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HI-13串列加速器质谱测量中的粒子鉴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质谱计装置的粒子鉴别技术。该装置于1989年建成,到目前可以完成自然界中10Be、26Al、36Cl与129I的测定,测量灵敏度达到10-13-10-15(同位素比值),探测限度为105-107个原子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涉及充气飞行时间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测量结果。在不同能量(64、48和33MeV)下,利用充气飞行时间探测方法对同量异位素36S和36Cl进行鉴别,并与用传统的ΔE-E方法在相同能量下的鉴别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入射能量较高(Ei>40MeV)时,ΔE-E法的鉴别能力比充气飞行时间法的稍好些;在Ei<40MeV时,充气飞行时间法的鉴别能力比ΔE-E法的好,入射能量为20~40MeV时,充气飞行时间法能明显将36S和36Cl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4.
5.
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的粒子鉴别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AMS测量中使用的飞行时间探测器、多阳极电离室、Bragg探测器、入射离子X射线探测器以及充气飞行时间探测器。通过它们可以获得粒子的飞行时间、部分能量和总能量,从而达到粒子鉴别的目的。介绍了采用这些探测器在HI—13串列AMS系统上做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6.
7.
加速器质谱(AMS)测量需排除同位素和同量异位素及其它本底的干扰。在中重核素的AMS测量中,干扰本底尤为严重,这给在束确认实验谱中所对应的各核素和实验谱的核素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编写了中重核加速器质谱测量实验谱的模拟程序,它可在实验前预先设定最佳实验条件和给出待测核素及可能进入超灵敏加速器质谱探测器中的各干扰核素的计算值。利用该程序的计算结果对照实验测量数据,可在束确认实验谱中的待测核素。 相似文献
8.
9.
用于加速器质谱测量的长寿命核素182Hf标准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于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的182Hf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1、放射性核素的人工合成;2、同位素比值的准确测定;3、标准样品的稀释;4、AMS测量样品HfF4的制备.目前,合成标样的起始同位素比182Hf/180Hf的TIMS测定结果为(2.33±.07)×10-6,并研制出了一系列标准样品,182Hf/180f的比值从10-6到10-13,并且给出了不同比值标准样品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串列加速器质谱计^14C测量工作的发展状况,以及用该装置对我国新石器时代文物所进行^14C测年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铀微粒同位素比测定在核保障环境取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铀微粒中次同位素比的准确测定方法尚未完善。本工作使用小型加速器质谱研究了一种直接测量铀微粒中次同位素比的分析方法,采用CRM铀系列同位素标准样品,选取不同丰度、不同粒径的铀微粒进行测量分析,CRM-U200、CRM-U970微粒234U/235U和234U/236U同位素比的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0%和20%,该法可实现微米级铀微粒的高灵敏测定,为单铀微粒的次同位素比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循环气体剥离是国际上普遍采地串列静电加速器改进的一项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具体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油田示踪样品量大、需快速分析的要求,建立简单的CaCO_3样品制备方法,利用加速器质谱(AMS)测量~(14)C标记的油田示踪样品。实验中将两口采油井中的示踪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用于碳酸盐提取制备法与尿素载体提取法。AMS测量结果显示,1#碳酸盐系列样品中,示踪剂~(14)C的含量略高于本底,升高趋势不明显,2#碳酸盐系列样品中可能有示踪剂~(14)C的贡献,但与~3H示踪结果不符;尿素载体法提取的两个系列样品中均无明显示踪剂采出。对比~(14)C示踪与~3H示踪结果,表明~(14)C-AMS技术应用于油田示踪可以显著降低示踪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