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其机制错综复杂,愈合难而易于复发。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多发于与胃酸接触部位如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等处。约95%以上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对60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花 《光明中医》2008,23(12):2082-2084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总结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胃痛”、“心痛”、“吞酸”、“嘈杂”、“呃逆”、“呕吐”等范畴。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等特点。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和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概况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奔前  周俊亮 《新中医》2005,37(12):34-36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胃镜检查。主要观察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HP感染的关系以及舌象与溃疡分期的关系。结果:溃疡分类与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溃疡分期中胃热炽盛型占12例,愈合期和瘢痕期中肝胃气滞型占26例,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证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溃疡各期与舌象之间有密切联系。HP检出率的高低为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寒邪犯胃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食滞胃肠型,胃热炽盛型与其他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观察表明,胃镜检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促进溃疡病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指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溃疡;因其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因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反复发作。2003年以来,我们使用段其昌老师指导的经验方一安胃愈疡汤治疗此病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3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并予中医辨证分型,主要观察中医证型与溃疡的分型、分期、黏膜状况的关系。结果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多见于溃疡活动期;而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多见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期和瘢痕期。消化性溃疡黏膜表现:脾胃湿热证多见糜烂、充血、水肿;脾胃虚弱证多见苍白、糜烂及出血;肝胃不和证多见充血、水肿和糜烂;胃阴不足证多见苍白、充血、水肿。结论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密切关系,胃镜检查可作为望诊的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缓中汤抗消化性溃疡复发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绝大多数溃疡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  相似文献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溃疡病,本病是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渍疡,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PU),由于溃疡主要在胃与十二指肠,故又称胃溃疡(Gu)与十二指肠溃疡(Du)。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姜类治疗溃疡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卿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93-594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圆形或卵圆形组织缺损。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名为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本病以上腹痛、吐酸、嘈杂、呕吐为主症,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笔者自2006年至2008年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方法治疗73例,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治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红  王芳  陈秀梅 《光明中医》2004,19(1):50-51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粘膜被胃液消化所形成的溃疡 ,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 空肠吻合口和含有胃粘膜的Mecket憩室。由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约占胃肠溃疡的 98% ,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 ,食物与不良饮食习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 ,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诊治和抗复发治疗都有显著疗效。现将中医分型与治法方药总结如下 :1 肝胃不和型…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病变,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肠黏膜易受胃液消化而成溃疡,目前有人认为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溃疡常为1个,但也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称复合溃疡。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和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因而得名。笔者自2000年9月—2002年9月,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治疗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均与胃液中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溃疡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又称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医学称为胃脘痛。笔者临床运用中药胃舒宁口服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胃脘痛,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20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奇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81-108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道疾病,是胃肠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以下的病变。主要发生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发生在胃为胃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则为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等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消化性溃病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被破坏。如经常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和服用阿斯匹林、强的松、酒精等,以及反流的十二指肠液,都可以损害胃粘膜屏障而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此时,具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很容易穿透胃粘膜屏障,消化侵蚀自身的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溃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此种情况下,即使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正常,也应付不了过量的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易形成溃疡。如遗传因素或胃泌素瘤,或过度的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可直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加胃液分泌,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而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1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胃镜检查、H.pylori检查。对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H.pylori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与西医溃疡分类的构成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期中胃热炽盛型34例,愈合期和癖痕期中肝胃气滞型58例,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证型(P均0.05)。各中医证型胃镜下溃疡面积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胃气滞、瘀阻胃络及脾胃阳虚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白,溃疡面覆白苔为主;胃热炽盛及寒邪犯胃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黄,溃疡上覆黄苔为主;胃阴亏虚患者黏膜溃疡色泽白,溃疡面上覆白苔为主;食滞胃肠患者黏膜水肿,黏膜色泽黄,溃疡上覆白苔为主。胃热炽盛及肝胃气滞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88.46%及71.23%,胃热炽盛型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胃镜检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不宜作为中医证型判断标准,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可为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指标,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梅克尔(M eckel)憩室,均可发生溃疡。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但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前者的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早10年。自1980年以来,消化性溃疡者中老年人的比率呈增高趋势。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组60…  相似文献   

17.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医生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金星  王翼洲 《光明中医》2008,23(11):1850-185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或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该病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的慢性胃肠病,多发病,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复杂,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淑瑛 《陕西中医》2001,22(7):421-421
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的部位的慢性溃疡(局部出现了疮疡、糜烂、肿胀或 出血等病变)。由于溃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 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证候学中属于“胃脘痛”、“泛酸”、“胃胀满”等范畴,以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有“肝胃不和”、“寒入胃肠”、“阴虚胃热”、“肝郁化火”、“湿阻中焦”、“血瘀”、“脾胃虚寒”七型,各型均可导致胃肠发生疮疡、糜烂、肿胀或出血等病变。临床当标本同治,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加用乌及贝散(汤)以达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缓急止痛之目的。 1药物组…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痛的范围。寒邪客胃,胃气不和;或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或脾阳不足,中气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从而发生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