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春耕备耕以来,吉林省公安厅聚焦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突出问题,组织全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目前共破获制售假劣农资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查获假种子380余吨、假劣化肥3000余吨、假劣农药3.5万余瓶,涉案金额46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农资安全直接关系粮食生产安全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专项行动中,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深刻认识打击农资领域犯罪重要意义,紧盯涉农资违法犯罪的新形势新变化,严格按照"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伪报道》2013,(2):39-39
农业部近日公布了2012年下半年全国农业系统依法查处的7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广东珠海市国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疫苗案。当地农业部门查获该公司用于生产假冒国外品牌兽用疫苗的生产设备、兽用生物制品及废弃疫苗等,涉案价值600余万元。广东广州市联杰兴畜牧用品有限公司销售假疫苗案。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29日,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召开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近年来执法力度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处罚措施最为严厉的一次品种侵权和制售假劣专项整治行动拉开序幕。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种子质量显著提高,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为粮食生产十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品种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行为在某些地方较为突出,损害了农民利益,也损害了品种权人合法权益,不但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严重挫伤了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质量探索》2014,(1):28-29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13年1月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集中整治行动。今年1月9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查处违法食品十大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防伪报道》2011,(6):44-45
全国公安机关强力推进"亮剑"行动,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截至4月底,已破获假冒伪劣农资案件336起,涉案金额1.53亿元,收缴假种子7200吨。其中,全力侦破了北京袁某等人特大销售假种子案、福建泉州周某制售假冒伪劣化肥案等一大批重特大案件。据了解,公安部日前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涉农违法犯罪活动,要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竭尽所能地维护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推进"首季攻势"和"亮剑护农"专项行动,安达市公安局以"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为目标,主动出击,敢于亮剑,于近日成功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种子案件。2021年2月24日,安达市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工作中发现,在安达市某种子经营商店的库房内存有大量假冒伪劣种子。绥化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安达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宝庆对此高度重视,责成食药环侦大队一定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伪报道》2015,(3):78-79
<正>公安机关去年侦破重大制售假劣农资案件628起日前,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8部门联合召开201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春耕生产,维护农民权益,为农业稳粮增收保驾护航。据悉,2014年以来,公安机关认真贯彻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打击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农资打假作为公安机关深化"打  相似文献   

8.
《中国防伪报道》2014,(1):120-121
正一、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应由哪些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种子的品种、地点和有效期限等项目。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二、新办法设定种子生产和经营门槛有四个  相似文献   

9.
《质量探索》2010,(4):4-7
2009年全国农业、工商、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3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94.5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29.19万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9.56万件,查获假劣农资5.2万吨,货值9.76亿元,假劣农机具3.6万台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18个,取缔无照经营户8362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3亿元。  相似文献   

10.
<正>种子质量认证是由种子机构提出种子方案(包括种子田间检验、种子扦样、种子室内检验和后期控制过程),使用该方案生产的种子能够很好地保证种子的品种纯度,这种质量保证体系称"种子质量认证"。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种子的现代化程度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种子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种子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影响种子企业形象。国际上早就提出"质量是全球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黑龙江省绥化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活动,破获4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案件,查扣假冒伪劣种子150余吨、伪劣化肥114吨。工作中,绥化市公安机关强化专群结合工作力度,深入群众、走访企业,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提供各类涉农违法犯罪线索;采取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方式,以种子、农药、化肥和农机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为重点,实施精准高效打击,全面加大涉农案件侦办力度。  相似文献   

12.
正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由天赋介绍,对种子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劣种子的范围、购买假劣种子造成损失后如何索赔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都有明确规定,如果遇上了种子纠纷,农民应该依法维权。依法维权《种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下列种子为假种子: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下列种子为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农民朋友可以根据这一法律规定,结合自身遇到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13.
正为激发我国种业科技创新活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三部委就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提出要大力提高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品种研发能力明显提高,自主研发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新品种保护授权数量大幅增加,但套牌侵权、制售假劣问题日渐突出,损害了品种权人权益和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防伪报道》2014,(1):122-124
正一、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行为进行处罚(一)法律责任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规范的具体处罚标准:1、无违法所得的:(1)初次违反,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2)再次违反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相似文献   

15.
正农作物种子是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不仅仅是种子的售价,而是种子使用后所产生的高于种子售价千百倍的效益。因此,种子质量的好坏、真假,备受广大农民重视,农民在选购种子时也非常谨慎。从目前来看,农民对给其造成直接损失的假劣种子投诉较多,对没有造成直接损失的假劣种子投诉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缺乏识别假劣种子的能力,让不法商户蒙蔽了眼睛。出售这些假劣种子既违反了《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损害了农民的知情权。目前,市场上假劣种子花样繁多,需要从细微处去识别。当前种子市场上容易识别的造假方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防伪报道》2014,(1):108-113
正《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经201 1年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 1年9月25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核、核发和监管,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核、核发和监管工作。第四条负责审核、核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作物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吉林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农资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吉林省公安厅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当前阶段做好农资打假工作重要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资打假,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按照"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的侦办要求,向生产销售假劣(套牌、侵权假冒)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生产销售假劣、仿制、不符合安全标准农机具,在农药、兽药、化肥、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主动出击、重拳打击,有力遏制了假劣农资违法犯罪高发态势。2月25日,公安部公布了2012年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10起典型案例。1、"3·09"特大假农资案2012年4月24日,公安部组织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公安机关会同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对"3·09"特大假农资案集中收网,一举捣毁生  相似文献   

19.
坚持农资打假 查处假劣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各种农资假劣产品还层出不穷,欺诈形式也日益翻新,因此全国也一直坚持打击农资的打假,也查处了一大批假劣农资违法典型案。2014年,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农资打假力度持续加强,共检查农资企业92.2万余家,整顿农资市场26.2万个,查处假劣农资案件6.1万余件,捣毁制假窝点68个。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共破获制售假劣农资案件62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52人,起诉58件113人,审结52件,生效判决84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了134家企业的1168批次抽样检查任务,检出不合格样品19批次,查处涉农违法案件220多件,移送公安机关10起,查封扣押成品及原料400多吨,有力地打击震慑了违法行为。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安:"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565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02万家。2020年‘3·15’期间,连续查获2处假冒伪劣化肥制售窝点,查获假劣磷肥6.68吨,造假原料270余吨。"2020年,广西公安机关共立农资领域违法犯罪案件7起,涉案金额4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