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鼠疫疫源地鼠种构成、鼠密度变化情况及带菌率,为鼠疫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0、11月,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在定边县定边镇北园子村北部,采用一日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进行宿主动物监测,并对宿主肝、脾进行鼠疫菌培养鉴定.结果 一日弓形夹法捕鼠112只,平均鼠密度为8.62只/hm2,其中长爪沙鼠100只,东方田鼠5只,达乌尔鼠兔3只,子午沙鼠2只,小家鼠和黑线仓鼠各1只.5m夹线法捕鼠173只,其中小家鼠136只,黑线仓鼠36只,东方田鼠1只.东方田鼠在定边县现行鼠疫疫区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南部边缘地带盐碱滩地中捕获,东方田鼠及其他捕获鼠体内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首次在陕西省鼠疫疫源地发现东方田鼠,增添了该鼠在陕西省新的地理分布区,东方田鼠在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所辖7个区、12个县(市)。总面积5.3万km2,人口960万。2000年在疫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系统的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监测。监测面积 20 000hm2。调查单公项样方100个(黄鼠出蛰及分居期各50个)。捕获黄鼠48只,平均黄鼠密度为0.48只/hm2。采用5米夹线法按不同生境布夹,用白面油饼做诱饵,共调查 1500夹次,捕获野外夜行鼠91只。其中褐家鼠33只、黑线姬鼠28只、小家鼠18只、大仓鼠12只。 2000年共梳检活体黄鼠733只,带蚤黄鼠111只,染蚤率为15.1…  相似文献   

3.
分析 2009-2018年鼠疫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变化,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二连浩特地区2010-2018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15种1 423只,包括长爪沙鼠、子午沙鼠、大沙鼠、达乌尔黄鼠、赤颊黄鼠、小家鼠、黑线仓鼠、灰仓鼠、黄兔尾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羽尾跳鼠、黑线毛足鼠、小毛足鼠。主要宿主长爪沙鼠最高密度6.0只/hm^2,最低密度0.12只/hm^2,平均密度1.11只/hm^2;捕获媒介蚤19种,鼠体染蚤率51.74%,鼠体蚤指数2.14;检出鼠疫菌48株、阳性血清25份,有7个年份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二连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并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赤峰市2012—2021年达乌尔黄鼠动物鼠疫流行特征,为预防鼠疫的发生及调整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采用固定和流动监测点相结合的形式对赤峰地区进行鼠疫监测。采用样方法调查宿主动物,5 m夹笼法调查夜行鼠类。结合实验室数据,对2012—2021年赤峰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赤峰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调查样方7 090 hm2,捕获达乌尔黄鼠674只,平均密度0.10只/hm2。布夹136 403夹次,捕鼠3 294只,捕鼠率2.41%。主要以黑线仓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为主。调查黄鼠洞27 334个,染蚤率7.57%,平均蚤指数0.14;调查黄鼠14 046只,染蚤率为32.21%,平均蚤指数0.85;调查黄鼠巢1 054个,染蚤率为66.70%,平均蚤指数9.74。共进行鼠类病原学检验20 555份,鼠类血清学检验15 783份,蚤类病原学检验26 402组,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监测数据显示赤峰市2012—2021年间未发生动物鼠疫疫情,黄鼠平均鼠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荒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趋势,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8个团场鼠疫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监测结果,以及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6—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共调查面积503 ha,年均鼠密度为2.54只/ha,大沙鼠密度在2.32~2.78只/ha;夜行鼠平均捕获率为11.56%,以子午沙鼠为主、占90.29%,不同年度捕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52,P<0.001);鼠体染蚤率92.27%,总蚤指数5.87,洞干蚤染蚤率58.86%,蚤指数1.91;共检测大沙鼠血清1 257份,阳性6份、阳性率0.48%。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荒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仍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辖区内鼠疫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应继续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动物鼠疫监测,及时开展鼠疫风险评估及动物鼠疫疫情处置,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兴安盟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和兴安盟卫生防疫站的指导下 ,按内蒙古自治区鼠疫调查方案 ,于 5月 1日至 6月 30日对巴彦呼舒地区开展鼠疫调查工作 ,调查面积 5 0km2 ,结果如下。1 宿主动物调查1.1 黄鼠密度调查  用一日弓型夹法 ,不同生境按 1%比例进行随机抽样 ,调查单公顷样方 10 0个 ,发现鼠洞 1430个 ,布夹 1430盘次 ,捕黄鼠 15 5只 ,平均密度为 1.5 5只 /hm2 。1.2 小型鼠类数量调查  以五米夹线法 ,白面油饼为诱饵每旬 10 0盘次 ,先后布 6 0 0盘次 ,捕获鼠类 30只 ,捕获率为 5 % ,其中黑线仓鼠 16只 ,占 5 3.33% ;鼷鼠 11只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小毛足鼠在康保牧场数量及其分布的情况,为鼠疫、鼠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 m夹线法进行调查,并计算小毛足鼠捕获率;结合野鼠密度调查及鼠情疫情踏查工作,收集其数量及分布信息。结果1982~2007年采用5 m夹线法,共布夹54 575夹次,捕获小毛足鼠141只,平均捕获率为0.258%;野鼠密度调查,共捕获小毛足鼠41只;鼠情疫情踏查,共捕获小毛足鼠5只。结论小毛足鼠在康保牧场全境均有分布,时间上亦呈连续分布,其栖息生境主要为草滩、林地、坡麓、耕地等。  相似文献   

8.
