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英  梦雅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43-2545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类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二者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在IgA肾病进展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IgA肾病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中8个病理指标评分标准,将IgA肾病组按照病变程度赋予分值,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IgA肾病组肾组织中NF-κB和CT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肾组织中NF-κB及CTGF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5),且IgA肾病组肾组织中NF-κB与CTGF表达量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2)IgA肾病肾组织中NF-κB及CTGF表达量与dGAI、MsHI、MsMI、GCI、infI、TCI等6个病理指标正相关(P<0.05),与endoI、VCI无相关性(P>0.05).(3) IgA肾病肾组织中NF-κB及CTGF表达量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水平负相关(P<0.05),而与血尿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NF-κB和CTGF促进IgA肾病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并与其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有关,二者可能相互作用,共同调节IgA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作为评价IgA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指导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肾病科,并行肾脏穿刺活检的92例HSPN患儿,对其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病理以Ⅲ级以上最多见,为60例(65.2%)。正常尿蛋白定量组肾病理损害较轻,以Ⅱ级以下为主。轻中重度蛋白尿组之间肾小球病理分级均较重,以Ⅲ级以上为主,随尿蛋白的增加,肾小球病理分级有逐渐加重趋势。肾小管间质病变:尿蛋白定量正常组肾小管病理分级为+级,改变较轻。轻度、中度及重度蛋白尿组之间肾小管间质分级为+++,分级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92例中IgA+IgG+IgM沉积型所占比例最大(30.4%),1例无任何免疫物沉积。28例IgA+IgG+IgM沉积型所对应的肾小球病理分级主要在Ⅲ级以上(92.9%),病理分级与IgA+IgG+IgM沉积正相关(P<0.05)。轻度及重度蛋白尿组均以IgA+IgG+IgM沉积为主,分别占37.0%、37.5%,中度蛋白尿组以单纯IgA沉积常见(34.6%),尿蛋白定量分度与免疫沉积物分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免疫沉积物中伴有C3沉积者71例(77.2%),分级以Ⅲ级以上为主,C3沉积与肾脏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蛋白尿是影响HSPN肾脏病理的因素之一,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不一定平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IgA+IgG+IgM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C3沉积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gA肾病的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点,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IgA肾病患者68例,收集患者临床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发生终末期肾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68例IgA肾病患者中位年龄35岁,男性占55.9%;Lee分级Ⅰ级5例,Ⅱ级26例,Ⅲ级23例,Ⅳ级8例,Ⅴ级6例;随访时间72(42,84)个月,10例(14.7%)发生终末期肾脏病,7a时患者肾存活率为85.0%(95%CI:83.1~86.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ee分级Ⅱ~Ⅲ级(HR=9.449,95%CI:1.141~7.826,P=0.037)、Ⅳ~Ⅴ级(HR=36.061,95%CI:1.851~17.216,P=0.018)以及肾活检时有肾功能损害(HR=6.967,95%CI:1.650~29.427,P=0.008)、24h尿蛋白定量1g(HR=18.477,95%CI:2.319~14.723,P=0.006)是肾功能恶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gA肾病组织学Lee分级、肾活检时肾功能损害以及24h尿蛋白定量1g与IgA肾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临床指标及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IgA肾病患者213例,根据组织病理牛津分型分为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间质纤维化≤25%)患者134例,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间质纤维化25%~50%)患者38例,重度肾间质纤维化组(间质纤维化50%)患者41例。比较3组临床和肾脏组织病理学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分型与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肾间质纤维化组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尿酸水平、24h尿蛋白定量≥3.5g发生率高于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和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高于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P0.05);重度肾间质纤维化组总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和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低于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预测肾脏间质纤维化的AUC为0.910±0.023(95%CI:0.865~0.955,P0.001);重度肾间质纤维化组慢性肾脏病分期3、4、5期发生率(48.8%、26.8%、12.2%)和IgA+IgM+C3沉积比率(46.3%)高于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15.8%、0、5.3%、39.5%)和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11.2%、0、0、17.9%),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组高于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24h尿蛋白定量增高是发生肾间质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7,95%CI:0.944~1.969,P0.001;OR=2.255,95%CI:1.595~3.189,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尿酸、总胆固醇等指标对肾间质纤维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系膜细胞增生(r=0.386,P0.001)、内皮细胞增生(r=0.300,P0.001)、24h尿蛋白定量(r=0.348,P0.001)、慢性肾脏病分期(r=0.567,P0.001)与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肾小球囊粘连、血管壁增厚与肾脏间质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24h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存在相关性,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可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改善临床指标可改善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IgA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24h尿蛋白定量,探讨两者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IgA肾病但血肌酐正常的患者63例,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将IgA肾病患者分为非大量蛋白尿组(<3.5g/24h)和大量蛋白尿组(≥3.5g/24h)。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相同的方法检测IgA肾病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24h尿蛋白定量。结果IgA肾病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降低明显(P<0.05);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包括大量蛋白尿组和非大量蛋白尿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呈正相关(r=0.68)。结论IgA肾病患者因为代谢异常,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两者都出现下降,且D-二聚体含量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CD80和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CD8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有阳性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而CD8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均有表达。CD80和CD86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水平随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36,P<0.001),并且CD80的表达与CD86的表达成正相关。