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前往中国到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这段时间是中美两国初步建立贸易交往时期。由于中美两国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美国与中国建立的贸易关系,与欧洲老牌殖民国家如萄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有相同的一面,又由于美国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弱小的国家涉足欧洲各国早已角逐的中国市场,又不能不带有它自已的特点。 一 1784年,即美国正式脱离英国统治独立后的第二年。为了在经济上摆脱对英国的依附,为了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第一批美国人乘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从此开始了中美直接贸易,直到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中美早期贸易时期。可以说,中国是美国进行直接贸易较早的国家,正如美国学者赖德烈在他的《论美国在横跨太平洋移动》一文中所述:“在这个年轻共和国早年的国外市场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中美怎样“和为贵”?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可是,在将“和为贵”应用于中美关系以谋求中美和平共处时,却几次三番遭到美国挑衅,中国人常常感到困惑。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战略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方面。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同时,中国和美国又是有着巨大差异性的两个国家,这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当今世界最复杂  相似文献   

3.
2003年,在中美经贸关系上,除了人民币汇率问题外,美国最关注的就是知识产权问题了。中美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由来已久。早在1979年中国与美国签订贸易关系协定时,尽管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但美国就坚持其中必须包括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否则就拒绝签字。那么,美国为什么这么关注知识产权问题?中美为什么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其前景又会怎样?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主要发生在1992年、1995年和1996年,但实际上,自1979年以来,美国就一直很重视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所做所为。为了维护美国产业界的利益,美国不断地要求中国建立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2022年12月7~9日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中美在中东的竞争。在美国挑起的中美全球战略竞争中,欧洲、“印太”是关键,中东处在边缘位置。而且,在中东地区事务上,美中利益大体相似,并没有明显冲突。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害怕、担心中国在中东的合作呢?  相似文献   