忻州市的保德县、偏关县、河曲县是山西省定点鼠疫监测防治县 ,根据“山西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及其“实施细则”要求 ,每年对上述 3县进行动物鼠疫监测(1 991~ 1 995年为间隔监测 ,1 996~ 2 0 0 2年同时监测 ) ,现将忻州市 1 991~ 2 0 0 2年鼠疫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宿主动物调查1 .1 野鼠密度  根据“监测方案”要求 ,3个县对野外鼠密度进行了调查。按照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耕地、荒地 ,采用 5m夹线法 ,使用统一小型号踏板夹 ,新鲜油饼做诱饵 ,对小型鼠进行流调 ,1 2年来共放鼠夹 2 6 5 0 0夹次 ,捕获鼠类 4 0 6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种群组成和种群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氏菌感染。方法根据动植物历史分布资料在门头沟区、延庆县、怀柔区、密云县设立监测点,在2009、2010年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并鉴定物种、计算密度。笼捕法捕捉活鼠,心脏取血后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北京市2009、2010年小型兽类(主要为啮齿类)密度分别为7.01只/100夹次和3.27只/100夹次。捕获小型兽类10种,其中啮齿类动物8种,食虫目1种,食肉目1种。社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和构成最高,2009、2010年3种鼠合计占夹夜法全部捕鼠量的93.81%和85.33%。鼠疫血清学检测标本624件,鼠疫耶尔森氏菌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存在已确定的鼠疫可染疫动物社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且为优势种群,目前血清学监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新疆温泉县鼠疫疫源地面积,鼠疫疫源地类型.方法 2004年5月27日~8月31日在温泉县南部山区采用鼠疫流行病学、生态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方法进行鼠疫疫源调查.结果 啮齿动物优势种为灰旱獭,主要分布在海拔2 100~3 200 m的高山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地带;其次为长尾黄鼠,主要以岛状分布于海拔1 800~2 800 m的草原带.路线法调查灰旱獭密度为0.26只/hm2,定点法调查3个样地平均密度为3.8只/hm2 ;调查区内长尾黄鼠数量甚少,呈岛状分布,样地定点观察平均密度为9.2只/hm2.调查区内按不同生境用5 m夹线法进行夜行小型鼠调查,捕获小型鼠4种15只,小型鼠捕获率为2%.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共发现3科、10属、13种.病原学检验脏器及媒介蚤材料,结果均为阴性.血清学检验出5份阳性材料.结论 旱獭和狗血清阳性说明温泉县南部山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有动物间鼠疫流行.为了防止人间鼠疫流行,应加强鼠防意识,加大鼠防投入力度,全面开展各项鼠疫防治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宁夏银川市鼠疫疫源地流行状况,为预警鼠疫疫情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0年银川市鼠疫监测资料,采用回顾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鼠疫宿主动物种类、密度、蚤指数等。结果2016—2020年共捕获鼠类12种10858只,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分别捕获5210只和3885只,宿主鼠密度监测面积1941 hm^(2),总密度2.34只/hm^(2);夜间活动鼠平均捕鼠率6.47%;共获染蚤鼠2925只,鼠体染蚤率26.94%,获蚤8916只,蚤指数0.82;共解剖10858只,培养样本10858份,培养蚤3550组9370只,病原学检验均未分离出鼠疫菌,均判定为阴性;共捕获活体鼠2516只,采血1965份,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滴度均≤1:4。结论通过对银川市鼠疫疫源地的连续监测,未监测到疫源地出现鼠疫流行,但鼠密度和蚤指数还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疫源地监测及风险预警,有效预防和降低发生鼠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甘肃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评估其危害性,为制定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肃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的鼠疫监测报告、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资料、鼠疫信息库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80-2018年间,疫源地内旱獭数量在0.12-2.74只/hm~2范围变动,总平均密度0.69只/hm~2;共布鼠夹(笼)264 918个,捕获9 750只,平均捕获率为3.68%。捕获啮齿动物分别属于2目6科14属20种,其中小家鼠、灰仓鼠、长尾仓鼠为优势种。1959-2018年间,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菌2 082株,其中动物体内分离1 388株,媒介分离692株,旱獭巢蚤土壤分离鼠疫菌2株。结论甘肃祁连山-阿尔金山草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差别很大,一些地区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一些地区则已静息多年,应针对不同流行态势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额济纳旗鼠类种群结构及现状.