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腔冲洗及鼻用激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部症状及气道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鼻腔冲洗在AR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61例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为AR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例(单纯鼻用激素治疗),B组21例(单纯鼻腔冲洗),C组23例(鼻腔冲洗联合鼻用激素)。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炎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评分及下气道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VAS、RQLQ评分及FEN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VAS、RQLQ评分及FENO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3项指标减少差值比较,VAS、RQLQ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值A、C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下气道炎症。鼻腔冲洗治疗AR有效,与鼻用激素联合使用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鼻内联合应用鼻用抗组胺药氮卓斯汀鼻喷剂(AZENS)和鼻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FPNS)改善持续性非变应性鼻炎(NAR)鼻塞症状的有效性。方法:162例持续性NA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ZENS+FPNS)和鼻用激素组(FPNS),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6周时鼻塞症状的评分,并对治疗方案(包括方便性、不良反应、费用、疗效)进行总的满意度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鼻塞症状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6周的3次评分均呈现逐次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周和6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鼻塞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鼻用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总的满意度评价优于鼻用激素组(P<0.05)。结论:鼻内联合用药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持续性NAR的鼻塞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从1937年第1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H1抗组胺药(H1antihistamines,以下简称抗组胺药)逐渐成为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一线用药,在AR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第2代抗组胺药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1次,d用量、抗胆碱作用与抗组胺作用相分离的特点。AR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指南2010修订版强烈推荐使用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组胺药治疗AR,可有效缓解流涕、喷嚏、鼻痒和眼部症状,对鼻塞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预防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 方法 将120例季节性AR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非索非那定组、孟鲁司特组和对照组,前三组(预防治疗组)在症状发作前2周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在用药前2周、用药后2周及4周对各症状、总症状以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进行分析。 结果 用药2周及4周后,预防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鼻部症状、总症状评分及RQLQ均低于其他两组;非索非那定组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孟鲁司特组鼻塞症状评分低于非索非那定组。 结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对所有鼻部症状、总体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预防用药的首选。眼部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用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同时伴有鼻塞较重的患者可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行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进行随机、双盲、有效剂和安慰剂的平行对照研究,利用AR生活质量表即RQLQ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纳入研究的季节性AR患者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加生理盐水喷雾;B组,即安慰剂组,安慰剂口服加生理盐水喷雾;C组,即联合组,地氯雷他定口服加内舒拿喷雾.治疗观察2周,患者需要逐日记录其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和2周后,与B组比较,A组和C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C组在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A组;B组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地氯雷他定能明显改善季节性AR患者的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抗组胺药联合鼻内激素比单独应用抗组胺药效果明显.RQLQ问卷调查能对AR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R)治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会因为患者个体化差异、药物不良反应、治疗长期化导致其使用依从性下降,AR防治需要辅助或替代手段。鼻腔冲洗可以改善黏液流变学特性,通过去除变应原和炎性黏蛋白改善黏膜纤毛功能,进而开放鼻腔通道。鼻腔冲洗常见装置包括喷雾器、雾化器和挤压瓶;冲洗液所含钠、镁、锌、钙、钾和碳酸氢根各种离子, 对上皮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冲洗液pH<7或pH>10会抑制纤毛摆动频率;糖精试验证实3%~5%高张冲洗液能增强健康受试者的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40 ℃冲洗液能更加显著减轻AR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降低组胺释放;海水在促进细胞生长作用上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或稀释海水;丙酮酸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含丙酮酸钠的鼻腔喷雾剂能减轻季节性AR鼻眼结膜炎的症状评分并减少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鼻腔冲洗有助于减少AR治疗药物使用量。作为一种局部物理治疗,鼻腔冲洗安全、方便、耐受性好、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AR安全、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用激素联合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与单纯使用鼻用激素,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生理性海水联合鼻用激素)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鼻用激素),通过用药前后各症状和总体症状的VAS评分数值的变化,来观察两组患者效果的差别。结果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差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症状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作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是一种与变态反应和感染不相关的常见性疾病。VMR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未发现可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本文将鼻腔冲洗和鼻喷激素治疗VMR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旨在选择可以长期、有效治疗该病的手段。方法将患有VMR的101位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4例,平均年龄为40.75±13.46岁(19岁~61岁,男性13位,女性11位),布地奈德鼻腔喷雾治疗组(布地奈德组)25例,平均年龄41.16±13.56岁(18岁~66岁,男性13位,女性12位),鼻腔冲洗治疗组(鼻腔冲洗组)25例,平均年龄43.88±9.27岁(19岁~66岁,14位男性,11位女性)以及布地奈德鼻腔喷雾+鼻腔冲洗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7例,平均年龄43.59±11.40岁(20岁~64岁,男性13位,女性14位)。对照组的病人不予以任何治疗措施,布地奈德组用布地奈德行鼻腔喷雾治疗(每次每侧鼻孔2喷,每日1次),鼻腔冲洗组以3%的温盐水(温度计检测水温为40°C)行鼻腔冲洗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同时应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干预期为3个月(90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用SF-12v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90例VMR患者完成了研究,干预后第3月末,鼻腔冲洗组(t=5.690,P0.0001)和联合治疗组(t=7.054,P0.0001)与对照组比较,其VAS评分降低,SF-12v2评分升高(t=3.660,P0.001,t=4.971,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布地奈德组(t=1.247,P0.05,t=1.910,P0.05)和对照组之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鼻腔冲洗组(t=4.055,P0.001,t=2.233,P0.05)或联合治疗组(t=5.460,P0.0001,t=3.714,P0.001)与布地奈德组之间的两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鼻腔冲洗组(t=1.814,P0.05,t=1.257,P0.05)和联合治疗组比较,这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布地奈德鼻腔喷雾不适用于VMR的长期治疗,鼻腔冲洗或布地奈德联合鼻腔冲洗的方法适于长期治疗VMR。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症状发作前4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预防治疗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择变应原为蒿属花粉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治疗组按照患者既往发作时间提前4周予以布地奈德喷鼻,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定期随访。症状发作患者均予以布地奈德喷鼻和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坚持至发作期后2个月,采用日记卡形式记录每天鼻部、眼部症状分数,并定期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对生活质量影响。结果预防治疗组发作7例,对照组全部发作,预防治疗组发作患者中发作时间向后推迟的现象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治疗组发作时鼻部、眼部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明显轻,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症状发作前4周鼻腔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预防治疗蒿属花粉过敏AR,能够减少发作例数,推迟发作时间,减轻发作时鼻部及眼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单纯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3%高渗盐水经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对照组用3%高渗盐水经灌肠袋冲洗鼻腔,均为每日两次,连续冲洗14天,并辅以短期药物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疗后3月以糖精试验法检测鼻腔黏液纤毛清除率,比较两组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情况和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的鼻腔黏液纤毛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清除率为6.15±2.16mm/min,对照组为4.99±1.35mm/min,P<0.05,前者的症状改善程度也较为明显;疗后3月治疗组清除率为6.81±1.45mm/min,对照组为6.69±2.41mm/min,P>0.05。结论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可有效促进鼻腔黏膜纤毛功能的早期恢复,对慢性鼻-鼻窦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