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颜面部烧伤患者的综合心理干预,探讨颜面部烧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在颜面部烧伤患者临床疗效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常规医学护理的同时给予各类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Bart hel指数记分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等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颜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对颜面烧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其整个治疗中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人本主义疗法对伴有情绪障碍的面部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3例伴有情绪障碍的面部烧伤整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本主义疗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人本主义疗法对伴有情绪障碍的面部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显著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烧伤整形患者心理护理中效果明显,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12—2016-02间收治的76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骨科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引入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自助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4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分为试验组(76例)和对照组(71例)。分别于术后l周和术后1个月采用zun礁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心理状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统一由经过培训的心理专科护士进行心理自助教育,包括每周1次的集体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试技巧教育,并发放有关的健康教育手册和音像制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试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自助教育可以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对面部烧伤患者自我残障接受度、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面部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omganxietyse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体像障碍程度(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自我残障接受度[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以及创伤后自我成长[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C-PTGI)]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PCL-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ODS、C-PTG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扎根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1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1个月后干预组LiHFe量表中所有分值显著减少,与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后改善焦虑、抑郁的效果研究,为临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4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和对护理满意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2.6±5.6)和(53.4±5.8)分,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分别为(40.5±3.5)和(47.2±5.1)分,试验组在SDS评分变化以及护理满意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能够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120例溃疡性结肠炎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SDS、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34例缺血性中风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个月后干预组SF-36量表中所有分值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腋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60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按照相应的腋臭诊疗常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针对性心理护理,4周后随访,整个干预进间为12周.在入组时和入组后第12周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的变化.结果:入组后第12周末,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心理学护理能有效缓解腋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按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步行为主的运动疗法联合以谈话式、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连续12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均P<0.05);联合组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联合运动疗法及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脊柱结核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81例脊柱结核患者家属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脊柱结核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发生率90%,性别、家庭关系,疾病程度是影响患者家属焦虑、抑郁主要因素。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脊柱结核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发生,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5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和SDS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宣泄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的9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成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以宣泄、认知教育、放松训练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⒚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⒚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和抑Ⅳ情绪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VEGF在晚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治疗后的生存期有关,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8名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分为CBT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CB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均干预13周。干预前后对两组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CBT组四个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除PSQI外,其他3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上的负性感受,培养个体正确和良好的应对方式,缓解工作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家属心理应激及焦虑、抑郁情绪.方法 将76例老年临终患者及其家属(7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和38名家属.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RSS总分及心理痛苦和生活被扰乱2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在降低老年临终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家属心理应激及焦虑、抑郁情绪。方法 将76例老年临终患者及其家属(7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和38名家属。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RSS总分及心理痛苦和生活被扰乱2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在降低老年临终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予以评定。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SAS和SDS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顺利完成手术和术后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