方法 在额济纳旗的策克嘎查和新西庙地区,参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5米夹线法捕鼠,梳捡捕获鼠体蚤,参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对剖检鼠肝、脾组织及鼠体蚤进行病原学检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验捕获鼠血清.结果 2002-2010年,鼠疫监测面积共291 km2,调查单公顷样方118个,捕获鼠1051只,平均鼠密度为8.91只/hm2,其中子午沙鼠526只,占50.05% (526/1051);长耳跳鼠175只,占16.65%(175/1051);大沙鼠154只,占14.65%(154/1051).剖检宿主动物1051只,培养蚤46组753匹,检测血清154份,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尚未发现动物鼠疫活动的迹象,由于子午沙鼠为当地优势鼠种,属高抗性啮齿动物,因此应加强对该地区的系统监测,防止发生动物及人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费县秋冬型恙虫病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搞清山东省费县地区秋冬型恙虫病疫源地宿主动物种类及其携带恙虫病立克次体(Rt)情况。方法:采用生态学方法确定当地优势鼠种;采用病原分离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证实鼠类自然感染Rt。结果:1995年5月~1997年4月从野外农田共捕获鼠及鼠形动物1044只,其中黑线姬鼠751只,占71.94%;大仓鼠266只,占25:48%;其它鼠种27只,占2.59%;从室内捕鼠23只,均为褐家鼠。从鼠内脏共分离到9株Rt,其中黑线姬鼠5株,大仓鼠3株,褐家鼠1株,血清学分型:除从黑线姬鼠和大仓鼠各分离到1株Karp型Rt外,其余7株均为Gllliam型。共收集鼠血清318份,抗RtIgG阳性率为14.78%(47/318),血清型以Gilliam型为主,但存在Karp及Kato型。结论:黑线姬鼠为当地秋冬型恙虫病疫源地主要宿主,大仓鼠为次要宿主;褐家既为室内Rt宿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鼠类在南京市阳性钉螺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老鼠,调查南京市部分江滩的鼠类分布和鼠密度,对捕获鼠进行分类并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放置鼠夹和鼠笼3865个,捕获鼠类8只,其中黑线姬鼠3只,沟鼠5只。经解剖均未发现有血吸虫寄生。结论鼠类在南京市阳性钉螺形成中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黄鼠数量调查公顷样方1592个,扑黄鼠2282只,鼠密度平均1.43只/公顷。其空间分布呈片状、岛状不等。小型鼠类,按不同生境布夹5200夹次,扑获鼠类10种298只,扑获率5.73%,其中以黑线仓鼠扑获率最高,系该区小型鼠类中的优势种。黄鼠体蚤调查,检鼠820只,染蚤鼠306只,染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方法 选择长江江滩武汉江岸段, 通过捕鼠夹捕获江 滩野鼠, 解剖肝脏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和肝组织压片显微镜镜检虫卵。结果 结果 调查点依自然条件分6个片区, 每个调查片 区分别放置60个捕鼠夹, 共360个, 回收360个鼠夹, 共捕获31只野鼠, 平均鼠密度为8.61%, 1只鼠检出肝毛细线虫, 感 染率为3.23%。 31只野鼠中黑线姬鼠24只, 褐家鼠3只, 鼩鼱4只, 感染率分别为0、 33.3%和0。结论 结论 长江江滩武汉段 鼠体有肝毛细线虫感染, 为肝毛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江西省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江西省鼠疫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20个县区开展鼠疫监测,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调查鼠密度、鼠种构成;对捕获鼠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肝、脾、血清;蚤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江西省未报告人间鼠疫疫情;2018—2022年动物鼠疫监测显示室内鼠平均捕获率为2.64%,野外鼠平均捕获率为3.67%;5年来鼠种结构稳定,褐家鼠和黄毛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的优势鼠种;平均染蚤率为0.879%,平均蚤指数为0.010;鼠疫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江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但不排除疫源地复燃和外省输入疫情风险,应持续规范鼠疫监测工作,加强疫情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并进行鼠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捕获鼠类4种298只,平均密度为2.08只/hm^2,其中以达乌尔鼠兔为优势种,占74.50%。共梳检蚤52只,总染蚤率为10.07%,总染蚤指数为0.20;获鼠血清178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吴起县未发现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沿准噶尔盆地荒漠一带鼠疫疫情,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2012年开展鼠密度、种群构成、鼠体蚤、洞干蚤和血清学监测。结果捕获大沙鼠566只,密度为5.3只/hm2,有效洞群平均鼠密度3.9只/洞群;捕获各类夜行鼠669只,捕获率11.3%;鼠体获蚤2 012只,染蚤率68.0%,蚤指数5.5;探洞64个获蚤73只,指数1.1;分离各类鼠血清材料1 156份,其中F1抗体阳性血清47份。结论大沙鼠和其他各类鼠血清学检出阳性血清,大沙鼠有效洞群平均鼠密度明显降低,提示区域内动物间鼠疫处于高流行状态,应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鼠疫防治工作,严防鼠间鼠疫向人间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