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开浩 《甘肃冶金》2007,29(2):26-28
广东文官坪锡矿位于博罗新华夏系断裂带与纬向构造的交会处。近矿围岩为一套已发生浅变质的砂泥质岩石;矿区火成岩以酸性系列为主,其次是中酸性,极少量的基性、碱性系列,其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在时空关系上与锡矿床的形成最为密切。交代蚀变作用种类较多,有些蚀变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成为锡矿化的重要条件。矿物组合主要有锡石石英组合,锡石、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锡石、毒砂、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锡石毒砂、铜铅锌硫化物、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锡石、毒砂、锡矿、辉锑锡铅矿、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等。矿石主要为不规则的半自形粒状结构,团块状、角砾状构造等。由此,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锡矿床属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共生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鹿儿坝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长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等。在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元素组合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受近EW向脆性断裂构造控制,与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类型主要有蚀变构造角砾岩型、蚀变闪长玢岩型、脉状及浸染状硫化物型、褐铁矿化碎裂岩型;流体测温、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显示本区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结合区域矿床研究结果,认为鹿儿坝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末期,为与闪长岩脉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剥蚀深度较浅,目前所见到金矿体可能大部分为闪长玢岩脉(体)上部破碎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郭旻  胡海丰 《黄金》2014,(1):21-25
脑包沟金矿床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金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含少量石英脉型。矿石结构有交代结构、骸晶结构、网脉状结构、包含结构、结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和块状构造。金呈独立的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产出,以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方铅矿、褐铁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金矿物形态多样,粒度以微粒为主。  相似文献   

4.
方春家  赵军 《甘肃冶金》2005,27(3):67-69
老豆村金矿床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德乌鲁石英闪长岩与老豆村石英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矿床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以脉状、透镜状、豆芽状赋存于这些断裂破碎带中。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绢云母化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肃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广 《甘肃冶金》2004,26(2):26-28
小东沟金矿床属于蚀变岩型金矿 ,产于西秦岭泥盆系中统碎屑岩中 ,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为特征。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 ,黄铁矿、褐铁矿、石英是主要的载金矿物。断裂构造是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杰斌 《甘肃冶金》2011,33(1):56-60
录斗艘金矿床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德乌鲁石英闪长岩与录斗艘石英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矿床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以脉状、透镜状、豆芽状赋存于这些断裂破碎带中.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绢云母化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成矿带,其金矿储量在青海省矿产资源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为一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也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又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矿床,目前在该矿床已发现7条金矿化体,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矿化体类型主要是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石英脉及硫化物蚀变岩型矿体,矿石矿物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绿泥石化。根据矿区出现的脉状矿化、细脉侵染型矿化特征,矿区剪切带成矿系统中具有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系列,对在该地区深部及外围的进一步找矿,扩大矿床规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河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内的区域断裂蚀变带中,平面上呈线状分布;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豆荚状,沿走向及倾向具膨缩、分枝现象;矿体近东西走向,倾向北东,平均67°,总体为陡倾斜脉状矿床。成矿阶段即为矿物生成阶段,共划分为钾长石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自然金-石英(绢云母)-黄铜矿-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五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成矿阶段为第三阶段。当矿体中大量出现方解石脉时即预示着成矿基本结束。矿石中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少为黄铜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绢云母。矿床的矿化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红土沟金矿床位于中祁连地块与北祁连褶皱带的分界断裂中,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寒武统和下奥陶统阴沟群。通过研究金矿体的赋存位置、状态以及观察镜下矿物特征,总结该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该区金矿体均产于下奥陶统阴沟群中基性火山岩组第二段内,主要岩性有安山质玄武岩、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及部分变砂岩、大理岩等。矿体沿NW或近EW向断裂及其附近的蚀变破碎带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金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含微量自然金及自然银。脉石矿物主要有绢云母、白云石、白云母和石英。金品位变化较大,毒砂、黄铁矿是金的富集及载体矿物,金矿化与砷、硫金属矿物及硅化密切相关。金主要以次显微金形式存在(矿石中含量>90%),其次以自然金形式存在。矿石构造类型以浸染状为主,脉状构造次之。  相似文献   

10.
那仁陶勒盖金矿床位于蒙古国最重要的北肯特金成矿带内,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上奥陶统哈拉群变质砂岩中,呈脉状、似脉状、透镜状等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及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石矿物组合和生成顺序,成矿阶段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初步分析认为,那仁陶勒盖金矿床为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北部虎拉林金矿床矿石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拉林金矿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北段,属于与斑岩体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和黄铜矿,同时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矿石的主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交代和包含;矿石的主要构造为浸染状、角砾状、脉状和团块状。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其形态以角粒状、尖角粒状、长角粒状和麦粒状等居多,以中细粒者常见,最大粒度为0.38 mm×0.42 mm×0.06 mm。金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是裂隙金和包裹金。依据矿石中金矿物粒度和赋存状态特征,建议矿石的磨矿细度选择以10 μm为宜,并可采用重选—浮选法进行选矿。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一个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偏碱性粗安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由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针碲金银矿和斜方碲金矿等组成。矿区内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矿化蚀变,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0~270℃;盐度大多小于3%,密度集中在0.68~0.88 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体系;成矿深度平均为1.73 km,属浅成低温环境;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δD为-110‰~-85‰,平均-95.8‰,δ18 O水为-14.3‰~-8.7‰,均值为-11.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矿床低硫富碲特点、矿物组合、矿化蚀变组合及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三道湾子金矿床为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吉林汪清刺猬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茜  万多  卿敏  朴星海  边红业  程军  张景海 《黄金》2010,31(7):13-15
刺猬沟金矿床为产于中侏罗统屯田营组安山质火山岩地层之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矿脉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液相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8.9~246.8℃,盐度为1.56%~5.7%,表明成矿流体属均一的低温、低盐度热液,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床属大气降水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4.
李晨辉 《黄金》2011,32(12):22-26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通过对杨金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的分析,讨论了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赋存于古生代变质岩系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物以细粒—微细粒的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等矿物的内部、晶隙或裂隙中;石英...  相似文献   

