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P—糖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P-糖蛋白及其临床意义李建勇夏学鸣王玮王爱青岑建农马勤芬陈子兴阮长耿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单克隆抗体(单抗)UIC2检测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经典多药耐药(MDR1)相关P-糖蛋白(Pgp)的表达,探讨其与...  相似文献   

2.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细胞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慢怀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GATA-2检出  相似文献   

3.
严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SCN)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家族史不一,有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展的倾向,在部分病人发现了G-CSF-R基因突变点,这些无意突变导致了G-CSF诱导成熟关键部位C末端胞浆部分的中断,G-CSF-R基因突变的SCN病更容易转变成AML,在此,简述G-CSF-R缺陷是怎样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白血病的。  相似文献   

4.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G—CSF对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急性白血病患单独化疗与化疗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对比,动态观察了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发现化疗后加用G-CSF比单用化疗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增加5.1倍,红系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增加4.5倍。G-CSF还可使CFU>100/ml和BFU-E>200/ml的持续时间延长;化疗后CFU-GM的最高值提早出现,而  相似文献   

6.
粒-单集刺激因子(GM-CSF)对造血细胞的生物活性依赖于它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GM-CSF受体(CD116)可表达在正常血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上,可被认为是一项检测髓系白血病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的敏感、特异指标。若动态分析其暴露于GM-CSF后数量和亲合力状态的变化,则可为GM-CSF的应用提供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不同类型均可见JAKs和STATs表达,但表达及活化种类不同,多未达成共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有JAKs及STATs表达及活化;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存在JAK2的表达及STAT5的活化,STATs活化可能与CML发生密切相关。AG-490为JAK激酶抑制剂,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阻断白血病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程序死亡,对正常造血无影响。JAKs-S  相似文献   

8.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血清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其中25例作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PL患者治疗前血清G-CSF检出率为11.43%(4/35),18例正常人对照均未能检出G-CSF。25例APL患者ATRA治疗后第6天血清G-CSF检出率即明显升高,直至12天(P<0.05),15天后逐渐下降。外周血WBC出现高峰时血清G-CSF的检出率高达83.33%(15/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G-CSF水平与外周血WBC、早幼粒或中幼以后粒系细胞绝对数呈相关性(P均<0.05)。并初步分析了血清G-CSF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G-CSF对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单独化疗与化疗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对比,动态观察了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发现化疗后加用G-CSF比单用化疗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增加5.1倍,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增加4.5倍。G-CSF还可使CFU-GM>100/ml和BFU-E>200/ml的持续时间延长;化疗后CFU-GM的最高值提早出现,而不影响BFU-E/CFU-GM比值。结果表明,化疗后加用G-CSF可明显提高PBSC的收集效率,G-CSF是一种有效的PBSC动员剂。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对无病生存的影响杨科,何学鹏,唐晓东,梅巍,滕爱萍,张凡为了延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无病生存(DFS),我们在AML初次完全缓解(CR)后,单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和诱导治疗相类似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带糖链、近天然的重组人粒系巨噬系克隆刺激因子(hGM-CSF),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安全、稳定的细胞因子。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编码hGM-CSF的稳转载体pMEneo-hGM-CSF,以酶切和猴肾细胞COS瞬时转染鉴定后,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结果:经G418加压筛选(800μg/ml~1mg/ml),获得可表达hGM-CSF的细胞株。常规或载体培养CHO-hGM-CSF细胞株上清可直接刺激hGM-CSF依赖细胞株的增殖,MTT测定活性单位可达1×107u/L原液。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rhGM-CSF主带在28KD位左右,为2N糖链型。结论:此CHO-hGM-CSF细胞株表达稳定,活性较高,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Vp16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指导白血病临床治疗中正确使用GM-CSF。方法:在构建高效表达GM-CSF的逆转录载体N2A/CMV/GM-CSF表达系统的基础上,对转GM-CSF基因和未转GM-CSF基因的白血病HL-60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未转GM-CSF基因及转空载体N2A的HL-60细胞经Vp16处理后均出现凋亡的特征性表现:DNA电泳呈梯状;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呈现特征性的亚二倍体(亚G1)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可见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Vp16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而GM-CSF能够抑制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上结果表明,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为预防和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而应用GM-CSF时,应谨慎地选择时机,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宜使用,以避免白血病细胞对抗癌药物诱导的凋亡产生抵抗而导致耐药。  相似文献   

