。多件作品被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友好人士收藏。陶瓷硬笔彩绘采用钢笔、竹签笔等硬笔工具,利用山东硅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陶瓷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刻瓷是陶瓷艺术中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种类,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在陶瓷上刻字题款,将各自的标记刻存碗碟底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义化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刻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刻瓷艺术的发生、发展、刻瓷技艺以及刻瓷的列法、造型和用色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陶瓷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刻瓷是陶瓷艺术中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种类,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在陶瓷上刻字题款,将各自的标记刻存碗碟底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义化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刻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刻瓷艺术的发生、发展、刻瓷技艺以及刻瓷的列法、造型和用色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1970年生于淄博,现为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司1970年生于淄博,现为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任设计师。擅长陶瓷彩绘及刻瓷艺术,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创作评比中多次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系列手彩瓶、20寸"蝶梦"刻瓷盘、"百蝶争艳"手彩瓶等,论文及个人作品在《美术大鉴》、《山东陶瓷》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多件作品被中国陶瓷馆、上海艺博会收藏。曾为国家领导人表演过陶瓷彩绘。2011年10月出访英国,参加中国淄博陶瓷文化展览会并作现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5日,大学生们正在陶瓷艺术大师李秋峰(右二)指导下学习刻瓷。进入暑假后,许多大学生纷纷来到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李秋峰艺术工作室学习刻瓷技艺。淄博刻瓷技艺是当地独有的一门艺术,现已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正诞生于北京宫廷的刻瓷艺术具有出身高贵、艺术品位高雅的特性。它作为工艺美术门类中一门独立的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落之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具有"中国北方瓷都"之称的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得以复兴并蓬勃发展。梦想,是支撑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此后的40年间,在淄博这片热土上,刻瓷行业诞生了十几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他们在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在坚硬光滑润泽的陶瓷器皿上,用钻石,合金刀具镌刻出画面纹饰,在赋以彩墨,将刀呈现出来,此工艺谓之-刻瓷艺术。  相似文献   

18.
<正>丁邦海,1961年3月出生于山东淄博,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在省级和国家级展览或刻瓷艺术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共40多枚。出版专著《中国刻瓷艺术》,此书被淄博职业学院等几所大学作为刻瓷专业教材。并致力于刻瓷艺术教育培训工作,受邀为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中心做刻瓷艺术专业培训,主持编写了《中国刻瓷  相似文献   

19.
《陶瓷工程》2012,(8):F0002-F0002
王首浩,号墨池渔夫,山东淄博人,定居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自幼喜绘画,并长年研究国画刻瓷艺术,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大展并获奖,近年来师从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先生,在陶瓷艺术领域取得新的可喜成绩。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华书画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艺术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董善习撰写的《刻瓷艺术》即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4年前,作者的第一版《刻瓷艺术》出版。10多年来,作者又多次去各个瓷区考查取证,进一步补充完善修订书稿,专程考察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追溯刻瓷艺术的起源。该书从刻瓷的渊源与发展、刻瓷用具、刻瓷刀法、刻瓷题材、刻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论述了刻瓷艺术的创作,并展示了部分经典刻瓷作品。适合艺术类大专院校师生、工艺美术工作者、刻瓷艺术爱好者订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