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喂养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将160例出院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强化母乳喂养,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体格发育、免疫发育及神经运动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格发育、免疫发育及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安全有效,从而为出院早产儿远期生长发育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产科出生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院内早产儿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实验组予以母乳强化剂喂养。纠正胎龄足月后2个月时比较2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增长速度。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出院后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t=2.672,P=0.009; t=2.186,P=0.031; t=2.186,P=0.031)。结论 母乳强化剂联合母乳喂养不仅可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速度,满足早产儿生长的需求,同时还可保留母乳喂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加强喂养指导对早产儿出院后合理喂养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7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早产儿及家庭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家长常规探视并健康宣教,试验组家长在此基础上接受喂养知识指导,采用多媒体授课、观看宣教录像、操作示范及模拟人实践等方法。比较家长喂养知识水平及早产儿出院1个月后喂养方案实施情况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家长的喂养知识总分及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母乳强化剂和出院后配方奶粉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喂养指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早产儿喂养知识水平,促进出院后强化营养,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51例和B组49例。A组在母乳喂养中给予母乳强化剂喂养,B组给予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情况、血钙与血红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身长增长速率0.64±0.06cm/w、头围增长速率0.96±0.06cm/w和体重增长速率9.47±1.32g/kg·d高于B组的0.55±0.04cm/w、0.84±0.03cm/w和8.89±1.22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钙水平7.72±0.84mg/d L和血红蛋白水平12.32±1.77g/L,Hb相近于B组的7.90±0.82mg/d L和12.29±1.48g/L,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B组为2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加用母乳强化剂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不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首选喂养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清洁度喂养不耐受及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5例管饲喂养早产儿(其中5例患儿家属要求自动出院),根据置管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单双号,其中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选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45例,选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清洁度、口腔感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结果:观察组管饲喂养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口腔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感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NEC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应用于管饲喂养早产儿可有效清洁口腔,减少口腔感染。微量母乳遗留于口腔可通过早产儿吞咽动作进入胃肠道,促进其胃肠道功能发育成熟,增强其抵抗力,缩短从管饲喂养过渡到经口足量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培培  张建飞   《妇幼护理》2022,2(15):3472-3474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口腔护理在早产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9 年月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早产儿早 期科收治的 36 名早产儿纳入对照组,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32 名早产儿纳入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采用早期母乳口腔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生长发育、喂养情况和口腔清洁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 实验组住院时间、吮吸建立时间、喂奶时间、全肠喂养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口腔清洁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产儿实施早产儿早期母乳口腔护理,能够改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生长发育,喂养情况和口腔清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出生体质量极低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母乳强化剂。观察2组早产儿在喂养前与喂养2个月后的发育情况(身长、体质量、头围)、血清骨代谢指标[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腺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的水平变化。结果喂养2个月后,2组出生体质量极低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较喂养前显著增加(P0.05),血清Ca、ALP、T_4、T_3、Ig A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喂养前显著升高(P0.05),P、TSH水平均较喂养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可促进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及骨骼钙化,提高甲状腺功能,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奶喂养对早产儿出院后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早产儿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观察组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两组早产儿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3、6、12个月体格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增长情况)、神经系统发育情况(Gesell评分)结果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身长、体重、头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个月,两组早产儿Gese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体质量特低的早产儿早产儿奶喂养能够对早产儿体格和神经系统生长发育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追赶生长,对于其余体质量较低的早产儿首选应以母乳喂养为主。  相似文献   

9.