CD80和CD86的表达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成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结论 T细胞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基因-1(TI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与组织病理、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A组,40例微小病变肾病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择30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及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量、IL-4、IFN-γ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24h尿蛋白量、SCr、IL-4和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CCr、IFN-γ/IL-4比值低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Haas各分型中Ⅳ和Ⅴ型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高于Ⅰ-Ⅲ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随Katafuchi分级(0-Ⅲ级)增加,肾组织中TIM-1、TGF-β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IgAN患者肾组织中TIM-1表达水平与Haas分型、Katafuchi分级、IL-4水平呈正相关(r0,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P0.05),TGFβ1表达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Haas分型、Katafuchi分级呈正相关(r0,P0.05)。结论TIM-1、TGF-β1可能通过调控Th免疫、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参与了IgAN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作为反映病情发展的标志物之一,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尿检异常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的2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采用Katafuch i的半定量标准做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评分。依据尿检程度分为显微镜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组(A组)、蛋白尿组(B组),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慢性肾炎(53.10%)为最常见,蛋白尿、血尿发生率分别达84.88%、86.43%;病理分级两组主要以Ⅲ、Ⅳ级为主(89.15);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34例(90.70%)。B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殖、节段损害、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IgA肾病患者蛋白含量较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相对较重,预后较差。提示肾活检对判断肾脏病变意义重大,且对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相关分析,能全面评估预后并指导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及对其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葵组与中药(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16周末对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同时给药后8周分别通过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及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黄葵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药8周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TNF-α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葵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周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给药8周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黄葵组(P0.05)。光镜显示空白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多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出现中、重度增生,肾间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伴灶状纤维化;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可减少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减轻肾脏组织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抑制肾脏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早期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右肾切除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牛血清清蛋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5、9周末常规方法测定肾功能、24h尿蛋白(Pr)、VEGF水平,肾脏组织常规病理检测。分析VEGF、Pr、肾小管间质病理(TIL)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肾功能和T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早期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特征。第1、5、9周末模型组大鼠VEGF与24hP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VEGF的表达与24hPr水平变化趋势一致,VEGF可能在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WT1(Wilms′tumor 1)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在第2、4、6、8周,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半定量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WT1的表达。结果①随着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逐步加重及尿蛋白量逐渐增加,肾皮质WT1的表达量亦逐渐增加,第2、4、6、8周分别为对照组的1.5、2.7、3.1、4.3倍;②WT1的表达水平与尿蛋白量之间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肾皮质WT1的表达与大鼠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轻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中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的成人患者529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与病理差异。比较不同尿蛋白水平的患者高脂血症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血脂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重(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CHOL)与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ALB)负相关;甘油三酯(TG)与24 h尿蛋白定量、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BMI、ALB、UA、舒张压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在1~3.5 g的患者中,高脂血症组患者239例(76.6%),与血脂正常者相比,其BMI、收缩压、舒张压、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系膜增殖、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加重(P0.05)。尿蛋白定量不足1 g的患者中,高脂血症患者132例(60.7%),与血脂正常者相比,前者BMI、UA均升高,吸烟、饮酒多见,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BMI、血压、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重。24 h尿蛋白定量在1~3.5 g患者中,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尿蛋白不足1 g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实验型大鼠血清胱抑素C(CysC)、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学的影响,并探讨CysC对肾小球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mg/kg制备阿霉素肾病模型。1周后开始药物干预,持续4周。检测大鼠24h尿蛋白、血清CysC、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和肾组织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同时取肾组织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CysC明显降低(P<0.05),肾功能明显好转,肾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清和肾组织中SOD明显上升、MDA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普罗布考能减少实验型大鼠蛋白尿,降低CysC,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损伤,具有肾保护作用。CysC对肾小球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较Scr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肾内小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可能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军  董葆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335-339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光镜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增生性病变伴小/细动脉病变的原发性IgA肾病20例,其中血压正常者10例为A组,伴高血压者10例为B组,非IgA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增生性肾炎血压正常者10例为C组,3组临床及病理指标相匹配。对经皮肾穿刺活检组织常规进行免疫荧光、光镜(HE、PASM、Masson染色)及电镜检查。