13.
Fas基因在rhG-CSF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了Fas基因是否参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凋亡过程。方法利用脂质体(DOTAP)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Fas基因转入HL60细胞中,并经原位杂交、Westernblot及流式细胞术(FCM)证实已成功建立了Fas高表达的HL60细胞株,用FCM对Fas基因在rhGCSF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相同浓度的rhGCSF作用相同时间后转染的HL60细胞凋亡率较未转染的HL60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随rhGCSF作用时间延长,Fas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加。结论Fas基因是凋亡诱导基因,rhGCSF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依赖Fas径路传递凋亡信号。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耐药依然是AL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多药耐药P糖蛋白(Pgp)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耐药的关系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关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g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15.
caspase 3在细胞因子调节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caspase3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CSF)和粒巨洚细胞集落因子(GM-CSF)调节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细胞这、流式细胞仪分析及DNA片段化比率测定,检测G-CSF及DM-CSF对NB4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并利用AE-DEVD-CRO进行caspase3抑制试验。结果 G-CSF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张丽君翟明张敬东卢香兰王倩贾秀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诱导其分化成熟,在抗感染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及合并感染时血...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造血干细胞(HSC)的生物学功能,根据表面标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和富集了小鼠骨髓中两类不同特征的HSC亚群c-kit+Sca-1+和c-kit+Sca-1-细胞。体外集落培养表明c-kit+Sca-1+细胞对IL-3或GM-CSF单独刺激无反应,而c-kit+Sca-1-细胞则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集落。多种造血生长因子[IL-3+IL-6+GM-CSF+G-CSF+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联合可诱导c-kit+Sca-1+细胞形成大的细胞集落,但在培养12天时尚无BFU-E和粒、单核、红和巨核系细胞集落(CFU-GEMM)形成;而同样条件下,c-kit+Sca-1-细胞可形成BFU-E和CFU-GEMM以及其它各类集落。体内实验表明c-kit+Sca-1+细胞在培养8天时无脾集落(CFU-S)形成,与c-kit+Sca-1-细胞显著不同(P<0.01)。相反,c-kit+Sca-1+细胞包含了骨髓造血重建活性细胞,而c-kit+Sca-1-细胞则缺乏。结果提示c-kit+Sca-1+细胞为早期的具重建长期造血功能的干细胞,而c-kit+Sca-1-细胞则为相对分化后期的造血祖细胞。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与粘附分子表达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浸润及转移与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免疫印迹方法研究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和(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的表达。结果:发现AML浸润组CD49d、CD11a表达较非浸润组显著增高(P<0.005)。结论:AML白血病细胞可能通过CD49d/VCAM-1,CD11a/ICAM-1粘附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而浸润组织。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与骨髓白血病细胞CD49d、CD11a表达无显著差别,说明骨髓白血病细胞CD49d、CD11a表达高低不是其从骨髓释出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变化。方法以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及ACL-200型自动血凝仪测定20例正常健康人、12例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M1、M2)、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溶酶原活性(PLG)及  相似文献   

20.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的方法培养了1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获得三株能在体外增殖的造血细胞株(XG_(29)、XG_(34)、XG_(39)),它们均为CD_(34)。其中,XG_(39)在IL-1/IL-6刺激下增加B淋巴细胞抗原表达,倍增时间缩短;在G-CSF/GM-CSF刺激下抑制B淋巴细胞抗原表达,倍增时间延长。另外,XG_(29)经培养核型由异常转为正常,XG_(29)、XG_(39)亦大量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提示:LTBMC可以使急性白血病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染色体核型由异常转变为正常,而且该三株细胞对研究造血细胞的分化发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