唐凤姣 《全科护理》2016,(27):2870-2871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98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予以不同喂养方式,观察分析早产儿生长指标。[结果]住院期间1周内喂养早产儿3个月内身高、体重、头围均高于1周后喂养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使用足月配方奶、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喂养3个月后早产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配方奶、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早喂养1岁后产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早产儿越早喂养对其生长越有利,出院后1岁内的喂养方式最优选用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谭宝琴  迟春昕  侯海萍  韦婷 《全科护理》2020,18(15):1846-1849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将4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3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性发育支持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长参与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住院相关情况、患儿体重变化情况、患儿母乳情况及家长的紧张焦虑感、自护能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出院后体重均不断增长,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5 d、30 d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患儿喂养耐受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出院时紧张焦虑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在早产儿护理中,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及母乳喂养率,缓解早产儿家长紧张、焦虑感,提高家长的护理技能,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母乳添加剂联合双歧杆菌对改善低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02例做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母乳添加剂+双歧杆菌喂养)和对照组(n=5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母乳添加剂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生长情况及坏死性肠炎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胃肠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胃肠半量及全量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生长速度(体重、头围、身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NEC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添加剂联合双歧杆菌更有利于早产儿喂养和生长,可减少或防止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乳库捐乳喂养对低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库捐乳喂养,比较两组生长指标、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生长指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母乳不足的低体重早产儿以母乳库捐乳喂养可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模式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闭环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率、首次母乳喂养日龄、2周后母乳喂养程度、住院期间达到完全母乳喂养的比例以及早产儿体质量增长速率、住院时间、败血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母乳喂养日龄比对照组提前(P0.05),2周后母乳喂养程度、住院期间达到完全母乳喂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专业团队采用闭环式管理模式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住院早产儿母乳的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母亲声音刺激(MSS)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等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住院早产儿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接受2次MSS,持续7d。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达到全口喂养的时间,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计算过渡时间、喂养效率、吸吮效率等,记录每日体质量、出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和吸吮效率及实现全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实现全口喂养时的吸吮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质量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S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早期生长发育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开奶时间、开奶量、达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及生长发育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腹胀以及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开奶时间及开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14天时体重增长以及头围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积极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助于促进其胃肠功能尽快成熟,对于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卧位对住院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左侧卧位交替;对照组喂养时采取仰卧位。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7~10 d白蛋白上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均较好,白蛋白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普通配方奶喂养组,各40例。分析比较住院期间不同喂养时间和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住院期7d内开始喂养的早产儿在出院后3个月时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高于7d后开始喂养的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和1岁时,不同的喂养方式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优于母乳喂养组和普通配方奶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优于普通配方奶喂养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住院期间尽早开始肠道喂养,出院后首选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可满足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需要,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三者联合使用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分析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邀请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IOMIs组)、口腔运动干预组(OM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IOMIs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OMIs组实施Fucile口腔运动干预。每天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估三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观察记录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并监测体质量。结果 :入院第7天、第10天,IOMIs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经口喂养早产儿数多于对照组(P0.05)。IOMIs组入院第16天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OMI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不仅可节约时间,还可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母亲心音联合话音刺激与音乐疗法两种听觉刺激方式对NICU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早产儿90例,按随机化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音乐疗法组和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音乐疗法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播放音乐,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播放母亲心音联合话音的声音刺激,2次/d,持续14 d。比较3组早产儿在出生时、干预7 d和14 d的体格发育指标、体格生长速率、喂养奶量和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的情况。结果:3组早产儿干预前后身长、头围、上臂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3组早产儿体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和14 d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体质量显著高于音乐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音乐疗法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速率快于音乐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音乐疗法组体质量增长速率快于对照组(P<0.05);3组早产儿身长、头围、上臂围的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日均喂养奶量为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音乐疗法组>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日均喂养奶量为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音乐疗法组>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心音+话音刺激组较音乐疗法组和对照组更快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P<0.05),且音乐疗法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亲心音联合话音刺激与音乐疗法相比,能增加住院期间的喂养奶量,更快缩短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提高体质量增长速率,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属需求为导向的延伸护理服务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睡眠时间及每日摄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8年7月31日收治的8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给予家属需求为导向的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体质量增长情况、睡眠时间、每日摄奶量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体质量增长情况、睡眠时间及每日摄奶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需求为导向的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可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睡眠时间延长及每日摄奶量增加,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