选取PASM染色切片,使用多功能电子显微镜,在200倍视野下,选取小/细动脉的正中或接近正中矢状位横截面照相,使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测量管壁厚度/血管外径、内膜厚度/血管外径、中膜厚度/血管外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及小/细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及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 A、B组与C组相比管壁厚度/血管外径、内膜厚度/血管外径显著升高,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动脉区域与肾组织AngⅡ、AT1R表达强度一致(P>0.05)。A、B组与C组相比,肾组织及小/细动脉区域AngⅡ与AT1R表达显著增强,B组与A组相比,除AngⅡ在肾组织的表达增强外,小/细动脉AngⅡ及AT1R在肾组织及小/细动脉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小/细动脉内膜,B组较A、C组显著增强,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管壁厚度/血管外径与其Ang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内膜厚度/血管外径与AngⅡ、AT1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患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不完全依赖于高血压,其肾内肾素-血管肾张素系统的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及其β受体与各种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关系及意义.方法 47例IgA肾病息儿分为轻度增生组(13例)、局灶增生组(19例)、增生硬化组(15例),留取其血尿和肾活检标本;以13例健康查体儿童的血、尿标本以及13例非IgA肾病患儿的肾活检标本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DGF-D、PDGF-B以及PDGF-β在血液、尿液及肾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肉眼血尿程度以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儿血、尿PDGF-D和PDGF-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理分级增高逐渐增加(P均<0.01);血、尿PDGF-D和PDGF-B水平分别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PDGF-D:r血=0.546,r尿=0.760;PDGF-B:r血=0.634,r尿=0.577,P均<0.01),与血浆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DGF-D:r血=-0.649,r尿=-0.528;PDGF-B:r血=-0.613,r尿=-0.531,P均<0.01),与肉眼血尿程度及血BUN、Cr无相关关系.PDGF-D和PDGF-β在IgA肾病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表达量随疾病的进展而增加(P均<0.01);PDGF-B只在局灶增生组和增生硬化组患儿肾组织中呈显著表达.结论 PDGF-D可明显促进IgA肾病患儿系膜细胞增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DGF-D对反映IgA肾病的严重程度及评价预后可能比PDGF-B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中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表达与IgA肾病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0例Ig 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程、Lee分级、CDS分期、蛋白尿、血压及血糖的患者肾组织及尿中的PCX表达量,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尿中PCX表达量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病程、血压、血糖、24 h尿蛋白、CKD分级及Lee分期患者的PCX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PCX含量逐渐提升(P0.05);有高血压患者的PCX含量显著高于无高血压患者(P0.05);随着24 h尿蛋白、CKD分级、Lee分期的提升,患者的PCX含量逐渐提升(P0.05)。患者肾组织及尿中PCX量呈负相关(P0.05)。患者使用逐步线性回归对PC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肾小球滤过率(e GFR)、24 h尿蛋白、SBP、空腹血糖及患者病程与尿中PCX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尿中PCX蛋白表达量与e GFR、24 h尿蛋白、SBP、空腹血糖及病程等多种因素有关,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Lee氏分级、牛津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IgA肾病病理Lee氏分级及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T)分级分组,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检测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水平,采用肾脏病饮食改良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NLR与IgAN病理Lee氏分级、牛津分型及肾功能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 在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中,伴随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加重,NLR、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逐渐加重,eGFR下降(P<0.05)。NLR与Lee氏分级及牛津分型中T、C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 NLR能反映IgA肾病患者疾病炎症状态及活动性,且与病理损害程度及肾脏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对评估IgA肾病肾脏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对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给予单次腹腔注射STZ 60 mg/kg,3 d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16.7mmol/L。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非治疗组(DM组),血栓通组(XST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M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以同一时间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XST组以同一时间1 g/kg复方血栓通颗粒灌胃,持续给药12周后处死。称体质量,取血检测血糖、肾重/体重比、血肌酐、尿素氮,留24 h尿检测尿肌酐、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肾脏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取左肾称质量,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的血糖,肾重/体重比,尿素氮,尿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明显增多,血清及肾脏Ang II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EDF表达降低(P0.05);与DM组比较,药物干预后糖尿病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蛋白尿明显降低,体质量增加,肾肥大指数降低,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降低,肾功能改善,血清及肾组织AngⅡ含量降低,PEDF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ngⅡ,上调PED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改变与肾损伤的相关关系.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于第4、8周检测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计算肌酐清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 mRNA及蛋白表达;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24 h尿蛋白排泄量与足突融合率成正相关(P<0.05)、与肾组织nephrin(P<0.01)、poclocin(P<0.01)蛋白表达成负相关.肌酐清除率与足突宽度成负相关(P<0.05)、与nephrin(p<0.05)、poclocin蛋白表达(P<0.05)成正相关.Ⅳ型胶原蛋自表达与足突宽度成正相关(P<0.01)、与nephrin(P<0.01)、pociocin蛋白表达成负相关(P<0.01).结论: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其相关分子表达减少不仅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而且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探讨VEGF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UUO组),每组21只大鼠。术后第5、15、25天2组各处死7只大鼠,采集血清和24 h尿液,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留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观察VEGF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5、15、25天,UUO组血肌酐水平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5天,UUO组尿素氮水平高于同期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UUO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5、25天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第5、15、25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较多VEGF蛋白表达;UUO组大鼠术后第5天肾小管间质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数肾小管出现扩张,部分肾小管可见VEGF蛋白表达,第15、25天肾小管间质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VEFG蛋白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第25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仅见少许肾小管VEGF呈弱表达,肾间质纤维化区域无VEGF表达。在UUO组中,术后第5天VEGF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在术后第5、15、25天,VEGF的表达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VEGF表达量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减低,肾间质弥散性纤维化时,肾组织的VEGF几乎无表达,提示VEGF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