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有围护结构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造两方面。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主要包括:外墙节能改造、外窗节能改造、屋面节能改造等技术措施的研究;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除了能够降低建筑能耗之外,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也有很大影响。采用ECOTECT能耗模拟软件,对西安市某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不同节能改造方案的热环境进行模拟,深入分析不同节能改造方案的能源消耗、不舒适度、围护结构得热、温度分布和热舒适度情况,以热舒适为前提、节能为目的选择最优的节能改造方案。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方案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比例最大,浪费特别严重,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部分。结合新疆目前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从建筑外围护结构、供热管网和热源系统等方面研究了主要的节能改造技术,针对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工程,探讨合理的改造方案,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辉 《建筑节能》2009,37(7):18-19
分析了我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现状,提出了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采暖节能改造以及供热管网系统的改造措施,通过降低居住建筑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意义,介绍了山东省建筑节能工作背景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基本情况。随着山东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大力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工作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和亮点,通过对节能改造省级抽验情况的实践调查与分析,重点针对围护结构外墙、外窗、接触室外的楼梯间及楼宇单元门、热源管网热平衡改造及供热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工程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下一步的节能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郑州建委近日下发通知,计划对市内未做保温且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并符合建筑物的寿命周期,投入收益比较好的非节能居住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预计在2008年内完成210万m^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是由围护结构节能和供热系统节能两部分组成的。第阶段节能目标是节能30%。其中建筑物承担20%,供热系统承担134%,第二阶段节能目标是节能50%,其中建筑物承担35%,供热系统承担236%。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中对供热系统的节能要求是通过管网输送效率和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来反映的。  相似文献   

7.
日前.开封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凡达不到节能标准且正常安全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未实行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控制的居住建筑都是此次改造的对象。改造内容主要是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包括屋面、外墙、门窗等)。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皇木厂村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热桥及锅炉供热量测试,得出皇木厂村现有建筑的耗煤量指标和面积热指标,与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三步节能要求规定的节能标准相比,皇木厂村节能改造的节能潜力巨大。继而对皇木厂村既有建筑提出了节能改造方案,通过方案比较决定采用全面改造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和外窗)、热源系统与供热管网系统对皇木厂村进行节能改造,并借助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改造后的建筑面积热指标和耗煤量指标,结果显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首先从分析现有建筑能耗入手,采用计算分析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既有建筑能耗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建筑节能目标,确定围护结构各部位及供热系统的节能目标。最后根据节能目标确定节能改造方案,并按此方案施工;施工后对经过节能改造的建筑进行能耗分析,以确定最终节能效果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孔玉琴 《山西建筑》2012,38(7):206-207
阐述了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并以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中的外墙、外门窗、屋顶及阳台、楼梯等为对象,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使建筑物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节能设计软件BECS2010进行建模分析,通过改变既有住宅建筑屋面、外墙、外窗、遮阳形式以及外墙涂料颜色等单一方案,分析其节能改造效果,研究不同节能改造技术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屋面保温材料厚度的增加,建筑总耗电量指标不断下降,并趋于平衡;当挤塑聚苯板(XPS)(B1级)厚度由20 mm增大到50 mm时,建筑总能耗的理论节能率由50.41%升高至54.55%;在原有窗型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层塑料窗的节能效果最好,其理论节能率比改造前提高3.43%;采用不同的遮阳形式时,建筑总能耗间的差距并不明显;随着建筑外墙外表面颜色的不断加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夏季建筑得热,进而增加了建筑总能耗。  相似文献   

12.
杨颖  芦岩 《煤气与热力》2011,31(6):19-21
结合工程实例,对天津某居住建筑的耗热量指标、节能率、各种围护结构能耗权重进行了计算,实际节能率为67.9%。外窗、外墙的能耗权重较高,为实施节能措施的对象。以节能率70%、75%为目标,在分别提高外窗、外墙绝热性能的前提下,计算了节能措施的经济性。对于实现节能率70%,通过降低外窗传热系数或增加外墙挤塑聚苯板的厚度均可实现,后者的经济性较优。对于实现75%节能率,单纯增加外墙的保温层厚度或单纯降低外窗的传热系数,并不现实。可行的方法是在改善外墙及外窗绝热性能的同时,降低建筑南、北向的窗墙比。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医院冷热源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严重的燃油锅炉进行改造,并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统一控制协调太阳能集热系统、双效热回收热泵系统以及各循环水泵、换热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并对改造前后系统能耗进行对比,改造后每年可节省260.5万元运行费用,可节省标煤926 t,对周围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项目力争成为广州市既有建筑改造示范工程中的样板性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特殊公共建筑,其节能工作更值得重视与研究。博物馆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在满足实际需求,包括文物保存、展示和参观者需求等,并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合理、高效、前沿的技术以降低能耗,正确地选择电气技术在节能改造工程中至关重要。主要介绍了建筑照明系统的诊断与改造方式,并对博物馆节能改造中其他的电气技术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30%,建筑的能耗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1.5倍。青海省属严寒地区,供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以上,因此供暖能耗的节能潜力和效果最大。为了降低建筑能耗,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青海省从政策制定、新型墙材研发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各个方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通过对青海省建筑节能工作推广成效的调研,分析总结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建筑节能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节能是绿色建筑最直接和最集中的体现,而采暖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最重要的一项。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措施,降低采暖空调能耗,是评价和体现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围护结构的隔热验算方法,以在建项目回龙观1818-028地块住宅及配套项目为计算物理模型,在实际设计施工条件下,验证其墙体及屋顶等围护结构的隔热效果,为该项目申请绿色建筑二星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住宅间歇供暖模拟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兆坚  江亿  燕达 《暖通空调》2005,35(8):110-113,140
针对住宅间歇供暖方式的节能效果、设备容量、建筑保温形式和防冻等问题,采用全工况数值模拟方法,对北京市节能住宅间歇供暖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温度舒适的前提下,采用上班停暖的间歇供暖方式,全楼平均节能率不超过10%,且不会出现供暖房间水管冻坏问题;少数房间间歇供暖能耗比连续供暖能耗大;间歇供暖可使各房间最大热负荷增大25%~58%;内、外保温方式对间歇供暖能耗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   总被引:165,自引:19,他引:146  
江亿 《暖通空调》2005,35(5):30-40
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从用能特点出发,对建筑物和建筑用能途径进行了新的分类,给出各类的现状、问题和节能潜力。在此基础上列出为实现建筑节能所需要的主要技术与产品研究领域和政策研究与保障机制。文中列出的关键技术研究为:基于模拟分析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与部品;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热泵技术;降低输配系统能源消耗的技术;集中空调的温度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建筑自动化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楼宇式燃气驱动的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燃煤燃气联合供热和末端调峰技术;节能灯、节能灯具与控制。有关政策与保障机制的研究问题为:建筑能耗数据的统计系统;住宅能耗标识方法与保障机制;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评估与用能配额制;各种建筑用能装置的能耗标识标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与发达相比,我国酒店能耗较高,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运营成本的上升,因此酒店节能改造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酒店空调具有负荷大、周期长等特点,其节能空间大。通过对酒店空调负荷的分析,提出减小负荷的措施。阐述了变频、热回收和自控等技术对空调节能的作用,为酒店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改娥 《山西建筑》2009,35(36):247-248
通过对我国地方供热采暖系统的能耗原因分析,提出在围护结构、热源、管网、室内采暖系统及其他途径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从而使节能技术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