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田玉静 《电视技术》2007,31(8):54-55
"数字家庭"即家庭信息化网络技术是消费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IT产业向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支,它注重技术的应用,强调信息和控制的数字化.数字家庭已经成为家庭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被业界公认为消费电子市场新一轮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2.
悄然而至的数字家庭数字家庭,在很多人的头脑里,似乎还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从微软的"媒体中心电脑",到英特尔的数字家庭娱乐电脑设计概念;从飞利浦的"创新枢纽"项目、到信产部刻意扶植的"闪联";从以PC为中心靠有线数据网络传输数据,只能满足普通数据传输的需求,无法获得高品质、流畅的视频图像的第-代数字家庭,到以显示为中心,靠无线网络传输视频和音频,可以  相似文献   

3.
许盈 《电视技术》2007,31(8):56-56
7月18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的2007年中国数字家庭产业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同时启动。本次峰会主题为“在固定与移动场景,先进数字新生活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来自中兴通讯、闪联、中国网通、WiMedia联盟中国、中国数字版权保护标准家庭网络工作组和广东数字家庭中心等单位或组织的权威专家,分别就“数字家庭新服务,新生活”、“互联服务的价值”、“融合及新媒体的变革”及“数字生活新消费,数字家庭新商机”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怀恩  常克 《电视技术》2012,36(Z1):37-42
利用2.4 GHz无线通信技术的组网方便、成本较低、灵活定制等特点,组成数字家庭控制网络,通过"家居设备—控制网络子基站—家庭网关—服务器"的一整套系统实现了对家居设备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数字家庭网络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宽带接入业务、智能家电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用户对家庭电子产品的监控和资源共享需求的上升,数字家庭网络的概念和应用受到电信运营业和IT、家电产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行业对数字家庭网络概念的理解,对数字家庭网络相关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数字家庭网络的市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数字家庭网络及其组网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数字家庭网络的定义、应用和组成入手,介绍了家庭网络的核心设备家庭网关及其作用,最后讨论了家庭网络组网技术及其与公共网络的GPON接入技术,从宏观上把握了数字家庭网络及其接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郑期彤  程宇 《电子设计应用》2006,(10):18-18,20,22,24,26,28,30,32
市场篇 据Gartner预测,2007年全球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高达1026亿美元。但目前,数字家庭网络市场仅处于从市场导入期向市场成长期的过渡阶段,业界还没有能够提出完整成熟的解决方案。Broadcom公司首席技术官兼董事会主席Henry Samueli表示:“到目前为止,所谓的数字家庭网络仍被禁锢于以Pc为中心的应用中。如今大多数的家庭网络主要是用宽带互联网进行连接和分享,能够实现互联的设备仅限于打印机、存储设备以及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等。”但是,随着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数字家庭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年会"在美丽的鹭岛——厦门隆重举办。来自工信部、广电总局、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科研院所、数字家庭产业链相关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第十六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与该年会同期举办。  相似文献   

9.
黄秀玲 《电子测试》2003,(12):45-45
自从数字家庭的概念提出后,数字家电产品多元面貌令人目不暇给,而延续英特尔于2003 IDF提出的"数字家庭"概念,英特尔与其重要代理伙伴世平公司,在深圳、上海、北京巡回展开消费电子产品趋势发表会,主办单位除了针对数码生活及多媒体产品及趋势做介绍外,更特别邀请三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先进计算机厂商:恺柏、艾能、浩鑫,分享他们在将概念转为商品的经验,为数字家庭产品勾勒出更清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数字家庭网络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晓磊 《今日电子》2005,(6):78-81,84
数字家庭网络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两三年了,近来。随着3C融合技术的发展,数字家庭网络越来越受到业界和用户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家庭?什么是数字家庭网络?又为什么要联网呢?本文将介绍这些概念,介绍数字家庭网络实现的可能和实现方法,以及相关的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数字家庭网络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家庭网络是IT、信息家电、通信高度融合的具体产物。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家庭中的电脑、家电、通信终端越来越多,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传递和工作协同也越来越频繁,设备间如何方便、智能的互联和协同工作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格式、接口协议,导致难于互通共享。加上设备越来越多,从而使用管理也越来越麻烦。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提高居家生活的智能化和方便性,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乃至办公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在历经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等不同发展阶段之后,逐渐向IP视频监控时代过渡.目前,在中国的监控市场上,DVR(数字视频录像机)仍是主流.随着技术的演进,IP摄像机的发展极具潜力,它的出现,使得视频监控更加迅速地成为家庭和个人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字家庭网络用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家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个人电脑、PDA、手机、数字电视、DVD、MP3、DV/DC、智能电器……。与此同时,宽带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在家庭中的普及率。而娱乐产品的丰富又通过宽带、无线网络带给人们生活内容的改善。通信、信息、娱乐等技术的迅速成熟,融合这三方面构建一个宽带接入、内部互联、内容共享的家庭网络需求也日趋突显。在未来,信息资源在个人终端上得以整合,个人用户可以直接面对一个虚拟的信息平台进行操作,设备和信息之间实现无缝的连接,所有这些使得“数字家庭网络”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家庭网络的无线化是未来家庭网络的发展趋势.根据在不同无线接入承载环境,本文将无线家庭网络分成了四类,并从其应用场合、网络技术和标准上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未来无线家庭网络是一个全IP的异构网络,多媒体流传输是它的主要业务之一.网络融合、提高传输速率以及无线资源管理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家庭网络作为宽带网络的延伸和宽带增值服务的扩展,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新的网络机遇。本文在数字家庭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和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从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家庭网络角度探讨了电信业务进入未来家庭网络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字家庭网络的技术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家庭网络(Home Networking)又称为数字家庭(Digital Home),是在家庭范围内(可扩展至邻居、小区)将PC、家电、安全系统、照明系统和广电网络、电信网相连接的一种新技术。家庭网络是指通过家庭网关将公共网络功能和应用延伸到家庭,并以可灵活配置的家庭智能布线系统或无线环境为基础,连接各种信息终端(如机顶盒、电视机、电脑、手机、PDA、数码相机/摄像机、游戏机、录像机、音响设备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字通信世界》2011,(12):68-68
11月24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与番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数字家庭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年会暨数字家庭整体解决方案大赛颁奖盛典"在广东举行。本次会议着重对我国发展数字家庭的战略意义和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家庭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建设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成就。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州市政府、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工信部所属的电子四所、五所及部知识产权中心、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数字家庭研发制造和运营领域的企业代表近400人莅临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周子学总经济师出席大会发表讲话,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彭平副主任和广州市贡儿珍副市长为大会致辞。  相似文献   

19.
《新潮电子》2010,(5):200-201
2010年4月13日,以“智领先机,共创明天”为主题的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 Developer Forum,简称IDF2010)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技术峰会历时两天,邀请来自英特尔公司总部及中国区的高级管理人员、资深院士及技术专家,与数千名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产业界、学术界的IT技术决策者、开发人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建立数字家庭的基础数字家庭是由众多的家电和电子设备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大屏幕电视机是中心,而网络则是基础。大屏幕电视机作为多媒体显示中心的重要前提就是有连接电视机的四通八达的网络。这个网络,不是由一种或一条网络电缆组成,而是由电话网、家庭局域网、有线电视网、卫星电视网、无线数字电视网所组成的综合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