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比了常规臭氧活性炭、中置臭氧活性炭、曝气活性炭滤池3种不同的工艺对北江顺德水道II~III类水质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曝气活性炭滤池采用0.2的气水体积比对CODMn的去除效果比常规、中置活性炭的处理效果要好,去除率达45.95%;中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UV254、TOC的去除效果最好,0.5 mg.L-1时去除率分别达66.36%、38.99%;曝气活性炭滤池对于高含量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中置臭氧活性炭滤池,0.4的气水体积比时氨氮去除率达99.43%,出水达到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型臭氧-炭滤-消毒-砂滤组合净水工艺处理北江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启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气水体积比为0.2:1,启动20 d后,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9%左右,滤池挂膜成功;采用两段式气水混合反冲洗方式,反冲洗周期3~5 d,可有效控制水头损失,维持滤池稳定运行。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完成后,试验系统最终出水CODMn、氨氮、亚硝氮、浊度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相似文献   

3.
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纱线筒子染色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上向流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后的纱线筒子染色废水,研究在不同的气水体积比和水力负荷条件下,BAC对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气水体积比为3:1和水力负荷0.19m3·m-2·h-1时处理效果最好,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0.7%.84.1%和92.2%.研究结果可以为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染纱废水工程选取最佳工艺运行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开展了曝气生物滤池中试实验研究。分别开展了下向流和上向流滤池形式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最终确定适宜的滤池形式和滤料;并对气水体积比、水力负荷、水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优化操作条件,确定了工艺的最佳操作参数。通过活性炭、陶粒2种滤料的微观结构对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中试实验结果表明: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陶粒混装滤料)对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补充处理,可以使污水厂出水COD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复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炭+椰壳复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不同HRT、气水体积比对出水COD、NH3-N及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为4 h、气水体积比3:1工况下处理效果最好,COD、NH3-N及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69%、80.59%、91.14%。稳定运行10d后,出水水质达到GB/T18920-2002与GB/T18921-2002要求。企业每年可节约自来水365 kt,费用70.08万元;同时可以减排污水365 kt。  相似文献   

6.
采用陶粒-沸石-活性炭组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受污地表水体的处理效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气水比和水力负荷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水比、水力负荷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而对氨氮含量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小;在气水体积比为2:1、水力负荷为0.382 m3· m-2·h-1、温度为16~31℃的条件下,组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具有较好处理效果,出水CODMn和氨氮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 mg·L-1和0.15 mg·L-1以下.  相似文献   

7.
罗丽  陆少鸣  尹超 《水处理技术》2013,39(6):70-72,76
针对新型中置炭滤池-消毒-砂滤工艺,对比研究臭氧-中置炭滤池、中置曝气炭滤池和臭氧-中置曝气炭滤池对北江水源的净化效果,为南方某水厂提供工艺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臭氧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较有优势;对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北江水源,采用曝气活性炭滤池可以保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可提高氨氮的硝化效率,并降低成本;臭氧-曝气-中置炭滤池工艺对净水效果并无明显改善,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臭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混合印染废水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纺织印染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ρ(CODCr)=100~150 mg/L),比较研究了臭氧氧化与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CODCr的去除效果,探讨了臭氧组合工艺用于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到GB 18918—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40 mg/L,臭氧氧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臭氧-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61 mg/L;臭氧-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57 mg/L。2种组合工艺的出水CODCr质量浓度基本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排放要求,但两者在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臭氧-絮凝沉淀组合工艺仅降低CODCr的质量浓度10~15 mg/L,不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将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过滤组合工艺与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对比,通过检测各工艺构筑物出水浊度、COD_(Mn),不同滤速下炭滤池水头损失等参数,验证前砂滤池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存在的必要性。前砂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高达92.61%,出水浊度基本在0.3 NTU以下,对延长炭滤池中活性炭寿命有重要作用;前砂滤池对COD_(Mn)的去除率为18.63%,能为炭滤池减轻有机负荷;砂滤池存在的情况下,保持滤速稳定,炭滤池的水头损失基本稳定,反冲洗周期得到延长,而无砂滤池存在时,炭滤池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反冲洗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0.
黎兆中  汪晓军  梁仲海 《广东化工》2014,(9):139-140,122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室温条件下,试验水样体积为2000 mL,分别使用负载催化剂的陶粒和普通陶粒进行臭氧氧化实验。在通O3时间为15 min,臭氧的投加量达90 mg/L时,废水COD由125 mg/L下降到62 mg/L,去除率达到51%。废水水样中含较多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经过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之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催化陶粒相对于普通陶粒表现出了更加良好的催化效果。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66%,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自来水厂氨氮的活性炭深度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佛山沙口水厂北江水源水为进水,考察了活性炭吸附(GAC)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两种深度处理方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氨氮浓度下,GAC和O3-BAC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均为40%,最大去除率均为74%,BAC处理后的出水中三氯甲烷浓度较GAC的出水浓度低,而GAC处理成本低于O3-BAC,建议优先采用GAC工艺;在高氨氮浓度时,预氯化条件下如果控制沉淀池出水余氯≤0.1mg/L,则可以采用O3-BAC工艺除氨氮,适宜的氨氮浓度范围是0.59~0.62mg/L。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中试试验,考察了不同气水比和曝气深度下滤层曝气对炭砂生物滤池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滤池对氨氮去除量随着气水比和曝气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炭砂双层滤池对NH3-N的去除限为2.8~3.0mg/L。在滤池某一深度进行曝气,当气水比小于0.1时,增加气水比,增大的是滤池0~0.5m滤段滤料对氨氮的去除;当气水比为0.1~0.25时,增加气水比,增加的是0.5~0.9m滤段滤料对氨氮的去除。充足的气水比条件下,在0.4m深度以上曝气,提高的是0~0.5m滤段的氨氮去除效果,在0.4~0.8m深度曝气,提高的是0.5~0.9m的氨氮去除效果,0.9m滤段以下滤料对氨氮基本没有去除作用。为保证出水浊度,建议在滤池0.6m深度对滤池进行曝气。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一种射流驱动(含曝气)生物转盘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停留时间、气水比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该装置通过射流喷射器实现曝气、自吸污水以及推动转盘,简化了装置,其强制充氧方式提高了氧传递效率,对生活污水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石建军  蔡兰坤 《水处理技术》2006,32(3):39-42,61
本文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处理含MTBE的污染水体,研究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提出优化的工艺及运行参数,并讨论了MTBE的去除机理。研究表明:臭氧/过氧化氢氧化一混凝沉淀一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能有效处理受MTBE污染的河道水。在MTBE浓度为10mg/L时,COD的去除率为80%,MTBE的去除率达到92.8%。采用GC/FID检测MTBE及其氧化产物,通过GC保留时间的比较确定臭氧氧化MTBE的中间产物为叔丁醇(TBA),叔丁基甲酯(TBF)、丙酮等。  相似文献   

