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彬彬  黄丽莹 《吉林医学》2010,31(18):2937-2937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透明贴膜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 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和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处红、肿、热、痛、液体渗出、导管滑出、粘贴松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只有1例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注射;对照组则有10例胶布滑脱、有4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穿刺成功后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加3 M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导管,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为抢救赢得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冯正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10-3411
目的:观察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试验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针眼,再采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只选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不使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对比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脱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 自粘弹力绷带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固定,可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在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48例使用留置针输液的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使用3M透明敷贴联合“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3M透明敷贴及普通胶布缠绕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固定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辅助固定可减少留置针意外脱出和患儿皮肤过敏,增加患儿舒适度以及节约了医疗成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冒维珍 《当代医学》2010,16(31):121-122
目的探讨自粘固定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门诊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3M自粘固定绷带。比较两组患儿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固定绷带留置针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小儿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用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进粘贴固定婴幼儿静脉留针无菌透明膜的方法对降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3M无菌透明贴膜松动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穿刺静脉留置针使用3M无菌贴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婴幼儿随机分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粘贴3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婴幼儿的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改变方法进行粘贴3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结果 采用改变后的方法进行粘贴3M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能明显降低固定婴幼儿静脉留置的3M无菌贴膜的松动率.结论 改进后的3M无菌贴膜粘贴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固定牢固,能明显降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固定后3M无菌菌贴膜的松动率,值得在儿科病房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在儿童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作用.方法 针对儿童好动、留置针不易固定、容易脱落、贴膜卷边、打折等问题,我科自2016年8月起,对年龄在3岁以上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先采用无菌贴膜固定,再用自粘弹力绷带进行二次固定.结果 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拔管率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结论 弹力绷带弹性较好,通透性好,局部无不适感,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以延长留置针在静脉输液中留置时间、缩短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设立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固定静脉留置针,设立测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苏州美迪斯医疗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对照组只能留1-2 d,而测试组可以保留3-5 d,测试组使用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结论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增加了留置针的使用率,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当中,将使用康惠尔贴膜与使用3M透明贴膜的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辽宁省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住院患儿100例为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00位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膜,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分别对留置针进行固定,根据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使用康惠贴进行儿童留置针的固定,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3M透明贴。结论康惠尔贴膜留置针时间长和静脉炎及贴膜下皮肤感染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小儿留置针固定,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更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先用输液贴固定留置针,再用3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最后用弹力绷带在留置针上面及3M敷贴外环绕一周加强固定.观察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季云 《吉林医学》2014,(36):8180-8181
目的:研究自粘弹性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住院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弹性绷带固定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用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3MTM医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之间静脉输液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穿刺部位局部红肿、套管脱出、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舒适、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方法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均分为A、B 2组,A组用透明膜固定,B组用透明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穿刺部位反应。结果 B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液体渗出,导管滑出粘贴松动,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透明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的方法,可明显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保护患儿的血管,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M自粘弹力绷带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该科将住院患者400例随机分4组,分别观察透明敷贴使用效果、留置针脱管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病人舒适度。结果实验1组的脱管率2%(2/100)、5%(5/100)更换敷贴率明显低对照组10%(10/100)、36%(3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的透气性、脱落度、舒适度、便捷性评分均明显比实验组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科将3 M自粘弹力绷带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既减少患者的痛苦,又为患者节约了费用,同时还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固定法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4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采用3M透明敷贴加弹力绷带的改良式固定方法,对照组90例,按照常规采用3M透明敷贴加胶布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滑脱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优于对照组的固定方法,使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滑脱现象减少,患者感觉舒适,并避免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的穿刺和固定方法。方法:将本科9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并将3M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并在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的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脱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徐瑞  李雪芬 《包头医学》2015,(4):216-218
目的:探究弹力网状绷带在固定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针头再用普通医用胶带固定;实验组50例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针头,再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保护,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短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弹力网状绷带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优于普通医药胶带,可以有效减少以往普通医药胶带使用过程中针头频频脱落的现象,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受到了老年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在固定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比较2组患儿留置针保留天数。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粘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可使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Ⅰ核素治疗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针的131Ⅰ核素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常规固定法,即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外固定延长管;观察组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后加用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60.4±9.0)h,观察组留置时间(94.2±11.0)h,t =24.57,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59.8±9.0)h,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97.5 ±8.9)h,t=13.66,P<0.01;留置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6%,观察组发生率为17.5%,x2=15.97,P<0.01.结论 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手背静脉留置针简便易行,可以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在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静脉输液病人620例,其中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病人322例(观察组),常规用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留置针病人29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意外拔针次数,以及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x2=4.25~7.20,P〈0.05),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X2=6.41,P〈0.05)。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能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提高了静脉输液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