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和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对 74例Ⅱb~Ⅲb期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 ,其中 32例在肺癌的全肺切除术中进行了心包内处理血管 ,其余 4 2例行标准全肺切除术。结果 :心包内处理血管组与标准切除组术后各有 1例并发脓胸 ,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组的并发脓胸者死亡。术后两组分别随访 2 2例和 31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8.1%和 16 .1%。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与标准全肺切除术患者 5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1.0 0 0和P >0 .0 5 )。结论 :全肺切除术中力争达到根治 ,经心包内处理血管技术的应用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晚期肺癌的生活质量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37例中央型肺癌,其中鳞癌29例,腺癌6 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均进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术后观察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病例1年生存率78.3%,3年生存率28.2%。结论心包内全肺切除能使部分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手术切除成为可能,且能避免心包外处理解剖不清而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部分心房切除在肺癌手术中的意义及疗效.方法采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部分心房切除对58例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及肺叶切除.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21%,主要为心律失常,占18.97%.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及心房部分切除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使部分肺癌患者得到完全性切除及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中收治的 4 6例侵及肺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资料 ,其中肺静脉及左心房受累 31例 ,肺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受累 15例。结果 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 11例 ,发生率为14 .7% ,本组病人随访率为 93.4 % (43/ 4 6 )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3.0 % (35 / 4 6 )、4 3.4 % (2 0 / 4 6 )、2 1 74 %(10 / 4 6 )。结论 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癌切除术安全、可靠 ,并增大手术根治机率 ,提高病人长期生存机会 ,为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一下步综合治疗提供更多机会 ,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管肺动脉移植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对8例Ⅲb期肺动脉干严重受累的肺癌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管肺动脉移植术。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肿瘤完整切除,术侧余肺血供良好,8例患者均临床痊愈。结论 自体心包管肺动脉移植避免了全肺切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1982年3月~1994年12月,我们为各类肺部疾病进行肺切除术106例。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次占21.6%,术后30日内死亡2例占1.8%.文内着重对支气管胸膜瘘、血胸、肺血管损伤大出血、癌栓脱入对侧肺支气管、肺静脉癌栓脱入股动脉及心跳聚停等并发症的防治及紧急处理进行了讨论。此外,作者认为,肺叶切除术目前在大多数病例仍是肺癌外科的“标准术式”,但在心肺功能允许并由于技术或肿瘤学原因非行全肺切除术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时,就要果断地行全肺切除,心包外处理肺血管有困难时,要毫不迟疑地采取心包内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术在提高中央型肺癌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肺癌21例行心包内处理血管肺切除术,全肺切除15例,肺叶切除6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生存≤2年者13例,>3年8例,其中2例至今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术是安全的,可提高肺癌切除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和分析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8例,pTNM分期为T2N1M01例,T3N1M03例,T3N2M02例,T4N0M02例;手术行左肺下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全肺切除6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全肺切除2例);单独心包内结扎血管5例,结扎血管及左心房切除3例。结果全组病例全部完成肺叶或全肺切除,术中无大出血情况的发生。结论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开胸探查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对22例Ⅲ期肺癌患者施行了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全肺切除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4%(1/22例),手术并发症22.7%(5/2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6/19例)、45%(9/19例)、21%(4/19例)。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安全性好,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技巧.方法 全肺切除治疗的中央型肺癌.结果 76例全肺切除,36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全组无死亡病历,术后并发症10例(13.16%)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39.47%、23.68%.其中姑息性全肺切除9例,未分化小细胞癌2例,无1例存活超过3年.结论 全肺切除及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可明显提高中晚期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0年8月至2007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共进行8例自体肺移植.所有8例患者术前均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肺功能检查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术.术中下叶肺离体后以20℃含肝素生理盐水灌注,然后将下肺静脉重植于上肺静脉残端,依次完成支气管和肺动脉吻合.术中常规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至2008年1月,6例患者已健康存活7~90个月,中位时间为3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3例患者术后18、24及72个月的核素扫描娃示再植肺叶灌注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因肺静脉栓塞接受再植肺叶切除术,并因肺癌复发于术后15个月死亡,另1例患者于术后31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 对于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Ⅲ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可考虑应用自体肺移植术,自体肺移植术是一种能保留健康肺组织的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4 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采用全肺切除治疗,其中行右全肺切除34 例,左全肺切除30 例.