15.
以再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可能富集的污染物为对象,通过对比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与"强化混凝-沉淀-过滤"这两种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得到两种工艺对水中污染物色度、氨氮和总氮、总磷等的去除结果,以及臭氧氧化出水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对有机物、色度、氮、磷等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是适合于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水质保障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合反应器模拟氧化沟运行方式,探讨氧化沟不同好氧缺氧分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点曝气氧化沟系统中氧传质推动力大,溶氧效率高,在相同的供氧条件下,其一个循环的好氧区比分段曝气系统好氧区长,但是分点曝气系统有机物耗氧多,DO浪费大,而分段曝气溶氧效率低,但DO的有效利用率(用于脱氮除磷)高,二者硝化能力相当,NH4+-N去除率分别为96.68%和97.03%,硝化菌活性分别为4.65、4.66 mg.g-1.h-1。在好氧区和缺氧区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分区越多,有机物被好氧异养菌利用的越多,脱氮除磷效果越差。分区减少,可以有效地增加反硝化菌对碳源的利用,对提高脱氮效果更有利。在同样的供氧条件下,分段曝气单个A/O分区长,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利用多,脱氮除磷效果优于分点曝气,在满足硝化的前提下,缺氧区和好氧区比例越大,碳源被利用的越完全,对脱氮除磷越有利,DO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此时越接近于前置缺氧-好氧(A/O)工艺。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臭氧氧化前投加微量高猛酸盐氧化的处理方法,并与臭氧活性炭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有利于臭氧活性炭技术的运行,提高了对颗粒物的去除;总有机炭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0%以上,而UV254的去除率可以提高20%以上;可以起到控制细菌和藻类的作用,复合氧化后的活性炭出水细菌数明显减少,藻类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5%以上;提高了生物活性炭中下层的生物量,拓展了生物活性炭的处理空间,从而提高了生物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同时,投加高锰酸盐降低了生物活性,但对处理效果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O3-BAC工艺预臭氧投加量优化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规模为5~15 m3.h-1的中试装置对O3-BAC工艺给水处理时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为0.5 mg.L-1时,沉淀池出水浊度为0.68 NTU,助凝效果最强,对比零投加量时,浊度去除绝对值为0.34 NTU;藻类灭活率为77.77%,细菌的灭菌率为84.1%,总大肠杆菌群的灭菌率为98.9%,灭藻灭菌综合效果最好。同时预臭氧对UV254、CODMn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略有上升趋势。综合分析,针对Ⅱ~Ⅲ类水源,建议O3-BAC工艺给水处理预臭氧量最佳投加量为0.5 mg.L-1。  相似文献   

19.
BAF-微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污染严重的地表水,采用BAF-微絮凝工艺处理,研究了气水比、运行周期、加药比、加药量等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BAF气水体积比为3、运行周期为15 d,微絮凝PAC与PAM加药质量比为8、投加量分别为80和10 mg/L时,该工艺对CODCr、氨氮、浊度和悬浮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4%、99%、99%;处理后水质符合印染及造纸行业的水质要求,且成本仅为0.35元/t;该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