5.
黄兰堞 《科技信息》2009,(28):385-386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美国人一直存在着褒贬对立的中国观。美国人中国观的变化受国际因素、两国国内因素、申美关系的发展状况以及美国民族价值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为寻求中美和解,对中国进行了秘密访问。事后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美国总统尼克构将访问中国的公告。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它使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它促使了一贯追随美国、坚持反华的日本佐藤政府的提前下台,中日关系亦迅速出现转机,先于美国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它使前苏联领导人惶恐不安,为了早日与美国达成妥协,不得不在有关问题上向美国做出让步,同时为强化自己的战略地位,迅速与印度签订了《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2018年3月22日,美国计划对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中美贸易摩擦正式爆发。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双方一直都有紧密的贸易联系,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这次的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对中美之间的贸易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8.
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两国科技交往是中美两国关系恢复最早的领域之一。美国耶鲁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阿瑟·高尔斯顿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微生物学家伊桑·西格纳于1971年5月访问我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应邀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的美国学者。他们的访华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当时美国新闻界称为:"打开了第二轮的乒乓外交。"本文根据当事人的访谈、档案、西格纳日记及其他相关文献梳理了两位美国科学家的访华过程并进行分析。他们个人的访华得到了中国领导层的重视,开启了中美两国民间科技交流的大门,直接促成了美中两国科学家代表团互访;他们也向美国介绍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让中美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加快了两国建交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7月24日,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与美国运输部部长峰田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议定书,该议定书是对1999年达成的《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的修正。为探讨这个协定的意义,本刊记者采访了对中美贸易深有研究的周世俭先生。他夹叙夹议的谈话给人很多知识和启发。中美民航运输新协定,对我国尚处于垄断保护的民航运输业提出了极大挑战。为此,中国的民航业准备好了吗?中美航线的开通随着1971年基辛格访问中国,中美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中美之间直接通航的要求日渐迫切。此前,中国人赴美需经巴黎转机,非常不方便。在…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去年访华带来的热乎气儿还没有完全消退,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寻求中国帮助的猴急劲儿还没有让人淡忘,刚刚进入2010年,中美关系就散发出一股股浓浓的火药味。1月12日,谷歌公司总裁在其官方网站上发文扬言要退出中国市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立即出面表态,国务院官员专门会晤中国官员,各路政客也纷纷发出各种扬言,一时间,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似乎演变成一场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大批判,大棒一轮轮挥向中国。中国方面表示,把谷歌事件与两国政府和两国关系挂钩,是过度解读。谷歌事件尚未平息,军售事件接踵而至。1月30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多次严正交涉,正式宣布向台湾出售"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扫雷艇等总额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作出强烈回应,推迟中美两军部分交往项目,推迟双方拟于近期举行的中美副部长级战略安全、军控与防扩散等磋商,并宣布将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公司实施制裁。中国民众被激起的愤怒仍在上升,2月4日,奥巴马在向民主党参议员发表演说时,又宣称会以更强硬的态度对待人民币汇率问题。还有西藏问题。奥巴马去年曾经推迟见达赖,近期美方表示奥巴马将在今年与达赖会面。……下一步,美国还会打出什么牌?2010年的中美关系将会怎样?中美是否会像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一样走向对抗?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约请专家,就中美关系走向发表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3,(19):6-6
2013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王毅指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着眼世情、国情和两囤关系发展态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应尽快以实际行动和具体合作加以推进和落实。双方就下一步中美高层交往、妥善处理重要敏感问题以及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中美关系已经回不到过去了""美国已经把中国确定为战略竞争对手""中美之间的较量将长期化"等问题,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已经分歧不大。但对"中美是否正在脱钩""中美关系是否发生了质变""中美是否将陷入新冷战"等问题,则还在争论之中。这些争议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对一个问题的判断:中美是对手还是敌人?笔者思考的体会是:中美是对手但不是敌人;存在双方变成敌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这是西方学术界70至80年代辩论的一个问题。这样的辩论现在正在波及中国。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1975年在《伦理学》杂志(第85卷第2期)发表题为《存在生态伦理学?》的文章,1986年该文收入他《哲学关注原野》一书。在这篇文章里,他主要从生态规律转换为道德义务的必要性,论证了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是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28周年。在美国国内反华势力日益猖獗、中美关系又经风雨考验的今天,回首这段往事,应是很有意义的。在中美交往史中,有一件事至今仍扣人心弦,这就是70年代的“乒乓外交”。1890年,英国人发明乒乓球运动时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种银色小球竟能转动“大球”,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1971年3月,领导通知我参加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接待工作。一年后,即1972年4月,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我被任命为中国乒团的“新闻官”。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关系高开高走,但是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界,中美之间爆发了全方面的摩擦和竞争,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美国两党竞选开始,中美之间的摩擦加剧。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加强对中国的遏制、美国对台军售等因素,都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刚刚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美建交40周年。现今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经常提到一个问题:中美是否正进入"新冷战"。在这背后,人们关心的是,美国对华战略"去接触"的转向是否已成为定局,中美矛盾能否得到及时管控,两国利益的深度交融能否继续发挥稳定作用,中美如何建立新的共存模式?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脱离两个"40年"的时空背景。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适应全球发展趋势不断成长崛起的40年。中国摆脱了"国际体系外的游荡者"身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现在已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美贸易顺差也呈逐渐扩大的态势,严重影响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顺差的真相,中美贸易顺差对两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自1992年出现中国威胁论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或是中华民族复兴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今天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们从中国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而不是从外国的角度讨论问题。自有“中国威胁论”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减少“中国威胁论”,如何让周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别认为中国是威胁。阿富汗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一结束,美国就出台了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报告和国会中美关系评估委员会报告。这说明尽管我们一直想办法消除“中国威胁论”,但美国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念是不断加深而不是日益淡漠。那么,中国实力的增长如果可以缩小了中美实力差距,这对美国和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也就是说美国不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防范对象是否可能?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国际困难是什么?是经济的,是政治的,还是安全的?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如果美国超强实力地位20年不变,其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既定政策,那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这次宣传“中国威胁论”,东盟国家和欧洲国家都没有附和。这是不是说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客观影响变化了呢,还是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阎学通  相似文献   

19.
中美军事交流是中美两国关系中一个十分敏感同时又极端重要的领域。自2002年年初以来,中美双边军事交流持续升温,两军交往的层次和规模不断攀升。中美双边军事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撞机”冰冻期到恢复交流2001年初小布什上台,美国鹰派势力大张,两个代表人物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分别出任正副国防部长,执掌了五角大楼的大权。拉氏上任伊始,即下令全面审查中美两军关系和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商定的两军交流计划,并严格规定:今后两军间的任何一项交流和互访项目必须呈报美国防部审批。同年4月,中美发生“撞机事件”,拉姆斯…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有一股被称为“院外援华集团”的亲台势力,他们多年来一直从事反对中国人民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活动,妄图阻挠台湾归回祖国,破坏我国统一的大业。1979年中美建交时,这股势力曾鼓噪过一阵,去年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中,他们又掀起过一阵风浪。这股势力是由哪些人物组成?又是怎样纠集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