15.
霍亮  李碧乐  黄勇  王力 《黄金》2007,28(10):4-10
通过光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结了内蒙古赤峰陈家杖子金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划分了成矿期次.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成分较复杂,硫化物种类多,有少量硫盐矿物出现;富硫贫砷毒砂、贫砷富硫黄铁矿、贫锌富铁的闪锌矿(与标准分子式相比),含杂质多的银锑黝铜矿和方铅矿与金关系密切;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其中第二世代富硫贫砷毒砂是陈家杖子金矿的最主要载金矿物,其次是方铅矿.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研究,确定该矿床为受大型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该矿床深部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黄埠岭金矿7号脉属于石英脉金矿,是该矿区最主要的工业矿脉之一。研究表明,7号脉是由7-1、7-2号2个倾向SE和7-3号倾向NW的矿脉所组成的复脉,受F7构造带控制。矿体产于矿脉内,成矿分为4个阶段,矿化类型属于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温度和压力研究结果表明,7号脉为中温中深成金矿。该矿脉内金矿化富集受构造、蚀变岩、矿化阶段、矿物组合和脉岩等多种机理控制,对该矿脉的深边部成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道地区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金锑矿带西南段,主要包括茶溪、金坑和黄垢3个中小型金矿床,矿脉发育在前寒武系浅变质地层中,受断裂控制明显,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主要划分为2个阶段,一是石英+黄铁矿+毒砂+绢云母+金阶段;二是石英+绢云母+少量金阶段;其中茶溪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5~297 ℃,峰值为210~220 ℃,盐度[w(NaCl)]为4.9%~11.7%,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233 ℃,峰值为160~170 ℃,盐度为3.3%~9.7%;金坑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2~261 ℃,峰值为210~220 ℃,盐度为5.6%~10.1%,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4~203 ℃,峰值为150~160 ℃,盐度为3.8%~8.8%;黄垢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19 ℃,峰值为220~240 ℃,盐度为5.1%~11.7%;3个矿床中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δ18Ofluid变化较小,分布在+4.95‰~+6.95‰之间,第二阶段δ18Ofluid分布在+1.08‰~ +1.38‰之间,而δD值变化较大,分布在-83‰~-33‰之间,因此第一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流体,来源以变质流体为主,可能有岩浆热液的叠加,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指示有大气水的混入。另外,黄垢矿区黄铁矿中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广,为-15.79‰~+3.88‰;金坑矿区硫化物δ34S值较为集中,为-5.02‰~+0.74‰。结合区域地层中S同位素组成与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载金硫化物硫源(δ34S值接近零值)主要为深部岩浆,而不含金或含微量金的硫化物(δ34S值为负值)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亮  孙丰月 《黄金》2010,31(3):8-14
东安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侵入体联合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0.7%~3.05%NaCl)、低密度(0.7~0.94 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10.8~337.7℃,主体成矿温度区间为160~180℃,成矿压力为7.61~20.19 MPa,主体成矿深度为1.6~1.8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DSMOW值为-90‰~-98‰,δ18OH2O值为0.6‰~4.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典型的围岩蚀变有冰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综合研究表明,东安金矿床属于由近中性、还原的低温流体形成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殷茜  卿敏  朴星海  边红业  程军  张景海  万多 《黄金》2010,31(11):16-19
杜荒岭金矿床产出于石英闪长岩中,矿化类型分爆破角砾岩筒型及放射状裂控蚀变岩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两类矿石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及气液二相等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为256.8~450℃,盐度S(NaCl)为31.9%~44.2%,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一类中高温、高盐度不均一的热液体系,具明显的浅成岩浆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佳楠  王力 《黄金》2012,33(6):17-21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内断裂构造之中,矿脉严格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对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发育,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和少量单液相包裹体两种类型,成矿流体为H2O-NaCl体系;并具有低盐度(7.59%~10.87%)、低密度(0.94~0.98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为151.4~201.3℃,成矿最低压力为14.3~21.0 MPa,成矿最低深度为1.43~2.10 km。结合矿石黄铁矿样品中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其变化范围较窄,为1.91‰~2.54‰,平均值为2.24‰,均一化程度较高,接近陨石硫。分析认为,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上地幔),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汇聚于一定的断裂构造空间,因降温、减压而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最终确定矿床成因类型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