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复查情况,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未出现呼吸衰竭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术后3 月、6 月及12 月复查肺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好改善(P 〈0.05).结论 采用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肺切除术后发生的11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其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BPF患者中,10例痊愈出院,1例 死亡,病死率为9.09%。采用积极治疗的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包括5例行急诊余肺或全肺切除的患者,4例行封 堵器或支架治疗的患者,以及1例行生物胶治疗的患者;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BPF早期 的积极干预至关重要。肺切除术后发生的微小瘘可首选纤维支气管镜下生物胶封堵;肺叶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若 患者条件允许且在纤维支气管镜下无法治愈,应尽早行余肺或全肺切除;全肺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可优先考虑纤 维支气管镜下放置封堵器或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14.
李军  邱阳  熊刚  杨康  廖克龙  曾会昌  王明荣 《重庆医学》2008,37(4):357-358,360
目的探讨和总结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术中行右上肺叶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3例,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置换2例,右上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式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2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加上腔静脉置换1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3例,右袖形全肺切除加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2例,左全肺切除加胸主动脉部分切除成形3例,左全肺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4例,左全肺切除加胸段食管切除1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4.76%。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例,1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14.28%。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38.5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5.7%、23.2%。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扩大手术治疗显著地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其手术适应证必须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15.
耐多药肺结核的肺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肺切除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重要性,对38 例耐多药肺结核实施不同术式肺切除术,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所有病例痰菌均转阴,无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等并发症。结果表明肺切除术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原发肺癌诊治的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1例诊断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2例.同时性双原发肺癌5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6例,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8例采用规范的肺叶切除术;3例因肺功能差行肿物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0例获得随访,失访1例.存活1年8例(占72.7%),存活3年4例(占36.4%),存活5年1例(占9.1%),现有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肺癌术后应防止治疗过度或化疗周期过长.  相似文献   

17.
廖克龙  杨康  张伟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8,37(4):346-347
目的介绍胸腔镜辅助肺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9年10月~2006年12月用胸腔镜辅助完成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手术11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78例、支气管扩张11例、炎性假瘤9例、结核瘤8例、错构瘤6例,曲霉菌球4例;行肺楔形切除术38例,肺叶切除67例,全肺切除11例。结果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1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持续漏气超过4d,2例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均经治疗痊愈;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减轻了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患者痛苦少,恢复快;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通过训练,可达到常规开胸相同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斌  李贲  李伟 《西部医学》2014,26(9):1179-1181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肺曲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1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肺曲菌病患者的诊断情况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21例肺曲菌痛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5例(23.8%),术前误诊为肺结核、肺部占位病变、肺囊肿或肺脓肿等16例(76.2%)。全组行肺叶切除术13例,肺段或肺楔形切除术8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l例,肺不张2例,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均给予氟康唑400mg/d,治疗4~8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肺曲菌病未复发,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肺曲菌病误诊、漏诊率高,需加强对肺曲菌病的认识,术前应认真检查以作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病变是治疗肺曲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5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螺旋CT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关系。将周围型肺癌引发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改变分为4型,分析分型与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1~6级肺血管均可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形态可清晰显示。肺鳞癌和腺癌间肺动、静脉受累及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Ⅲ型肺动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4.595,P〈0.05)。腺癌和鳞癌间Ⅰ~Ⅳ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Ⅰ型+Ⅱ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7.526,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确切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与肿瘤间的关系,周围型肺癌与血管关系的分型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