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USB2.0接口的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现有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如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基于PLD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基于DSP和USB2.0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基于USB和串行A/D转换的数据采集系统等优缺点,提出利用强大的USB2.0专用微处理器芯片CY7C68013构成性价比高的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USB接口芯片CY7C68013A-100AXC的可编程接口控制逻辑的合理设计和芯片内部FIFO的有效运用,实现了数据的高速连续采样.最后由片内的USB引擎打包为USB数据帧传送至PC机,由用户保存可作进一步处理.该系统实时采集实时显示,易于扩展,传输距离长,能同时接受多个设备,电磁干扰小,安装方便,即插即用,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自主设计的X射线探测器读出芯片数据量大、速度快和连续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第二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2)与第三代通用串行总线(USB3. 0)的X射线探测器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系统。系统以FPGA和USB 3. 0协议为核心,由FPGA采集X射线探测器读出芯片的24通道数字信号,并送入DDR2存储器中进行高速缓存,高速缓存的数据最终被USB 3. 0接口传输至PC端进行实时处理。该系统数据采集的吞吐率可达2 400 Mbps,USB接口传输速率可达2. 5 Gbps,能够满足X射线探测系统中高速采集与实时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DSP平台的USB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P的高速运算性能使它在数字信号的处理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通常数字信号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一种非常方便、高速的接口来实现与PC机的接插。本文给出一种基于DSP平台的低成本高速USB接口方案。它采用Philips公司的PDIUSBDl2接口芯片,实现DSP图像采集系统与PC机的高速数据传输。最后作出的接口,其数据传输速率达580KB/s以上,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USB接口设计方案,分别从接口的硬件设计、接口操作原理、软件设计流程以及中断服务程序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利用Cypress公司提供的USB2.0接口芯片CY7C68001实现了USB2.0从机接口设计,通过硬件平台的搭建和软件程序设计,实现了PC机与DSP之间高速双向地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型高速单片机C8051F005设计了一种功能齐全、数据处理方式灵活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单片机内部集成的ADC完成信号的采集,采集的数据既可由单片机进行处理并通过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进行实时显示,也可通过USB接口芯片PDIUSBD12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PC进行储存和处理,发挥PC机数据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优势。整个系统采用USB总线供电,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并降低了成本。该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得到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采用USB接口芯片和多通道生理参数采集模块设计了一种采集模块与上位机PC通信的USB接口,实现了多通道生理参数的实时数据采集。从通信实现的上位机和下位机两方面讨论了接口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阐述了基于PC的上位机驱动程序设计,基于USB接口芯片的下位机硬件设计和固件设计,与PC串口通信对比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殊测试环境下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存储、传输数据的不便,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模式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CH375为USB接口芯片,STC12C5A60S2单片机为处理器.构成主从单片机系统,用于某型数字式随动系统的性能测试.该系统采用USB主/从双模式的采集方案,可将数据保存于USB移动存储设备或直接上传至PC机,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8.
USB2.0控制器CY7C68013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USB2.0协议以及Cypress公司推出的USB2.0控制器CY7C680313。USB2.0协议提供480Mb/s的传输速度,向下完全兼容流行的USB1.1协议。CY7C68013是USB2.0的完整解决方案,该芯片包括带8.5KB片上RAM的高速8051单片机,4KB FIFO存储器以及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0,串行接口引擎(SIE)和USB2.0收发器,无需外加芯片即可完成高速USB传输,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FPGA 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高速、连续采样的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 的高速数据采 集系统的构成及技术实现。采用FPGA 作为主控制器,USB2. 0 协议标准传输数据,设计了数 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模拟信号滤波整形电路,高速AD 接口电路,USB 接口电路等, 实现了对数据的高速连续采集。设计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数据采集板的FPGA 程序和USB 固件程序,上位机应用软件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灵活,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 强,各项指标均已达到了设计时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USB2.0接口的高速光栅自动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利用CCD作为数据采集元件,结合国家半导体公司的扫描仪控制芯LM9812和Cypress公司的USB接口控制芯片CY7C68013实现数据的高速采集与处理。介绍系统的固件和USB驱动以及客户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义一种从环F2+uF2+u2F2到域F2上新的Gray映射,将环F2+uF2+u2F2上的线性(1+u+u2)—循环码等距映射成域F2的线性循环码;进一步又给出了在码长n=3(mod 4)时环F2+uF2+u2F2上的线性(1+u+u2)—循环码的Gray象的生成多项式,这对构造新的好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造了一个含有16个元素的有限环,给出了这个有限环上码长为奇数的循环码的必要条件。然后给出了这个有限环上码长为奇数的循环码的一个生成多项式,得到了在这个环上的自对偶码存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R=F2+uF2+u2F2,R1=F2+uF2,定义了从RnF3n2的Gray映射Ф以及从Rn1Rn的映射f。通过对环R上线性码C的生成矩阵的研究,给出了线性码C的对偶码C和Gray像ФC)的生成矩阵,并且ФC)与ФC)是F2上的对偶码。通过映射f将环R1上的线性码与环R上的一类线性码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记R=F2+uF2+u2F2,定义了环R上码字的深度以及R上线性码的深度分布,研究了环R上码字深度的性质,给出了计算环[R]上码字深度的递归算法。利用环R上的线性码C及其生成矩阵,得到了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及相应的生成矩阵。通过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环R上的线性码的深度谱和深度分布,进而得到R上一类线性码的深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ECS PN2 SLI2+     
《个人电脑》2007,13(1)
  相似文献   

16.
17.
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毅力 《计算机工程》2004,30(Z1):482-484
对新型的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和滴涂的方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出一种均匀且具有高电活性聚苯胺(PANI)/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纳米氧化铈(nano-CeO2)复合膜。从膜的厚度、pH值、碳纳米管(CNTs)与nanoCeO2的质量比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复合膜探测H2O2浓度的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循环伏安聚合25圈的聚苯胺分散和固定CNTs,nano-CeO2,以及辣根H2O2酶的能力较好,且以CNTs与nano-CeO2的质量比为15∶1的复合膜在pH=6.4的缓冲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电活性。该复合膜修饰的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的响应电流,较快的响应时间(5 s),较宽的检测范围为5.0×10-6~3.95×10-4mol/L,较低的检出极限7.6×10-7mol/L(S/N=3 dB)。  相似文献   

19.
20.
When using 2-D thresholding to segment images, the used threshold would partition the 2-D histogram into four quadrants, two of which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object and background, while the other two are corresponding to edges and noise. However, unsuccessful segmentation will often happen because many existing 2-D thresholding methods ignore edges and noise quadrants in calcu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novel 2-D threshold line segment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second threshold point is determined adaptively by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of incorrectly classified pixels. The experiments on typical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very competitive segmentation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representative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