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山东省潍坊市结合南高北低,山区、丘陵、平原兼具的地形特征,率先在全国实行平原"全县一网"、山区"一个流域一个网"的供水模式,让"城乡同饮一网水"。目前,潍坊市已建成千吨以上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50处,覆盖人口644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94.7%。在无法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的698个山区村庄,通过建设单村、联村供水工程,全部安装消毒或  相似文献   

2.
孙思泉 《山东水利》2004,(10):25-25,27
宁阳县鹤山乡位于泰安市西南部 ,与济宁市接壤。全乡辖 4 9个行政村 ,5 5万人 ,总面积 99km2 。该乡东部平原 ,西部为山区丘陵。多年来 ,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人畜吃水问题一直制约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围绕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农村供水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该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省汉中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农村供水总人口284万人,其中有近130万群众处于秦巴丘陵山区,这些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饮水困难问题突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艰巨。面对这些情况,汉中市围绕让所有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的目标,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程标识、管理办法、专人负责"五个统一"的要求,全力实现市域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如今的汉中市,各县区都有供水管理中心,各镇办都有供水管理站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有更高要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住户分散、用水量多等特点,加强对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既有助于保障农民生活质量,也可以节约水资源,缓减水源枯竭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先论述了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几种常用的供水管理模式,最后提出提升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希望对山区农村集中供水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结合工程实例,在简要阐述目前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得出提高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管理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供水事业进一步发展,山区群众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在山区势在必行。找出山区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制约因素,研究分析山区实施饮水工程解决对策,为新密市山区群众供水城市化、吃水自来水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建后管理体制,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的保障。广德县位于皖东南部山区,多年来一直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管模式,着力突破山区建设规模供水工程较困难的束缚,超前谋划,探索创新,以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的供水之路。  相似文献   

8.
山区供水因其特殊性,对供水水质、供水水压以及供水保障率等方面的安全性要求通常较其他地区更高,山区供水系统是精准脱贫任务的主要考核指标。通过对太行山区农村供水系统的风险类型及特性进行分析,明确指标筛选方法,建立太行山区供水系统风险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估太行山区农村供水安全提供评价体系,服务这一地区供水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供水工程,尤其是位于山区、路沿管线地形起伏较大的工程,频繁发生水锤时,供水系统受到的危害很大。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农村供水工程突然断电产生的水锤进行计算分析,形成了辽宁省农村供水工程防水锤技术概要,为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的建设与管理有其特殊性,需克服压力变化大和用户分散等困难,建设管理难度大,供水设备品种多、型号复杂。文章依托已有的山区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分析和介绍供水设备功能和作用,提出设备选用的建议,为山区供水建设与管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平原地区农村供水工程的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饮水工程因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工程布局不合理现象。以安徽蒙城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水厂的投资费用考虑,综合两方面因素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布局进行优化,首先以供水经济距离为依据确定其供水范围,再在供水范围内建立以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在经济供水半径范围内的优化布局方案,即在乐土镇建水厂总费用最小。水厂的选址与用水量和供水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供水范围的中心区域建厂并不一定经济。  相似文献   

12.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太行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受干旱缺水的制约,太行山北部山区人畜用水困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为干旱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面积不断扩大,集镇人口剧增,但供水设施的建设速度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集镇建设的速度,且由于乡镇现有供水设施供水量小,日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普及率低,配水管水管网被破坏严重,供水设施已基本报废,自来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不加以改善,将会严重制约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身体健康。基于以上原因,建设乡镇供水工程,以满足乡镇日益增长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彻底解决乡镇的用水供需矛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水资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作亮 《中国水利》2007,(9):44-45,60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生态恶化、水污染等一系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构建区域新型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做好跨省河流的水量分配。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饮水难是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政府多主筹集资金加大对新疆农村改水的投资力度,使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综合效益显著,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已经远远超出了改水工程总投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水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有水喝而且要享有安全饮用水,还要利用水在农村发展多种经济,农村改水工作永无止境,对新疆农村改水与国内外发展水平有世界用水发展趋势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应继续加大对我国西部农村改水工程的投资力度以争取更大经济效益,建议在对西部农村改水工程继续实施政策倾斜的同时努力将农村水厂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农村供水工程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孔文  胡孟 《中国水利》2006,(19):38-40
供水工程类型与水源、地形、居民点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一般分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集中供水工程。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具有供水保证率高、水质与水量可靠、便于管理、工程可持续运行期长、人均投资低和运行效益好等诸多优点。我国农村供水事业在初步解决了饮水困难的基础上,应重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供水事业的发展思路应从传统、原始、半原始的供水方式向现代化供水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村镇供水安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郭孔文 《中国水利》2006,(9):45-46,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供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饮水不安全、缺少水质检测体系和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实施村镇供水单位资质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是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徐佳  冯平  杨鹏  刘燕 《水利水电技术》2015,46(3):123-129
着眼于当前已建工程运行状况、从挖掘供水功能和经济效益潜能、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和确保良性运行等方面,提出区域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评价的概念,建立包括供水保障、功能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设定运行等级标准。运用基于模糊物元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北省为例,对所辖的11个地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资源效益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延安市洛川县为例,在建立水资源效益系统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洛川县水资源效益系统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系统进行耦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彼此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农业万元GDP用水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先是持续减小,后有所增加,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农业万元GDP用水增大的响应却相反;2007-2015年洛川县水资源效益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逐年增大,且两者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965;洛川县水资源效益系统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系统之间耦合度均在0.4~0.5之间,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从2007-2010年的失调阶段发展到2011-2015年的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0.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decision to inv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water supply in Tanzania is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oretically economic as well as social benefits are supposed to influence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practice, however, choice of projects to be developed are made solely on the basis of social rather than economic factors. Economic potential of such projects are generally not considered. Examples of small scale irrigation, fish farming and village afforestation are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economic potential of rural water supply proj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the social benefits during the planning stages of such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